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社会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摄影 戏剧 舞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她“繁荣”了反抗音乐

2013-04-10 14:51:31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

   


“敲打”乐队的《下台吧,玛格丽特》

  反抗音乐总是在硝烟弥漫的时候特别兴盛。曲折幽邃的政治细节通常让写歌的人无从下笔,像撒切尔夫人这样极端的大人物却让音乐人的思路如泉涌。尤其在偏左的音乐人笔下,撒切尔夫人成为一个十足的“大恶棍”。曾有音乐人这样形容撒切尔夫人:“撒切尔夫人对我们来说就像一个极端的教母。试想一下,当一支无政府主义的乐队想要批判资本主义社会而撒切尔夫人刚好出现,这是多完美的一个批判对象!”

  撒切尔撞到了枪口上

  在英国历史上,从未有过一个首相与某几类人公开为敌:贸易主义者、社会主义者、无政府主义者,并如此不遗余力地去压制他们。撒切尔夫人把国内工运的矿工描述为“国家内部的敌人”(她把当时阿根廷独裁者加尔铁里将军称为“国家外部的敌人”)的这一惊人言论让她背负无数骂名。仅“撒切尔”这个词就成为上世纪80年代的英国左派人士反抗的对象。

  “碰撞”乐队(Clash)1979年大选日发行的EP(迷你专辑)《生存的代价》(The Cost of Living》就曾想以撒切尔夫人的头像加法西斯符号作为专辑封面。撒切尔夫人执政仅一年,“敲打”乐队(The Beat)已经大唱特唱《下台吧,玛格丽特》(Stand Down Margaret)了。

  撒切尔如此迅速地招致骂名乃是因为这些受朋克精神熏陶的乐队不需要多长时间来热身,彼时的他们已经处于战斗状态,好比爪子已经磨尖、就等撒切尔夫人出场的猛兽。正如歌手崔西·索恩(Tracey Thorn)在她的回忆录《Bedsit Disco Queen》中所写的:“到了上世纪80年代,政治仍然是人们密切关注的对象。尽管音乐的形式不断变化,旧的朋克战斗已经过时,上世纪70年代末遗留下来的战斗精神依然保有生命力。”

  雅痞、“杜兰杜兰”乐队(Duran Duran),那段时期成为政治波普艺术和左翼反抗文化的高峰。当时的这批艺术家们已经树立了自己的价值观,独缺一个唱反角的大恶棍。

  反抗文化余波犹在

  反对撒切尔夫人的音乐大致分为三种:对撒切尔夫人上任以后国家前景的担忧,尤其是对上世纪80年代早期的经济大衰退和马岛战争表示忧虑;对战争受害者的哀悼;对撒切尔整个政治生涯的否定。

  在这三类音乐中尤以有数百首之多的第三类作品为众。这些作品在为矿工罢工的声援音乐会上被唱响,因为这些正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人们最关心的事情。

  撒切尔夫人坐在首相宝座上的时间比任何人预期的都要长,但是她真正的“胜利”在于她永久性地改变了反抗文化。当她最终下台之后,英国根深蒂固的反抗文化被从音乐中剔除了。“果浆”乐队(Pulp)的《矿工起义的最后一天》(The Last Day of the Miners Strike)追溯了反抗的全过程:从全力抵抗(“人们前进,人们咆哮”),到拱手相让自己的领土(“社会主义向社交主义让行”)。这场战斗旷日持久,到最后战士们都累了,纷纷缴械投降,只期冀从音乐中寻到安慰和快乐而已。

  当然,总有人不愿放弃,比如海夫纳(Hefner)的《撒切尔死的那一天》(The Day That Thatcher Dies》眼下必定又能重新被唤回生机。弗兰克·特纳(Frank Turner)2006年写了《撒切尔玩弄了那些孩子们》(Thatcher Fucked the Kids)。就在上个月,格拉斯哥指针乐队(Primal Scream)的单曲《2013》则狠狠谴责了“撒切尔的孩子们”。

  余波犹在,然而创造第三类音乐的大环境已随着撒切尔夫人的下台永远地消失了。下面就来看四首有代表性的关于撒切尔夫人的歌曲,倾听音乐人在时代浪潮中留下的声音:[NextPage]

  How Does It Feel to Be the Mother of a Thousand Dead?

  造成上千人死亡是什么感觉?

  Crass这支无政府主义的乐队显然是最猛烈抨击撒切尔夫人的音乐力量之一。马岛战争(1982年英国和阿根廷为争夺马尔维纳斯群岛主权而爆发的一场战争)之后,他们的这首歌成为这场战争催生的两首著名歌曲之一。无需多说,光看歌词就能全盘感受他们的愤怒:“你的傲慢已经摧毁了这些人的生活,你的欺骗让他们相信牺牲是值得的,你的谎言让人们接受了无辜抛洒的热血,你肮脏的骄傲洗脱了人们对你的怀疑。你在死亡面前微笑因为你如此骄傲,如此空洞。”

  Stand Down Margaret

  下台吧,玛格丽特

  “敲打”乐队的这首《下台吧,玛格丽特》大概是历史上最重要的一首反对撒切尔夫人的歌。这首频频在喜剧秀中亮相,并逐渐成为一个政治号召的歌在撒切尔夫人上台一年左右的时间横空出世,足见“铁娘子”所受的超乎寻常的争议。

  (Celebrate)The Day After You

  (庆祝)你下台后的日子

  The Blow Monkeys,一支上世纪80年代中期总是衣冠楚楚亮相的新浪潮流行摇滚乐队,最为人称道的也许是他们的第三张专辑中曾爬上英国流行音乐排行榜第五位的一首《事情未必需要如此》(It Doesnt Have to Be This Way)。然而如果你看过专辑的名字,你就会明白这张专辑讲的不仅仅是肩垫或者早期的手提电话,因为专辑的名字叫《她只是一个蔬菜批发商的女儿》(She Was Only a Grocers Daughter)。

  他们和黑人灵魂乐歌手Curtis Mayfield合作的一首《(Celebrate)The Day After You》一出炉就遭到BBC的禁播,理由是这首歌的发行日期和大选正好撞车。

  Im in Love with Margaret Thatcher

  我和玛格丽特·撒切尔坠入爱河

  尽管上世纪80年代拥护保守党的音乐人不在少数,却找不到他们写的歌颂撒切尔夫人的歌。比如保守党人士盖瑞·努曼因为是一个虔诚的社会主义者而决计不会歌颂撒切尔夫人。不过总有例外,比如朋克乐队The Notsensibles的这首歌。值得注意的是,这首歌的发行时间是1979年4月,恰好在撒切尔夫人上台之前。

  (编辑:郭宇)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