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社会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摄影 戏剧 舞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方力均:告别泼皮

2008-02-17 12:57:28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

   

    虽然方力均被称为中国新艺术潮流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中国当代艺术"四大天王"之一,但这次在上海美术馆的个展却是他第一次在国家级的美术馆举办展览,开幕式上来人众多,张晓刚、岳敏君、王广义,"四大天王"悉数到场。

    从各个角度看,这都是一次非常个人化的展览。方力均说,"对于我个人来讲,我是进入了更微观的世界,以前我关心的是大家都关心的主题,现在所有的这些主题都是我特别切身的体现。"

    此次展出的30件作品包括油画、雕塑装置、版画和水墨画,除了两件雕塑是2004年完成的以外,其它都是新作。這些作品中,可以看出方力均的创作手法和思想意念都进入一种更为舒展的境地。

    "婴孩更接近生命本源"

    展厅里油画尺寸都很大,最大一幅挂满了一整面墙。飞鸟、蜜蜂、苍蝇、羽毛、水珠、婴孩,这些意像反复出现,"手法和意念较之从前都更加舒展"。除了方力均一贯爱画的蔚蓝色天空,其他的画面内容比之前更加艳丽和夸张。他早先"泼皮无聊"的面貌已不见,取而代之的却是温暖幸福的升腾景象。云雾、海浪翻卷着,配合着巨大的画幅,一切仿佛都是无边无际的,却又都是不确定的。
   
    如果说油画是对方力均自己生活美好部分的写照,那装置作品则表现了他对生活另外一部分的思考。球形玻璃罩里躺着一个硅胶做的婴孩,透明的球面上画着各种昆虫。方力均认为,婴孩比光头更接近生命本源,更不具有身份指代性。

    昆虫代表了生活的各种麻烦、问题。方力均说,"人干干净净到世界上来,随着你的成长,无论是得到也好,失去也好,麻烦和问题都会越来越多。成功的人或者失败的人,都会被麻烦覆盖住,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一组金色铜质头像雕塑是方力均在2004年完成的作品,32根长柱子上放着32个金色头像,是在真人的头上用石膏翻镀,高度与头像主人的身高相当,头部上扬,双眼紧闭。石柱上贴着名字,艾未未、崔健等等,大都是方力均的好友和艺术圈名人。因为石膏要覆盖住眼睛,所以做出来的头像也都闭着眼。方力均说,"做完以后也发现,闭着眼的效果比睁着眼更好。"

    而另外一组水墨肖像画,画上也都是方力均多年的朋友。方力均说,"都是生命中的贵人,画他们并在这里展出,是对他们多年来的感激,也算是一个交代。"

    此次展览的作品也维持了方力均一直以来的习惯——没有名字,以编号代之。方力均不想对作品有限定,他希望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理解。
   
    "生活与艺术的关系如同水和小便"

    之前方力均的作品在长沙展出时,就有人认为他的风格已经转变。而在上海展览开幕式上,方力钧对"转变"之说做出了回应,他强调艺术创作的一脉相承,不能简单地称作转型。他认为,当代艺术不应是一种声音,而是多种声音。如果当代艺术自认是绝对的,唯一的,那就埋葬了自己。

    但无论改变与否,可以肯定的是,方力均那最著名的打着哈欠的"光头泼皮"形象,在这次展览中是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婴儿的形象大量出现,"婴儿就是人的代名词。小孩的形象代表了人的概念的原点,无论是希特勒还是雷锋,都是从几乎无知无觉的孩子发展过来的。所以说回到原点更合适。主题就是生命是原点。"

    自从栗宪庭为方力均的画贴上了"玩世现实主义"的标签,方力均的名字就与"光头泼皮"联系在了一起。自中国后89新艺术潮流以来,"光头泼皮"形象,已经成为一种经典的语言符号,表现了当代人叛逆、戏谑、躁动、迷惘的内心。
   
