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又来了,憋了一年的怨念,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表达出来。吃的喝的用的穿的,大到房产、汽车,小到饮料、毛巾,所有有关产品质量的问题,都将在这一天集中爆发。假冒伪劣产品可耻更可恨,它们给消费者带来了各种各样的伤害。但,其实还有一种伤人于无形的仿制品,虽然不足以造成对人们心灵的催残,但作为一种现象,它们的存在,往大里讲,却容易造成整个民族音乐产业的礼崩乐坏。它,就是歌曲创作的抄袭……
真品:Shawn Colvin-I Dont Know Why
仿制:王菲-天空
王菲的《天空》可以说是她歌艺巅峰时期的专辑,不考虑音乐中的实验性,这张专辑中的人声效果,也是最优秀的,也难怪后来会成为流行乐坛人声界的典范,经常被各种发烧介质看中,出现一种新介质,就将这种专辑再版一次。而这张专辑的同名曲《天空》由杨明煌作曲,受制于当时的资讯限制,直到多年后,才被人发现,原来这首原创作品,不仅旋律上和Shawn Colvin的作品《I Dont Know Why》达到了九成以上的相似性,甚至就连编曲,以及音效的运用,和鼓点的编排,都堪称是复印级别的。虽然还是能够听出一些差异性的不同,但这还重要吗?
真品:Bon Jovi-Its My Life
仿制:谭咏麟-Mr.Tam
香港近年来突出的流行摇滚乐队Mr.,曾经因为两件事情红遍香港。一是因为主唱布志纶形似陈奕迅的声线,而这种相似也让他们随后创作了《如果我是陈奕迅》,从而席卷了当年香港乐坛的诸多颁奖礼。而另一件事,则说来没那么光彩,它源于布志纶为谭咏麟2009年专辑《再度感动》所量身定造的一首歌《Mr.Tam》,也正是因为这首歌很快被人将其与Bon Jovi的名作《Its My Life》联系在一起,所以使得Mr.乐队很快陷入抄袭风波门。红倒是红了,但以后的创作就更不自由了。而他们的《零时起哄》、《黑色狂迷》、《摇摆》和《约翰人生》等作品,也常常被人和Travis、Bon Jovi的作品进行各种比较。[NextPage]
真品:佐田雅志-恋爱症候群
仿制:黄舒骏-恋爱症候群
《恋爱症候群》不仅是黄舒骏的代表作,甚至也被许多歌迷当成华语乐坛史上有名的神作和杰作,它超过800字的歌词,更一度打破华语乐坛的歌词字数纪录。这首作品最神奇的,还是以诙谐、戏谑式的手法,将一个人的恋爱过程很好地呈现出来。
不过,当若干年后,国内的歌迷发现其实有一位日本歌手佐田雅志,其实早就创作过一首为名《恋爱症候群》的歌曲,而且无论是歌曲内容,编曲形式,甚至开场白的现场掌声模拟,都一一相同时,即使后来黄舒骏还特意出来澄清,但事实证据摆在面前,这样的重合如果还要说是巧合,那么黄舒骏和佐田雅志,也就真得应该在一起了。
真品:The Weepies-Take It From Me
仿制:蔡健雅-红色高跟鞋
作为歌迷来讲,我们永远不是当事人,也做不了道德裁判,所以对于歌曲创作抄袭与否的问题,最终也只能靠相似度。而从相似度这一个硬指标上来讲,蔡健雅的《红色高跟鞋》,无论如何都逃不掉它和The Weepies的作品《Take It From Me》几乎一样的大众判断。不仅是节奏吉它和主音吉它的音色,甚至Riff,以及整首歌曲的旋律走向,这两首歌都已经达到了一个80%的重合度。至于《红色高跟鞋》相比原曲多加的弦乐编配,自然也完全不能成为没有抄袭的证据。毕竟,如果连这个都没有的话,那么《红色高跟鞋》就快成《Take It From Me》的原版伴奏带了。
问题的关键还在于,这并不是蔡健雅唯一一次被爆歌曲有抄袭嫌疑,比如《抛物线》就和经典歌曲《I Dont Want To Talk About It》有很多的相似性。而《越来越不懂》则更是和《Gotta Have You》有重合。要知道,后者还是The Weepies的作品,这就只能说蔡健雅对The Weepies是真爱了。[NextPage]
真品:Craig David-Fill Me In
仿制:陶喆-今天没回家
作为华语乐坛的“R&B教父”,事实上陶喆一直没少和抄袭这两个字发生关系。自小在美国长大,接受美式教育尤其是美式音乐影响的陶喆,在许多R&B歌曲的创作上,确实受到了一些大牌歌手和作品的影响,这本来无可非议。不过,尽管事实真相永远无法通过鉴定来确定,但陶喆的有些作品,无论从哪个角度都因为和国外某首作品从旋律到编曲手法,甚至一些音色采样的相同,而总让人觉得怎么解释都不能以纯属巧合作为辩护的理由。
其中,像《说走就走》和“后街男孩”的《If I Dont Have You》,《Melody》和Mariah Carey的《After Tonight》,《You Are So Beautiful》和Justin的《Stell On My Brain》等等,无疑都是陶喆在此方面争议上的“代表佳作”。而《今天没回家》这首同样极具代表,通过与Craig David的作品《Fill Me In》对比,你可以明显发现,这两首歌无论是在音色节奏,还是整个旋律线的进程方面,都几乎如出一辙,甚至就连“今天不回家”这一句的唱词,也和《Fill Me In》里的一句“Come on Right Around”无穷相似。如果一定要说没有完全相似的话,那么至少从抄袭这个角度来讲,这已经够了。
