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
创作中的姜吉安
姜吉安创作了一批在艺术上具有探索性和实验性的绘画作品。在这批作品中,姜吉安所采用的材料和工具主要是中国传统绘画使用的绢、墨和毛笔,以及勾线、渲染等传统技法。这在某种意义上说明姜吉安的文化立场是中国的。至少对于姜吉安来说,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构成了他这批艺术作品创作的起点。当然,姜吉安并不止于此,否则,他的艺术就不是探索性和实验性的。事实上,更为重要的还在于,姜吉安采用了光影的写实方法,极其深入细致地描绘了摆在桌上的那些形体和意义都相时简单的器物。正是这一点,显示了姜吉安对中国传统绘画的重新认识和反思。在这里,姜吉安要追问的是一个中国艺术史中的问题:在中国传统的视觉艺术传统中,是否就真如二十世纪以来占主流的艺术观念所认为的那样,光与影不属于中国传统绘画的范畴,或者更准确地说,在中国传统文化和视觉理论中,就没有光和影的位置?很显然,姜吉安是想通过他的艺术,证明由光和影构成的三度幻觉空间,同样能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找到相应的理论依据。如果说姜吉安的探索是合理的,那么,李可染山水画的中逆光,也就无所谓西方艺术的影响了。这意味着,姜吉安通过他的艺术提出的问题,对于中国近现代美术的历史来说,具有颠覆性的意义。尽管我们无法保证姜吉安提出的艺术问题是绝对有效的,但我认为,他的艺术探索精神仍然值得肯定。
当然,从艺术阐释的角度看,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并不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当我们把姜吉安从艺术史的逻辑出发,探索纯艺术的问题,与中国当代文化语境和艺术情境结合起来考察的时候,他的艺术也就会具有超越艺术的意义和价值。当然,要做到这一点,需要阐释者准确把握姜吉安的艺术和中国当下的文化和艺术的性质。
《两居室》
2007-2009年,姜吉安在北京望京北纬40°居民社区两居室的无影灯环境下,运用素描和擦碳粉的方法,为两居室内的日常物品和环境赋予了光与影。
在近两年的时间里,姜吉安往返于两居室中,其光影行为及结果试图呈现的是:日常生活中超越权利与资本的精神实践;或可称为不合作生活方式的实践;并试图以精神的建设性实践,印证个体的独立性、精神性和理性成长的可能。
《两居室》不生产反讽、调侃、说教和告知,《两居室》是精神实践的一个结果。
《两居室》
《两居室》
《两居室》
《两居室》
《两居室》
《两居室》
《两居室》
《两居室》
《两居室》
《两居室》
《两居室》
《两居室》
《两居室》
《两居室》
《两居室》
《两居室》
《废旧桌椅转换》1990-1992
《废旧桌椅转换》1990-1992
[NextPage]
《废旧桌椅转换》1990-1992
[NextPage]
《废旧桌椅转换》1990-1992
[NextPage]
《废旧桌椅转换》1990-1992
《蛋NO.1》200×43cm 姜吉安 (绢本、毛笔、透明水色).2006
《蛋NO.2》140×84cm 姜吉安 (绢本、毛笔、透明水色).2006
《蛋NO.3》200×100cm 姜吉安 (绢本、毛笔、透明水色).2006
《蛋NO.4》140×84cm 姜吉安 (绢本、毛笔、透明水色).2006
《读与写》200×100cm 姜吉安 (绢本、毛笔、透明水色).2006
《光明眷顾》 200×100cm 姜吉安 (绢本、毛笔、透明水色).2006
《光影》200×100cm 姜吉安 (绢本、毛笔、透明水色).2006
《惚兮恍兮》96×80cm 姜吉安 (绢本、毛笔、透明水色).2006
《悬置》200×100cm 姜吉安 (绢本、毛笔、透明水色).2007
《没有》96×80cm 姜吉安 (绢本、毛笔、透明水色).2006
《一个杯子的三个角度》 60×55cm (绢本、毛笔、墨、中国画颜料) 姜吉安 2008
《遮蔽 NO.1》200×100cm 姜吉安 (绢本、毛笔、透明水色).2007
《平淡》1992
《平淡》1992
《平淡》1992
《平淡》1992
《平淡》1992
[NextPage]
《最后的晚餐》2005
《最后的晚餐》2005
《日常行为》
(编辑:范文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