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楠
年怎么过的呀?春节期间,亲朋好友相聚总会聊两句。当记者问及中国文联副主席、著名作家冯骥才如何过年时,他笑言,从来年是有情日,谁想过年谁想辙。说起来,冯骥才过年忙的事情不少,去郊区的农民集市走走,去天后宫买剪纸,闭关写写画画……就像大冯说的,有过年的情怀,也少不了文人的追求。
忙年:帮老母亲备足八样年货
一到腊月,冯骥才就开始忙活了,每到这时,友人们便笑道:“大冯又忙年了。”冯骥才说,中国人置办年货是为了寓意来年的丰足,他们家置办年货主要是围着已经90高寿的母亲转,让母亲过好年。“母亲住在弟弟家,所以多年来一直要为母亲备足八样年货。八样年货说起来还挺讲究,大致是玉丰泰的红绒头花,正兴德的茉莉花茶,还有津地吊钱,彰州水仙,宁波年糕,香烛供物,干鲜果品,生熟荤腥。”
过年要打扫屋子,装点过年的气氛,大冯也不例外。“拿吊钱福字门花灯笼之类把房间里里外外一布置,年的架势就拉开了。”说起过年贴的楹联和吉祥图画,冯骥才回想起来,30年前精神物质都是最贫乏的时候,年关将至,下班回到家,便会见到一卷花花绿绿的纸放在门槛前。“打开一看,有剪纸楹联和吉祥图画,不用说,这是老友华非自写自画自刻自剪然后给我送上门来。他知道我这点‘年’的情怀。”
逛集:挑些剪纸把年味带回家
年前到郊区的农民集市去逛逛,这是冯骥才从上世纪80年代末就养成的过年习惯。“就是为了去感染一下年的氛围和劲头。要说年味浓,还得到乡间!”据冯骥才介绍,天津农民赶集的日子一般是逢三或逢五或逢七,大多在城西静海、独流、杨柳青一带,自己每次去的时间也不固定。“看着姑娘媳妇们挑选窗花,迎头差点撞上一位扛着猪头的兴冲冲的大汉,年的气息便扑面而来。”冯骥才不无遗憾地说,这几年常在外边考察,有时会错过腊月底逛城郊的集市。说起今年的雪灾,冯骥才表示,“确实今年在外边赶上车站成千上万民工回家过年,会感受到年意的实实在在。”
当然也少不了去天津的天后宫买剪纸。冯骥才说,“天后宫一直是天津过年的中心,年的中心则是生活做梦的地方。”近十余年,天后宫的剪纸空前兴盛,花样翻新。在年文化日渐淡薄之际,剪纸却担当起点染年意的主角。“每到腊月,我都会跑到宫前的大街上走走转转,挑选几张可意的剪纸,再买些传统过年的用品如香烛绒花之类,把年的味道带回家中。” [NextPage]
过年:关掉手机和笔墨对话
过年期间,冯骥才还有不少固定的日程安排。最重要的事情要数祭祖了。大冯家有四幅祖宗像,是同族的一位姐姐所赠。除夕之夜,悬挂这几幅祖宗像,像前摆放供案,燃烛焚香,以示感恩之情是必不可少的。年初五,津门文化界还有一个由大冯开创的“年俗”——专供津门地方历史文化的学者雅集一堂,彼此拜年,谈古论今。年初六,冯骥才则会到图书大厦等地为读者签售图书。签一两个小时,直到手腕酸软,被冯骥才称为“接地气”。“因为有了读者,作家的心才踏实啊。”
大冯擅书画是出了名的,过年期间,冯骥才也不放过和“写写画画”这位多年的老朋友相聚。从初一开始,有那么几天,大冯会选择关掉手机,“闭关”和笔墨独家对话。“这几年,一些篇幅长些的文章和大画都是这几天干出来的。断绝了和外界的联系,一种清静的感受从眼前耳边直至心底,真像是‘与世隔绝’呢。”
此外,与墙上挂着的几幅珍藏多年的古版杨柳青年画为伴,道光版的《高跷图》、咸丰版的《麟吐玉书》和《满堂富贵》等,更添度过佳节的雅致。“我喜欢从这些老画上感受昔日的风情。”一幅王梦白1927年画的《岁朝清供》是冯骥才最爱。画面上边一株老梅桩,枝劲花鲜;下边一盆白描的水仙,笔爽色雅,画风清健。画上题句:“客况清平意自闲,生来淡泊亦神仙,山居除夕无它物,有了梅花便过年。丁卯除夕写此。王云梦白。”冯骥才说,“这幅画既有年的情致也有文人的追求,难得的是除夕之作,所以年年腊月都要高悬此轴,以此为伴,度过佳节。”
(编辑:林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