真品:LMNT-Juliet
仿制:花儿-我是你的罗密欧
要从数量上来说,“花儿”乐队(其实指的是大张伟)认自己是华语乐坛抄袭第二名的话,那么真没人敢认第一。“花儿”的特点就是:一、抄袭数量巨大;二、抄袭方式直接。以《我是你的罗密欧》为代表,这首歌曲直接就是挪用了LMNT的《Juliet》,甚至完全没有遮遮掩掩,这要是放在八十年代初,港台歌曲基本要靠走私,欧美歌曲基本无缘听见的时代,那么“花儿”一定会成为创作手法最为多变的艺术大师。
很可惜的是,在互联网时代,音乐世界在向音乐人打开的同时,也向所有的歌迷打开。所以,这个时候如果还抱有侥幸心理,那就是太低估了数字时代的力量了。最后的最后,我想说其实《嘻唰唰》是抄袭日本组合Puffy的作品《K2G奔向你》,《我们能不能不分手》是抄袭Samantha Mumba的《Always Come Back To Your Love》,《红线》是抄袭TOY-BOX的《I Believe In You》……总之有得只抄高潮,有得则是从头到尾都抄。要将“花儿”抄袭歌曲大观做成一个主题,他们的成果完全足以支撑起几个平媒的版面。[NextPage]
真品:Cher-Believe
仿制:黎明-眼睛想旅行
在香港音乐圈,雷颂德也是个鼎鼎大名的、经常和抄袭沾上边的“大师”。雷颂德在香港乐坛以高产闻名,但高产的背后,也常常暴露出他对作品借鉴消而不化的玄机。其中,为陈慧琳创作的《过份》,被指和椎名林檎的《石膏》相似;给杨千嬅创作的《烈女》,则又让人听出了Robbie Williams的《Me And My Monkey》的味道;陈奕迅的《怕死》,和Blue Man Group的《Sing Along》“异曲同工”;卫兰的《我想爱就爱》也逃不掉和The Corrs的《Breathless》的关系……而作为黎明电音时代的代表作《眼睛想旅行》,同样也让听过Cher作品《Believie》的歌迷,生出一种情何以堪的感慨。
真品:Blur-Song 2
仿制:张亚东-Ah Sa Ba La
作为国内极少数能够同时在两岸三地都获得较高影响力的张亚东,实际上有着一颗英伦小清新的心。他对英式音乐的挚爱,只要你能够细心观察,就能看得一清二楚。在张亚东还没怎么出名的时候,他就给果味VC制作过首张专辑。
而新金属乐队“瘦人”的首张同名专辑,更是在他的制作下,衍生出一种英伦味道。而张亚东唯一一张由他创作并演唱的同名专辑中,也同样表现出他的英伦情结。这张专辑的开场曲《Ah Sa Ba La》虽然采用了采样等编曲手法,但是整首作品主体的吉他音色和旋律行进,却和英伦著名乐团Blur的经典《Song 2》十足十的相似。这只能说,那段时间,张亚东是爱Blur的。[NextPage]
真品:Madonna-Papa Dont Preach
仿制:伊能静-爸爸不要说
已经故世的台湾著名音乐人马兆骏,江湖人称马爷。他不到二十岁即担任制作人,甚至参与邓丽君专辑的制作等等事迹,早已经成为佳话,甚至传说。马兆骏同时也是华语乐坛极为优秀的创作人,像《我要的不多》、《微风早晨》和《那年我们19岁》等歌曲,就是由他创作的。而在1987年,他在伊能静专辑《有你有我》中创作的《爸爸不要说》,更因其鲜明的定位,成为当时“飞鹰唱片”时期确立伊能静叛逆与温柔兼具的少女形象之重要代表作。
不过,比较遗憾的是,在听过更早一年麦当娜《True Blue》专辑中的一首《Papa Dont Preach》,马兆骏这首《爸爸不要说》的原创性,就要打了无数折扣。无论是歌曲主题,以及内容引伸,还有编曲上的合成器音色,甚至作品中的一些旋律和过门,《爸爸不要说》都只能说是很明显的借鉴了《Papa Dont Preach》,而且还并没有经过消化的过程。
真品:Hoobastank-Crawling In the Dark
仿制:胡彦斌-尴尬
胡彦斌的《尴尬》确实蛮让人尴尬的,就算可以说这首歌曲在音乐的饱满程度,确实不如Hoobastank的《Crawling In the Dark》,而胡彦斌的主唱,也完全做不到那样的冲击力,但这毕竟只是技术问题。而真正的问题还是两首创作在Riff以前旋律走向上的近似,虽然音乐本来就只有七个音符,但你要说这两首歌真得没有任何关系?越多听一遍,你就会发现你会觉得这样的辩白是有多么尴尬。
附音乐小常识:
何谓歌曲抄袭?通常是指要有连续的8小节以上相同,以及整首音乐伴奏当中的主和弦基本相同,属和弦有60%的相似。不过,由于音乐创作的复杂性,导致歌曲抄袭一直很难有一个明确的界定标准。更很难像其它商品那样,可以通过立法来解决这一类的争端。它更多的只能通过歌迷或者媒体的判断和比对,最终形成一种舆论压力,反过来让抄袭者无处遁形。
(编辑:郭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