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冠名/摄
为期63天的“盛世和光——敦煌艺术大展”今天将在中国美术馆闭幕,超过60万人次的参观人数为美术馆建馆45年来的历次展览之最,专家称敦煌热标志着又一次文化复兴。
进展
敦煌展品今晚拆卸
在这63天中,“莫高窟”屹立在美术馆大门口,经过外包装的美术馆建筑本身也酷似莫高窟的外景。今晚开始,这些外包装就要开始拆卸。
此次展览共展出10个复原洞窟、13尊彩塑复制品、壁画临摹本120幅、花砖十块、真品彩塑9尊以及藏经洞出土的历史文献10件。敦煌艺术工作者在60多年时间里才复制了12个洞窟,而这次就搬来了10个。所以。本次展览堪称敦煌艺术复制品展览最大的一次。
揭秘
百余木箱装运6天
负责展品运输的盛主任告诉记者说,按照惯例,布展时间有多长,撤展时间也要有多长;但经过和美术馆的协商,此次展览的撤展时间定为6天,比之前的布展少了14天。
前天(21日)晚上,100多只木箱将运抵美术馆,等着展品再次入箱。撤展以后,部分展品将被运回敦煌,而其余展品将运往天津展出。
记者了解到,箱子内要装入大量的填充物,以防止展品发生意外。“尤其是雕像的肩膀、下颚等部位更要做加固处理。”盛主任说。据介绍,作为填充物的棉纸都是用敦煌当地特产的棉花经过脱脂处理做成的棉纸,这种棉纸不会生虫子,不会对展品造成任何伤害。
解读
敦煌热标志文化复兴
如此“不惜血本”却让敦煌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侯黎明感到很值。因为从1944年以来,敦煌展品共在全国巡展了60多次,而没有一次能吸引如此多的参观者。
“我们注意到,中国社会每次兴起敦煌热都是在文化复兴时期。比如解放初期的敦煌热,吴作人、关山月这些大师都前去敦煌临摹壁画;再比如1978年到1983年,陈丹青等大批艺术家也去研究敦煌。这次掀起的敦煌热说明在中国经济腾飞之后,人们在寻找中国崛起的文化支撑。近20年来,我们的艺术家对西方现代艺术摸了个遍,模仿者也很多;这次敦煌艺术大展却证明,敦煌这份气势磅礴的文化遗产引发了人们的深刻思考。”侯黎明说。
苏冠名/摄
花絮
讲解员也有了“粉丝”
这次共有11名来自敦煌莫高窟的讲解员进驻美术馆,他们中有不少人拥有硕士学位,能担任起英、法、日等五个语种的外语讲解工作。
讲解员叶女士说,“北京市民对传统文化特别感兴趣,有的观众为了听讲解,一等就是两个小时。”现在有不少讲解员还有了“粉丝”,有的观众来参观了四五次,每次都要请同一位讲解员,这些“粉丝”还给讲解员们起了“大头小傅”等颇为有趣的昵称。
(实习编辑: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