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时间:4月26号下午2点-6点
2.地点:北京草场地CCD艺术区
3.过程:王军全身披挂满稻草,稻草人同一群小鸟一起挂到一杆子的高处,作品实施4小时
(半个工作日),4小时后行为结束。
4.材料:自制能担动王军身体重量并能捆绑的衣服,3-8米长树干,绳子,稻草,小鸟。
5.作品概念及描述:童年的乐趣之反现代工业化文明。
6.摄像机定机位监拍4小时。
嘎然而止,还是重新启动?
作者:任 倢
四月的蓝天,白云,稻草人,小鸟。
王军在北京草场地CCD艺术区的稻草人行为作品,貌似充满童真。
而隐藏在天真乐趣内里的,是高达六米的竖杆,和顶端那个真实的、毫不温和的、守望着自己内心世界的人。
作为八十年代生人,我们和上代人一样经历了这个社会转型的过程,尤其是那些折点,将我们的世界分成一个个段落,让我们怀念,守望,和反思。同时,我们更敏感。
王军正如一个守望人与反思者,带着童年的记忆,以接近自然的状态在高空中静静地观看,感受,当下这个新媒体时代、工业化时代、全球化时代,娱乐至死的时代的喧嚣,距离是让人更清醒了还是让这个世界变模糊了,只有在顶端默默感受的人才知道。
从最初的《金钱+权利= 一切吗?》到最近的《牵线》,王军始终以自己的身体作为作品的主要媒介,像那些老派的行为艺术家一样,将所要表现的东西完全泼洒在自己的身体上,坚定也好,固执也罢,但已有一些内在的东西悄然转变,更多的诗意取代了早先的直白注入了作品的核心。顺着这条路,也许他会更深刻地观照这个世界,潜入到自己的内心,慢慢接近他想要的东西。
而这次,不知从高杆上下来的时候,这个世界是嘎然而止,还是重新启动?
稻草人行为:并非不残酷
作者:董芳
艺术家王军一贯给人以精力充沛、思维跳跃的印象,仅07至08年一年间,他就折腾出十数个行为作品,其中不乏“惊人”之作:如穿着人民币制成的“罪衣”,拷问金钱的权利和罪恶;身负一百块板砖走向火车站,“沉重”地告别生活过的土地……他的作品给人的感官冲击力非常强烈,甚至有人用“生猛”来形容。这位83年出生的年轻艺术家,试图用一种仿佛能牵扯观者视觉痛感的行为,扒开慵懒封闭的惯性思维,发掘更深层的思考。
但王军的近期作品却显得不那么“生猛”,他在哈尔滨的行为作品《字谜系列之圈》,和在上海浦东的行为作品《红线》,温和浪漫,充满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淡淡哲学意味,倒更具“70后”性格的普遍性:拥有一种奇怪的固执,习惯于将感性曲折地表现出来。此次的新作《稻草人》,王军也承袭了这一路线,他制造出能担动身体重量并能捆绑的衣服,将自己和小鸟一起悬挂在一根长长的树干上四个小时,凝固在更接近天空的地方,用身体无声地传达疑问。
稻草人,带着诗意化的忧伤,静默地守望着麦田。八十年代时,中国诗人们常把它当作是链接自然,反工业文明的使者,然而它所守望的,也不过是文明制造出的人工自然。当年轻人褪去感性的热情,理性地认识到这一点时,当前模拟出的幸福感开始逐渐失落。被憧憬的明天到来的时候,我们发现,那原来并不是我们所向往的。精力充沛的肢体,会在长时间奔跑之后困顿;激情迸射的灵魂,会在不可预测的明天前疲软。此时的迷茫、困惑和怀疑,无法言说。
稻草人正如艺术,看似高于生活,实际上仅仅悬浮于生活,我们将青春、灵魂与身体一起献祭于斯,可是生活给了我们什么呢?
可是,还是要献祭,以青春的名义,用带着有宗教悲怆的非宗教热情,只是,已经失语。这样的平和与静默,并非不残酷,并非不疼痛,或许更甚——如果你能够体会。
最后特别鸣谢:阿昌、王庆松、谢红、杜坤、于善美、杨坚、王坚、张华、李有杰、宋田、李俊贤、陈世友、东方玉铭等等极其他给予帮助的所有人,由于有些朋友不知道姓名所以希望联系后添加。
(实习编辑: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