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家 美术家 音乐家 戏剧家 摄影家 舞蹈家 影视人物 其他 专题访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张颂仁:偷画是无稽之谈

2014-03-24 09:56:00来源:艺术新闻中文版    作者:

   

作者:胡晓 Tsao Yidi

  采访者:胡晓
 
  受访者:张颂仁
 
  正忙于筹办汉雅轩三十年庆典的张颂仁,却意外身陷“偷画风波”。1993年,中国艺术家首次集体亮相国际大型艺术盛事威尼斯双年展,但双年展之后,王广义、刘炜、喻红、李山、孙良等艺术家部分作品丢失也一度成为悬案。2013年12月16日,艺术媒体《墙艺术》报道《93威尼斯双年展丢失作品找回》,当年参展艺术家孙良、李山于10月28日在香港汉雅轩找回20年前丢失作品,矛头指向香港汉雅轩画廊主人张颂仁。为此,他对记者回应了此事。
 
  记者:汉雅轩至今开办30年了,你一定有很多话要说吧?
 
  张颂仁:我哪有那么多话说,我的访谈就把照片放大一点吧,我会记得刮胡子。
 
  记者:你小时候就喜欢画画?
 
  张颂仁:对。年轻人其实就是希望找到一种可以全情投入的事情来做,不管是打电子游戏、泡妞还是画画。但后来觉得画画好像跟当时的生活扣不上,到了大学就完全放弃了。
 
  记者:怎么想到开画廊的?
 
  张颂仁:主要是有空间,家里人在九龙有一个地库,不用交房租,就拿来做画廊了。比我现在画廊大。一周只开两天,很开心。
 
  记者:当时中国艺术环境是怎样的?
 
  张颂仁:刚开画廊时,我是对台湾上世纪70年代中的乡土运动感兴趣,这是一种可以直接切入到当地经验的艺术风气。其实当时有名的(华人)艺术家都是在纽约、巴黎,可是站远了看,他们其实都是中国版的西方艺术潮流,只是比原版稍微迟了一步。这些在国外的艺术家其实很吃亏,除非他们能真正切入到当地的思潮和时代命运中去,否则一直只是在风格上进行追赶。
 
  记者:你当时做了一些什么事情?
 
  张颂仁:我一直都想把中国的艺术家带到国外去。当时中国艺术家普遍以外国为参照,认为我们在这里做的东西都是边缘。要解决这种心态,就要把我们的艺术家带到他们所认为的艺术中心去,和那些“成功的”艺术家平起平坐,才能消解这种情结,也是一种自卑感。这也是为什么我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很积极地在西方美术馆为中国艺术家办展览。
 
  记者:怎么想到要办“星星十年”展览?
 
  张颂仁:当时香港媒体上已经开始出现对“85新潮”的报道,也有罗中立的展览来香港,但这些都是零星的。要想真正介入这个浪潮,还是应该从一些介绍性的展览入手,也是为了教育自己。这样的介绍还是要回归中国当代艺术的开端,即“星星画会”,于是在香港办了“星星十年”展,非常轰动。同年三月,巡展到台湾,媒体轰动是前所未有的,每天都有报道,搞了好久,台湾艺术圈都很生气(笑)。
 
  记者:你认为“后89”这一代与之前的艺术家相比有什么转变?
 
  张颂仁:有一个普遍的创作心态上的转变。上世纪80年代的艺术家还是有一种很前卫的革命热情,1989年以后这种热情就消退了,清醒过来。
 
  记者:当年您经手的很多作品到今天已经是天价了,您当时有预料到吗?
 
  张颂仁:价格不是很有概念,但有一点是清楚的,当时的市场价格和艺术史价值都是被低估了的。知道肯定会涨,但涨多少不知道。
 
  记者:你怎么看现在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红火?
 
  张颂仁:到最后,艺术品最高的价钱都是本土国家(的藏家)买进的,因此一个国家发财,它的文化产品也会跟着走高,因此要是我来投资的话,我肯定投资中东画,可惜我一张都没有(笑)。
 
  记者:你经手卖出去的画现在都已经是天价,你后悔吗?
 
  张颂仁:当年为了维持画廊和展览项目的运作,必须要卖出一些作品才会有足够的资金。市场是一个不断流通的状态,无数藏家、经纪人,都像是一块一块的石头,才能垫起向上的阶梯。
 
  记者:最近有媒体报道称,你偷了参加1993年威尼斯双年展的中国艺术家价值数
 
  亿的艺术品,对此你是如何回应的?
 
  张颂仁:当时这批画丢了以后,弗兰(1993年威尼斯双年展负责接待中国艺术家的意大利方协调人)很紧张,已经把丢失作品在艺术品报失的国际机构登记注册了,这些作品今后是无法进行交易的,也就失去了商业价值。另一方面,李山最好的作品早就已经在我手里了,我有什么必要再去偷他的画呢?这样既没有商业价值又没有收藏价值的作品,外行人不了解可能还说得过去,我怎么会去偷。如果要偷,我为什么不留下王广义、丁乙的作品呢?不是卖得更贵吗?
 
  (编辑:杨晶)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