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展览公告 市场信息 北京文艺网画廊 现场传真 经典导读 创意设计 美术先锋 理论家专栏 美术星空 微热点@ 美术学院 展场记事 美术评论 美术访谈 美术家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加文·图尔克的艺术

2009-07-13 17:08:54来源:artspy    作者:

   

作者:许芳


 加文·图尔克

    加文·图尔克(Gavin Turk),1967年在伦敦附近的Guildford出生,并一直居住和工作在这里。1991年毕业于皇家艺术学院(Royal College of Art),是当代雕塑家和观念艺术家,也是大名鼎鼎的YBA(Young British Artists)成员之一。

[NextPage]


Untitled Anthropomorphic Piss Painting,2008

     生性反叛的图尔克在自己的毕业作品上不顾及后果的幽默了一把,命名为“洞穴”的作品被他的导师完全否定,并取消了他最后的学位证书。图尔克仿照“英国遗产计划”的牌匾风格为自己的工作室制作了一个蓝色牌匾,上面写着‘肯辛顿区/加文·图尔克/雕塑家/1989年至1991年在这里工作’。这件作品的创意来源于伦敦的“英国遗产计划”:为了保护和纪念古老或者有人文纪念价值的建筑,将相关信息制作成蓝色标牌,永久性的安装于公共场所,属于历史标志。这是图尔克首次出现在伦敦的艺术舞台,此后,图尔克开始了对前辈大师们的直接模仿,最典型的作品是对杜尚(Marcel Duchamp)的经典《泉》的直接挪用。当年杜尚从商店买来小便池,匿名将其放进美术馆中作为参展作品,引来艺术界的哗然。从此艺术创作对“现成品”的运用走出架上,直接作为创作媒介为艺术家的观念服务。图尔克的这件作品叫《Font》,在英文中这个单词除有“泉”的意思还有“字体”、“字型”之意,从中可以窥见图尔克之后的创作道路:将大师的经典符号化,再将符号作为自己的语言进行创作。
[NextPage]


The Mechanical Turk,自动图尔克,2008,电影

    1997年,他以作品《我永远也看不到的人像》(Portrait of Something that I´ll Never Really See)参加了在皇家美术学院举办的著名群展:“感性”(sensation),成为YBA成员。作品的名字,耐人寻味,作品本身的表达却相当简洁,颇有极简主义的隽永意味。同年,他成为伦敦著名前卫艺术画廊 “White Cube”的代理艺术家之一。在同系列作品《伪装》中他在自己脸上涂抹mudpack(以漂土,收敛剂等制成作为脸部美容泥敷膏) 模仿军队的迷彩服图案,将自己设置在黑色的背景中,坚毅的眼神显示出他一心一意要进入镜头的渴望。这个表情包含了特定的参照:马龙·白兰度在电影《现代启示录》中所扮演的库尔兹先生的险恶表情。人们都说艺术家是自恋的,图尔克应该是对这种说法最好的注释,这两件作品是“伪装”系列的第一步,只是从自己的形象上做文章总是有局限性,不久之后他找到一种更过瘾的方式“伪装”。
[NextPage]


Font,字体,1993

    就像上世纪60年代的超写实主义雕塑家们一样,图尔克也制作出极为逼真的蜡像《切》和《席德》,然而切·格瓦拉("Che" Guevara)头上那顶标志性的贝蕾帽下面却是图尔克自己的脸,席德·维瑟斯(Sid Vicious)叛逆的表情也变成了图尔克本人。革命英雄切和摇滚明星席德在西方都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两件雕塑中的人物都握有手枪直指观众,并且两位名人分别代表着在外部和内部对资本主义的攻击。图尔克的伪装成功混淆了自己与两位名人的身份,而这样的伪装他还将在艺术世界中继续展开。
[NextPage]


Che切,1999

    在蜡像《切》和《席德》之后,图尔克创作了一系列版画。其中使用了两个“现成品”元素,一是借用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的版画形式,通过模仿他的色彩使“伪装”变得更加隐蔽与生动;二是直接利用博伊斯(Beuys)、猫王(Elvis)、安迪·沃霍尔等各个领域的明星肖像与自己的“脸”合成共同体。安迪对明星肖像的复制成为波普艺术的经典,图尔克引用这个经典作为符号,去除其作为符号的能指与所指关系,使之成为纯符号。安迪用不断的重复强调消费文化和明星效应,图尔克不厌其烦的重复自己的伪装游戏,当观众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时总会有点迟疑,因为这张脸是艺术家自己,他利用更多的细节展现出隐蔽的诙谐。他始终自觉地混淆自己的形象,不间断的探索与研究作为艺术家的意义,他的大部分作品关注并探究诸如自身属性与归属权、真实性与事物的本原等问题。
[NextPage]


Portrait of Something that I´ll Never Really See,1997

    此外,图尔克关注日常生活的很多细节,并在这些日常细节中投入了具有讽刺意味的价值。他擅长用青铜和聚酯涂料等制作出超写实的效果,在写实的基础上再现物体的质感和性质,在这个过程中物质自身就产生了矛盾,这也是他的另一种“伪装”。如作品《PK2》是一个半米见方的“口香糖”,制作材料却是青铜。还有一些具有禅意的作品,以一种东方精神探讨着时间的话题。如《Spent Match》、《Ash》、《Burn Out》等等,同样的这些作品也是用他最擅长的青铜制作。而《Dumb Candle》,是用一把用旧了的扫把制作的蜡烛。他对日常对象的巧妙雕塑,挑战着观众的视觉习惯。这种挑战来自于物体形式与材料违背规律而产生的矛盾。物质是形式载体,当将物质替换空留形式时,我们是否可以说它还是原来的东西呢?物体的界定并非只有形式,当将物体的组成材料替换时,即使仍保持可见的原有质感与性质,其也不再为原有物体,而蜕变为一种创作,或者说是一种再现。这种物质替换的“写实”是“现成品”概念的深化,是波普和新现实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而这种形式正符合了艺术不干预生活,只是对生活的关照和纪录的艺术理念。

  (编辑:范文馨)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