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著名水彩画家、上海全华水彩艺术馆馆长陈希旦,是英国伯明翰水彩画会中唯一一位中国籍会员。最近,他应水彩画会的邀请,携《咖啡馆》、《水乡朱家角》、《上海外滩》、《游艇》等4件展品,赴英国参加伯明翰水彩画会100周年庆典大展。陈希旦等6位画家荣获伯明翰水彩画会100周年纪念奖。伯明翰市市长为他们颁发了获奖证书。
英国伯明翰水彩画会应邀将于今年10月访问座落于朱家角西井街59号的上海全华水彩艺术馆,英国画家将携30幅作品到朱家角举办小型水彩画展。
背景资料:陈希旦和他的水彩人生
随着朱家角文化集聚带的建立,一大批文化、艺术家相继走进朱家角,或用艺术去表现朱家角,或在朱家角展现艺术。陈希旦,这位用“水彩”本体语言终生歌唱,用“写生”手段终生创作的艺术家,借助透明、轻快、滋润的特性演绎了“面向自然,对景写生”的艺术灵感和创作意境。
随着朱家角旅游度假茂的建立,一个个文化展示馆相继落户朱家角,或用作品去展现朱家角,或在朱家角展示作品,。全华艺术馆,这座用“古居”为载体展现艺术精品的国内第一个以水彩画为主题的艺术馆,为全面展示百年水彩画创作构筑了平台,也为中国水彩画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创作和市场基础。
借助国内第一本非盈利性水彩画专业杂志《水彩画家》在朱家角创刊的契机,笔者有幸拜访了《水彩画家》主编陈希旦。这位在上海水彩画界倍受尊敬的前辈,竟是如此谦逊,如此和善,满面笑容,满口谦词,丝毫没有大家的架势。在舒宅,在全华艺术馆,在二楼他的工作室,面对窗外初秋的美景,他渐渐打开了他尘封多时的记忆和颇有青春活力的话匣……
他钟爱痴迷水彩
“我学的是西洋画,重在写生,1962年我放弃油画而从水彩。因为水彩的表现力强,当时的上海又是水彩画家集聚的地方,我感到水彩画更具吸引力。于是,我专攻水彩画了。”一段轻松的开场白,就此打开了他的话匣。
1936年1月,抗日战争前夕,陈希旦出生于上海,那揪心的动乱时期。自幼喜欢画画的他,却有一股超乎常人的平常心。1956年,他与人合作的油画《球赛归来》第一次参加全国青年美展,获得好评,顿时激起了他旺盛的画画热情。当他看到上海老一辈水彩画家注重写生后产生的作品都是栩栩如生时,他就把“写生”作为苦练基本功的手段,他的足迹几乎遍布了全国各地。中国美协水彩画艺委员会主任黄铁山曾有一段精辟的话概括了他的艺术:“崇尚自然,师法造化,总是在实景的体验中去寻找灵感,打造意境,在对景写生中锤炼艺术技巧,探索表现手法,以真实生动而又艺术的手法表现对象。陈希旦一直是这样做的。所以看他的画是那样真、那样美,一股浓郁的生活气息跃然纸上。”
然而,艺术的道路并不是那么好走的。七十年代,陈希旦经历了人生的一段坎坷。他的生活几乎到了贫困潦倒的状态。为了生存,他到街道服务队当油漆工,到织布厂做临时工,每天只能赚几毛钱以维持最基本的生活,而画画则成了他躲躲闪闪的事。尽管如此,他没有放弃手中的画笔,对水彩画,他还是顽强、执着地追求着。人生阅历给他最大的教益是:“我喜欢用明亮、饱和的色彩,这是人生经历给我的。”
随着十年文革的泯灭,陈希旦和全国人民一样迎来了人生的春天,艺术的春节。刚刚恢复工作,他就投入了满腔的热情,先是在上海市工艺美术研究所担任地毯创作室主任,后来又创办了《美化生活》杂志,出任主编。利用休息日,他又积极开展工作,恢复上海水彩画研究会的活动,那一段时间,他真有点忙得脚不沾地。用他爱人吴安仪女士的话讲:“他是90%精力花在水彩画上,10%精力用在家庭,其中还有一大半是给女儿的。”这既是对他工作埋怨中的肯定,又是对他生活责怪中的爱怜。
2002年,陈希旦回到阔别了近二十年的故乡上海,被上海日新月异的景象所吸引,他的足迹遍布了上海城乡的每个角落。当他来到朱家角时,他又被古镇的风光所陶醉,从此,外滩的人行道上多了一位携画夹的老人,古镇的大街小巷上多了一位痴情的老汉。他一蹲就是几个小时,用他精湛的彩色语言,水色淋漓的表现技法,创作着水乡的美景。在全国第六届水彩粉画展上,他的《故乡情结——上海外滩》荣获铜奖,他的《夜上海》被湖南出版社收入《水彩画范本》。并出任中国水彩画写生精品大赛组委会副主任。2003年,他的作品《游艇》获中国水彩画名家精品展银奖。2004年,他的《浦江晨曦》等三幅作品参加美国加州大学分校美展……
