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美术馆成立于2006年,在建馆之初,为了将该馆打造成一所致力于学术交流和研究的特色美术馆,在馆藏作品上就确立了“立足本土,面向全国”的工作思路。2007年,兰州画院、兰州美术馆提出了在全省范围内征集百年甘肃美术作品的具体方案,经过一年多的不懈努力,共征集作品100幅,其中国画56幅,油画16幅,水彩5幅,版画4幅,雕塑2件,素描速写17幅,基本覆盖了美术这一艺术门类的各个品种。这一活动及时抢救了流散在甘肃省民间的现当代美术作品,填补了甘肃美术史的空白。今年1月28日,“百年甘肃美术作品珍藏展”正式开幕,并作为永久陈列展向社会开放。在此展座谈会上,与会专家学者畅所欲言,对本次活动在甘肃美术史上的地位和意义予以肯定和高度评价,对重点画家及其作品,结合当前美术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回顾、总结和展望;同时对下一步兰州美术馆的建设、管理及扩大社会影响等方面,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和意见。
王辅民(兰州画院院长、兰州美术馆馆长):甘肃美术史有两个高潮,一是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甘肃的石窟佛教艺术在世界美术史上是一个高潮;宋元以来,由于我国政治文化中心向南转移,甘肃美术从此进入一个黯淡时期。第二个高潮是新中国建立以后,以吕斯百先生为代表的一批美术教育家来甘肃创建师大美术系,为西北培育了一大批美术工作者,创建师大美术系的除了吕斯百先生,还有黄胄、汪岳云、韩天眷、洪毅然、张阶平等老先生,他们为西北美术教育做出了卓越贡献。今天,举办这样一个展览,就是对甘肃现当代美术史的一个梳理。所以我们定名为“百年甘肃美术作品珍藏展”,并将面向广大市民永久免费开放,这也是在兰州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兰州画院、兰州美术馆面向社会服务的又一举措。
王国礼(兰州市文化出版局副局长):从目前来看,这次展览是一次尝试,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作为反映甘肃美术史和美术事业的一项展览,我们要长期做下去,希望各位专家建言献策。
陈伯希(甘肃省文联原副主席、甘肃省美协原主席):我的中心观点是“创新”。展览,在百年的时空跨度中,将甘肃美术尽收眼底,尽管还不全面,但脉络清晰,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和开端,展览在形式上的创新,也是一大创举。其次是作品的创新,如吕斯百先生带头创作的《瓦子街大捷》,解放前在甘肃没有人画这么大的油画,也没有人画战争题材的油画,将中央领导搬到画面上在甘肃也算首次。我看了雕塑,对孙纪元的《瑞雪》记忆犹新,雕塑没有表现下雪,但作品以传神的技巧刻画了西北小孩在风沙地里笼着手的神情,给人的感觉似乎是下雪天气,是一件十分不错的作品。这次展览的组织很有胆识,作品的征集没有局限在美术院校及美协等狭小的圈子内,而涉及到各行各业美术工作者反映百年甘肃美术作品的高规格珍藏展。像这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展览少见。以后我们组织省内外的各种展览,就应该学习这次收藏展的经验,为群众办事。陡剑岷、王福曾等人为开拓甘肃的美术事业做出过贡献,但好多展览他们参加不上,这是不正常的。陡剑岷每个学期带学生到甘南写生,现在谁能做到?兰州画院征集了他们的作品,是对他们工作的肯定,以后我们要多做这方面的工作,也希望媒体能大力支持宣传这次活动,促进甘肃美术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
陡剑岷(西北师大原美术系副主任、教授):每个画画的人都希望展出自己的作品让社会认可,但渠道不畅通。兰州画院从甘肃美术史的角度,征集已故画家和在世画家的作品,为建设和谐社会和致力于先进文化建设迈出了一大步。我们不是为了钱去追求艺术,但我相信在经济大潮过去之后,就是长流不断的文化复兴的大河。兰州画院的这次画展赶在了这个大潮的前面,是一个具有远见的创举,这个创举应该依靠制度的保证,使它不因人事的变动而变质或终止,使这些作品永远成为全民财产,不要被拍卖或遗失掉。
[NextPage]王启民(西北师大原美术系主任、教授):我是吕斯百先生的学生,对于吕先生在兰州所做的美术建设上的贡献,我认为是开创性的,也是无人能比的。吕先生在兰州扎根7年,一方面献身美术教育,开辟了西北师大美术系这样一个美术教育基地,同时画了很多画。他在兰州画的画最能表达他的行动和情感。比如油画《又一条新桥通过黄河》,就是第一张表现兰州建设新貌的画。吕先生对兰州的黄土以及黄土高原的表现,洪毅然先生专门写过一篇文章,认为他是表现黄土美的第一人。其他的画家认为黄土高原荒凉,不画,吕先生却热衷于此,他画的《兰州握桥》,现在刊登在中小学九年义务教育课本上作为欣赏作品,是公认的表现了黄土高原美的作品。
