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社会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摄影 戏剧 舞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吴秀波为参加《跨界歌王3》买点唱机练嗓

2018-05-08 13:53:44来源:新京报    作者:刘玮

   
“歌厅歌王”级别的吴秀波以非常高的完成度带来了《我是一只小小鸟》,而徐静蕾则演唱了充满回忆的《谁+匆匆那年》。

ERfd-hacuuvu9776069.jpg


  《跨界歌王》第三季上周六在北京卫视开播。吴秀波、徐静蕾、刘恺威、陈学冬、韩东君作为首发跨界歌手亮相。其中,“歌厅歌王”级别的吴秀波以非常高的完成度带来了《我是一只小小鸟》,而徐静蕾则演唱了充满回忆的《谁+匆匆那年》。北京电视台卫视节目中心主任马宏和节目联合总导演景思斯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坦言,今年的节目舞台设计更像一个livehouse的剧院,能更直接地和观众交流。


  徐静蕾紧张到发抖冒汗


  吴秀波的登台成为首期最大看点。虽然以演员身份为大家熟知,但吴秀波早年曾做过歌厅驻唱,并且人气相当高,无论唱功和台风都不输给职业歌手。当晚,吴秀波以一首高难度的《我是一只小小鸟》出战,雅痞范儿十足。驾轻就熟的唱功,也让录制大厅变成了他的演唱会现场。


  联合总导演景思斯告诉记者,大家看上去吴秀波的演唱很轻松淡定,实际上他在台下花了相当大的力气练习,“他接到节目邀请后就买了一个卡拉OK点唱系统,那个时候他正在上海拍戏,一直很努力练歌。但因为拍戏晚,怕扰民没有开点唱机,后来就自己去KTV练歌。”


  首期节目中另一位备受关注的嘉宾是徐静蕾,她一袭白裙,小白鞋,一首充满青春记忆的《匆匆那年》《谁》的串烧充满怀旧色彩。和吴秀波的从容不同,久未露面的徐静蕾一出现就一直不自信、紧张、害怕、发抖、出汗等窘态频出。北京电视台卫视节目中心主任马宏坦言,徐静蕾在第一期确实非常紧张,“她是对自己要求很高的人,实际上她唱得挺好的。她心里一直有音乐梦想,一直喜欢唱歌。”


  对于来到节目的每一个嘉宾,节目组也都会开拓出不同的风格,“比如徐静蕾,很明显是民谣风,一听一看就回到校园。刘恺威更擅长悠长的爵士,越品越有味道。我们也希望在保有艺人本身风格的同时,每期都会让每个艺人有不同的发挥。”


  “画面感”让每首歌有故事


  在《跨界歌王》中,除了可以听到风格各异的歌曲,整台节目中的“画面感”引人注目。在第一期节目中,为每一首歌所搭配的音乐剧式的舞台表演就令人印象深刻,“看音乐”成了节目最大的特色:在刘恺威演唱《心如刀割》时,背景呈现为上世纪北平的人文风貌,过往的历史仿佛一瞬间在舞台上“复活”;在徐静蕾演唱时,整个舞台又将电视剧《将爱情进行到底》的场景进行重现,意外现身的李亚鹏[微博]掀起全场高潮。


  据马宏介绍,《跨界歌王》最典型的模式特点,是有两层舞台,凭借新型的升降机械舞台延展艺术表达的空间范围。大剧院舞台地板下方隐藏着试唱区,两组嘉宾在此进行首轮对抗,获胜者将通过特殊升降台在20秒内上升至二层表演区。在马宏看来,舞台设计也让整个现场更像一个livehouse的剧院,“明星们在现场能更直接地和观众互动、交流。”


  很多嘉宾邀请了三年


  与前两季相比,参与《跨界歌王3》的嘉宾的身份更为多元,包括影视、话剧演员,喜剧明星,体育运动员等。景思斯表示,“补位”嘉宾中很多都是唱将级人物,有很多是邀请了三年,这次终于能够来到《跨界歌王》的舞台。马宏坦言,这一季是明星阵容最好的一年,并且都是“唱功了得”的明星。


  马宏表示,今年诉求是,每期有三首歌曲对唱,“节目为普通老百姓在卡拉OK增加三十首经典对唱情歌。”在第二期节目中,就将出现明星“对垒对唱”的紧张环节。


  在马宏看来,这些明星站在唱歌的舞台上,其实都是非专业的,因此节目组一大重要工作就是褪去他们的明星光环,塑造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我跟导演强调不要用流程代替节目,不要用赛制代替节目。去掉这些框架,不管这些明星之前的成绩,在音乐这方面,回归初心,他就是素人,不要拿专业的眼光去评价。他是不是真的热爱音乐,是不是用真心情感去表达想要表达的情绪,这些更重要。”


   (编辑:张凡)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