[NextPage]他继承发展水彩
如果说1979年,他参与、发起、成立“上海水彩画研究会”是对传统水彩画的继承发展的第一次推动的话,那2006年,他在朱家角创办“全华艺术馆”则是对水彩画的继承发展的又一次助推里程碑。
“我跟朱家角很有缘。60年代灭钉螺时,我来过朱家角,这儿的‘小桥、流水、人家’都十分适宜画画,在上海大城市,很多乡土风情是看不到的,只有朱家角才能体会到……”
“从深圳回来后,我一直有个心愿未了:水彩画在社会上还没有引起人们足够重视,在物质生活还不丰盈的今天,要推广水彩画还有一定难度,水彩画的发展要靠我们自己的努力,不断提高水平,在社会才会不断增加地位。台湾有位收藏家专门收藏水彩画,其数量已超过中国美术馆。那位收藏家一下子就把我的一百多幅画收藏去了,答应明年为我在北京、上海办个画展。为了让更多的好作品留下来,我执意要办个水彩画博物馆。”
“后来听说上海朱家角有意办个大众化的、有文化底蕴的馆,我马上想到这是个很好的机会。上海是中国水彩画的发源地,上海在60多年前曾是水彩画家的齐聚地,而朱家角水乡画水彩画最合适,于是,先办个水彩画工作室,继而筹办一个水彩画艺术馆的方案在几经磋商后很顺利地达成了协议。”
在朱家角画水彩画,陈希旦似乎找到了一片新天地。他用雄健、明朗、豪放的气势,用红、蓝等明艳的纯色,夺目而不艳俗;他用重重的黑色和微妙的中间色来调和抑制心中的激情,他还将中国行草书法的功力运用于水彩画,从而形成了他独特的笔法,酣畅沉雄,痛快淋漓,活脱脱是画家心脉搏动的艺术表现。“他的画是画出来的、写出来的,而不是描出来的、磨出来的。”黄铁山如是说:“你可以从他的画中感受到作画过程的快感,领略到中国书画直抒胸怀的笔墨韵致。”
他领悟感怀水彩
陈希旦学习水彩画,至今已经50多年了,其中种种坎坷、磨难,他都以坚强的毅力挺过来了。他对水彩画的钟爱痴迷,对水彩画传统的继承和发展,都给了我们很多有益的启示,其中最令人感动的莫过于他有一颗平常之心,有一颗感恩之心。
2004年,台湾集藏家陈进兴为他出版《陈希旦水彩画集》,收录了他自1958年至2004年,近半个世纪来创作的88幅水彩画精品,在画册出版前夕,他专门写了一篇《我的心愿》作为前言,列举了他人生履历上曾经给予他帮助和支助的人,包括水彩画坛的老一辈,人生转折时的携扶人,乃至每一个曾看过画册的普通人,他都一一致谢,足见他有一颗纯正的感恩之心。如此坦荡荡的君子之心,着实让人感动。
陈希旦一生工作变动多多,故至今没有评到职称。在他给我的名片上只有一个泛称——“水彩画家”陈希旦,余下的就是二个电话号码。唯一值得引以自豪的,他是英国伯明翰水彩画学会的会员,在全球51名会员中,中国仅他一人。最近,伯明瀚水彩画会又邀请他赴英参加建会100周年庆,他带去了《咖啡馆》、《水乡朱家角》、《上海外滩》、《游艇》等4件作品参赛。在大赛的开幕酒会上,陈希旦等6位画家被评为“伯明翰水彩画会100周年纪念奖”,伯明翰市市长为他们颁发了获奖证书。
短短的采访,我无法用更多的语言去表达对这位老艺术家的崇敬。只想引用台湾收藏家陈进兴的一句话来表达我的同感:“陈老师的水彩画,实现了干湿之间的完美结合,绝对值得你我细细地品味。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陈老师的都市风光与海上景致,陈老师对水影的处理,光线的着墨,那都是千锤百炼的硬功夫,每一个画面、每一个细节,都是佳作,都是极品。”
“谢谢你,谢谢你对水彩画的支持”。那一句句纯正的沪语伴着和蔼的笑容,在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记忆。祝愿陈老在水乡的水彩画得更靓、更美!
(实习编辑:关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