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敬
(第三届南京三年展新闻发布会)
3月7日上午,在北京南京大饭店举行了第三届南京三年展新闻发布会,南京市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曹劲松、策展人黄笃、策展人李振华、策展人康在永、南京南视觉美术馆陈韵等人出席了新闻发布会。
“第三届南京三年展”将于2008年9月9日开幕,主题为“亚洲方位”,策展团队由总策展人黄笃、策展人住友文彦(日)、康在永(韩)、李振华共同担任。主题不仅表示了方向与位置,而且反映了对亚洲共同体的想象,即都市幻想、社会批判、价值协商、日常关照、宗教与习俗、传统与现代、真实与虚拟。“亚洲方位”是从新的角度对多样的亚洲文化进行重新界定和解读。“亚洲方位”既是在全球化语境中不断探寻亚洲的新方位,又是在动态的亚洲方位中不断确立不同国家主体性的新坐标。中国与印度的崛起,推动了“亚洲方位”的移动。“亚洲方位”是针对亚洲现代化发展进程和亚洲当代艺术现状的思考和分析,反映了现代亚洲发展的潜力与活力,再现了亚洲各国艺术家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亚洲既是一个地理概念,在多元化的世界构架中又是一个地缘政治概念。在当代艺术领域,亚洲是一个复杂多元的空间。处于不同民族、传统、宗教、习俗与现代化的际遇中,亚洲当代艺术有着各自截然不同的发展轨迹。它蕴含着身份与差异、传统与现代、排斥与包容、里与外相关的复杂性、丰富性与多样性。
基于这样的文化特征,“第三届南京三年展”首次以亚洲为对象和主题,试图在亚洲内部发现和建立超越民族国家政治结构的想象空间与对话平台。“第三届南京三年展”在亚洲方位的框架下通过挖掘各国艺术家的不同视点、想象力、创造性,直接切入以下几个层面的当代文化与美学命题:“日常与超验”“放大与过滤”“忌位与迷乱”“虚拟与探针”因此,“第三届南京三年展”以这样的独特视角探索多样共存的亚洲当代艺术。如果说艺术是一种文化理想的形式,那么以艺术想象来解释和建构亚洲内部对话、协商和交流就格外具有现实意义。
“南京三年展”的前身为“中国艺术三年展”,自2002年创办之始,关注、鼓励和推动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策展团队坚持独立的判断与思考,准确把握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新动向。2002年,艺术评论家彭德和李小山策划的“首届中国艺术三年展”(广州艺术博物馆),再现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创作动向。2005年,“第二届中国艺术三年展”(南京博物院)策展人邱志杰、左靖、朱彤,主题为《未来考古学》。主要选择了68年以后的年轻新锐艺术家,推出了多媒体和跨媒体的艺术实验。2008年,“第三届南京三年展”的国际化亚洲视点,导致“中国艺术三年展”更名为“南京三年展”。众所周知,南京在中国历史上曾是六朝古都,尤其在近现代史中,经历了政权更迭、战争灾难与文化发展。“第三届南京三年展”将仍以南京博物院(室内外约1万多平方米)为主要展览空间,把最具活力、动感与创造力的亚洲艺术汇聚一堂,邀请亚洲艺术家赴南京并深入都市生活,根据南京语境与展览空间进行当代艺术创作与展示。
本届“南京三年展”,将会在南京打造和建构亚洲当代艺术平台,将中国的当代艺术从南京出发,增进与亚洲以及世界当代艺术的对话与交流。“南京三年展”通过可持续性发展,一定会在“亚洲方位”中,确立“南京三年展”的坐标,为国际当代艺术做出新贡献。
3月7日上午,在北京南京大饭店举行了第三届南京三年展新闻发布会,南京市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曹劲松、策展人黄笃、策展人李振华、策展人康在永、南京南视觉美术馆陈韵等人出席了新闻发布会。
“第三届南京三年展”将于2008年9月9日开幕,主题为“亚洲方位”,策展团队由总策展人黄笃、策展人住友文彦(日)、康在永(韩)、李振华共同担任。主题不仅表示了方向与位置,而且反映了对亚洲共同体的想象,即都市幻想、社会批判、价值协商、日常关照、宗教与习俗、传统与现代、真实与虚拟。“亚洲方位”是从新的角度对多样的亚洲文化进行重新界定和解读。“亚洲方位”既是在全球化语境中不断探寻亚洲的新方位,又是在动态的亚洲方位中不断确立不同国家主体性的新坐标。中国与印度的崛起,推动了“亚洲方位”的移动。“亚洲方位”是针对亚洲现代化发展进程和亚洲当代艺术现状的思考和分析,反映了现代亚洲发展的潜力与活力,再现了亚洲各国艺术家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亚洲既是一个地理概念,在多元化的世界构架中又是一个地缘政治概念。在当代艺术领域,亚洲是一个复杂多元的空间。处于不同民族、传统、宗教、习俗与现代化的际遇中,亚洲当代艺术有着各自截然不同的发展轨迹。它蕴含着身份与差异、传统与现代、排斥与包容、里与外相关的复杂性、丰富性与多样性。
基于这样的文化特征,“第三届南京三年展”首次以亚洲为对象和主题,试图在亚洲内部发现和建立超越民族国家政治结构的想象空间与对话平台。“第三届南京三年展”在亚洲方位的框架下通过挖掘各国艺术家的不同视点、想象力、创造性,直接切入以下几个层面的当代文化与美学命题:“日常与超验”“放大与过滤”“忌位与迷乱”“虚拟与探针”因此,“第三届南京三年展”以这样的独特视角探索多样共存的亚洲当代艺术。如果说艺术是一种文化理想的形式,那么以艺术想象来解释和建构亚洲内部对话、协商和交流就格外具有现实意义。
“南京三年展”的前身为“中国艺术三年展”,自2002年创办之始,关注、鼓励和推动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策展团队坚持独立的判断与思考,准确把握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新动向。2002年,艺术评论家彭德和李小山策划的“首届中国艺术三年展”(广州艺术博物馆),再现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创作动向。2005年,“第二届中国艺术三年展”(南京博物院)策展人邱志杰、左靖、朱彤,主题为《未来考古学》。主要选择了68年以后的年轻新锐艺术家,推出了多媒体和跨媒体的艺术实验。2008年,“第三届南京三年展”的国际化亚洲视点,导致“中国艺术三年展”更名为“南京三年展”。众所周知,南京在中国历史上曾是六朝古都,尤其在近现代史中,经历了政权更迭、战争灾难与文化发展。“第三届南京三年展”将仍以南京博物院(室内外约1万多平方米)为主要展览空间,把最具活力、动感与创造力的亚洲艺术汇聚一堂,邀请亚洲艺术家赴南京并深入都市生活,根据南京语境与展览空间进行当代艺术创作与展示。
本届“南京三年展”,将会在南京打造和建构亚洲当代艺术平台,将中国的当代艺术从南京出发,增进与亚洲以及世界当代艺术的对话与交流。“南京三年展”通过可持续性发展,一定会在“亚洲方位”中,确立“南京三年展”的坐标,为国际当代艺术做出新贡献。
(编辑:正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