    究其起源,也许来自他少年时期的一次叛逆经历。方力均上中专时,学校规定不许留长发,他和几个挨批评的同学把头发剃个精光,校长气得不行却又无可奈何。这种少年的反叛为他日后选择光头作为自己作品中的形象埋了伏笔。方力均觉得,光头叛逆,但又含义暧昧,和尚光头,犯人也光头。他选择画光头,是因为这样可以模糊个差异性,而突显人的整体象征意义。

    但方力均认为,标签只是标签,"原始的出发点,其实89年之后就没有什么变化,就是关于人的。有时是人性的和自己立场的,有时关于人的处境的,有时是人的欲望的,有时是人的生命的,但总体来说核心的东西还是关于人的生命的。"

    方力均觉得创作的经历如同高台跳水,观者可以将跳水动作一一分解,但是对跳水的人来说,这却是一气呵成的动作,"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没有办法避免。所以说做作品到现在,对我来说只是不同时间的一个自然的过程。"

    他从不认为艺术是崇高的,"有人觉得只要有崇高的理想,就能创造出伟大的作品来",他觉得这种想法很可笑。方力均不想当那种闭门造车的艺术家,"这样的一种社会状态我觉得就相当于你断了上面的水源,却非要小便一样。"

    生活和艺术的关系如同水和小便,是他近来最爱说的一个比喻:"喝了水自然就要小便,艺术和生命,是共生的关系,但同时艺术品也是生命的副产品。理论上来说,只要生命存在,艺术品就会不断的出现。那你摄取的营养和你排泄的成分是有关系的。"

    "我希望成为一个正常的人"

    方力均的人生经历紧扣着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脉络:1985年,他考入中央美院版画系,赶上"85新潮";1989年,他的毕业作品又入选了"89中国现代艺术大展;毕业后,他成了中国第一批体制外的自由艺术家,搬进了圆明园画家村;1993年的威尼斯双年展,他和他的"光头泼皮"一起进入了国际视野,成为第一批"走向世界"的中国当代艺术家。

    展览上,一件长39.6米的装置作品悬空横贯在上海美术馆一楼大厅的中央,一把特制的塑料透明长尺上,站满了裸体小人。刻度上每一毫米的刻度相当于生命的一天。

    方力均在标尺上标出了"月"、"年"的刻度,但"绝大多数的观众在看作品的时候,虽然上面清清楚楚的写着刻度, 但是还是没有什么人会真的去注意这些。人在看这个作品的时候,差不多是五六十公分一步一步地迈过去,那很快,这´人的一生´就看过去了。"

    但方力均的人生并不是这么"跨"过去的,他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也造就了他今日的成功。1963年生人的方力均是河北邯郸人,可以说,正是他的小心经营,让他成为当代艺术家中起点最高的一个:第一次卖画就以高价卖给了国家级美术馆。

    上世纪80年代末,方力均从中央美院毕业,进驻北京圆明园画家村。为了生存,他画过巨幅户外广告和教学示意图,租过柜台卖衣服,但"穷得要死也不出售自己的作品",因为他要让它们一起展示。1992年,机会来了,"在澳大利亚举办的一次当代艺术展览中,我首次出售自己的作品,澳大利亚博物馆收藏了我的3张素描,每张1500美元"。

    他理所当然成为第一批"富起来"的中国艺术家,又是第一批搬离圆明园画家村,搬进宋庄的人。再后来,他开餐厅,开客栈,客串电影,收藏古玩,养狗,最近两年还结了婚生了女儿。
   
    他不想当梵高那样靠本能画画的人,这十几年来,他的每一步都是有计划、有控制的进行。对于方力均来说,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接受采访、开餐厅、处理一些餐厅事务,又或者偶尔的去算算账,因为餐厅的问题去跟公安、社会上的一些人去打交道,都构成了对生命的一种滋养。他认为,只有通过这种滋养,人的创造力,或者说作品才会源源不断地出来。

    "最可怕的就是一个艺术家长期一个人在工作室里,慢慢的跟外界失去关系。所以必须得警惕,因为你不知不觉就脱离群体,就变成一个疯子了。"方力均说。"这样的一个画家有可能是成功的,但我自己不愿意这样,我希望成为一个正常的人。"

    (编辑:关键)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