就表现题材而言,静物最能表现他的心情。刘文清先生看吕先生的静物,就能知道他是什么心情。我记得他画了一张静物,题材是“辣子、菜花、茄子”,刘文清说吕先生心情不高兴,当时正是思想改造运动的时候,本来黑白是清清楚楚的,画的辣子是什么意思,辣子的味道很辣,很不好,他就是这样去解读的。从此我知道静物中有很多寓意和道理。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提出后,他画的大丽花一片辉煌灿烂,这说明他的每一张画都是有意味的。他刚来兰州时,他的朋友说西北荒凉,不好,他的夫人也不愿来兰州,他就画兰州的水果、蔬菜,他有一年回家带上这些作品,告诉家人和朋友,兰州就是这样。
常家煌有一张吕先生的静物,一个玻璃杯中插着一朵牡丹,这是他在困难时期画的,牡丹没有叶子,就是一朵花,杯子中盛着半杯浑浊的水。俗话说,牡丹虽好,要有绿叶扶持,这样一朵美丽的牡丹却没有绿叶,底下衬着半杯浑浊的水,吕先生从来没有解释过,我从别人的言谈之间感到了它的深邃深奥,意味无穷。
周大正(西北民族大学教授):兰州美术馆珍藏这一批画,要像文物一样对待。争取政府的支持,将它做大做强。
不少展览功利性很强,珍藏展致力于一个地区文化建设,其影响不可低估,甘肃美术史要把这次展览和座谈会写进去。美术馆和博物馆是地方文化的一张名片,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必然意识到这个问题。兰州美术馆在城市文化建设中迈出了一大步,将因此而名声大震。
唐俊卿(西北师大美术系教授):谈到甘肃的美术教育,师大美术系就是从零开始的一个标志。大家不会忘记吕斯百、刘文清、汪岳云、韩天眷老师的功绩。给我影响最深的是吕先生对自己对学生十分严格,教学是我们的典范。我当时是一年级学生,记得有一次画素描,吕先生带着四年级学生到我们教室来,让他们看一年级学生画得多认真,你们的油画为什么画不下去,最重要的原因是素描没有过关,他要求四年级把油画停下来,画素描补课。吕先生走了以后,刘文清当系主任一二十年,其治学和绘画思想我也十分敬佩。记得有一次刘文清先生到孔家崖去写生,街道上有一棵大柳树,马路上开过来一辆拖拉机,他有感而发创作了一幅作品,题目是《春风杨柳万千条,燕子姑娘拖拉机》。刘先生过一个礼拜拿来一幅同样的画让我托裱,我问刘先生才知道他将这幅画前后画了29次,画不满意决不放过。
我是吕先生的最后一批学生。据我所知,吕先生创办师大美术系受命于国务院。徐悲鸿向周总理提建议,认为西北美术教育是个空白。吕先生到西安、兰州考察,最后决定办在西北师大,为西北、全国培养一大批美术工作者。
李葆竹(西北师大美术系教授):这几年有机会到国外转转,最大的感触是一个民族如果不重视文化教育事业,这个民族没有希望。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一个民族的根。这个展览功在千秋,意义深远。文化艺术的教育是潜移默化的,我们要认识它的深层次意义。这次珍藏展很成功,是兰州文化艺术界的一个亮点,不能就此满足,要让外界知道兰州美术馆有这么一个珍藏展,以引起社会关注,进一步充实作品。关于作品的珍藏保管要做好,大家的担心是有道理的。“成教化,助人伦”,我们要齐心协力将这件事情办好。
晓岗(甘肃省美协原副主席):这次珍藏展非常好,既然是精神产品就应该有价值,在市场经济中更不能降低价值。艺术没有个性就没有存在的价值。周昌谷的《两只羊羔》是在天祝画的,美术写生的自然条件,全国有的甘肃都有,甘肃更富有自己的特色。甘肃的美术创作基础和创作经验不错,甘肃的画家应该有信心拿出富有地域特色的作品去感染人。艺术创作要有开阔的视野,不要固步自封,没有交流就没有艺术的发展,只有在交流中才能认识到自己是前进还是停留在原来的地方。老一辈要为后辈做出榜样,下一代要在借鉴继承中提高。美术馆要为大家创造机会和条件,开展美术论坛,除了专家,企业家也可以从市场的角度谈,和各方面接触一下,集思广益,这样才有利于创作。希望将这次展览办到北京去,扩大我们的影响。这件事做好了就会对兰州的美术事业起很大作用。不能光发展经济,要思考文化和经济的关系问题;经济发展了,文化更要发展。
王光普(著名民间美术研究家):我从事群众文化,兰州的文化非常丰富,如永登的高高跷、太平鼓等,但没有人去识别和鉴定。在甘肃工作过的好多艺术家,在创作中借鉴了甘肃民间艺术,通过这次展览,我们要注重研究和学习民间艺术的精华,为我所用。民间美术是我们本民族的母体艺术,有大量的工作等着我们去挖掘和整理。
董吉泉(兰州画院原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要将美术事业和美术产业分清,美术馆的功能是传承文化的,不是挣钱创收的,兰州美术馆要在传承和发展文化上做出表率。
(实习编辑: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