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郑洁
年末佳节,辞旧迎新,北京、沪苏等地美术馆都在展出年画。对于这些从小就陪伴我们的彩色纸张,我们又了解多少呢?
说起源 四美图还是叔宝尉迟?
一说年画起源于古代的门神画。《山海经》里说:唐太宗李世民生病时,梦里常听到鬼哭神嚎之声,以致夜不成眠。这时,大将秦叔宝、尉迟恭二人自告奋勇,全身披挂地站立宫门两侧,结果宫中果然平安无事。李世民有感两人忠心,遂命画工将他俩人的威武形象绘在宫门上,称为“门神”,形成了年画。但东汉蔡邕《独断》记载,汉代民间就已有门上贴“神荼”、“郁垒”神像,中国现存最早的年画是宋版《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图》,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绿珠,习称《四美图》。
经历几千年,民间年画题材和手法越来越丰富,大多是用木版水印制作,整张大的叫“宫尖”,一纸三开的叫“三才”,还有“画宫尖”、“画三才”、“金宫尖”、“金三才”。各地对年画的称谓也南辕北辙。
说流派 “南桃北柳”话南北
年画的种类约可分为“版画”、“刻纸”、“纸绘”三种。版画是以木刻图案,再按图上色而成。“刻纸”是用刻刀在纸上雕镂图案,画面的设计极具巧思。“纸绘”年画内容以神像为主。
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和四川绵竹,是我国著名的四大民间木刻年画产地,被誉为中国“年画四大家”。
苏州桃花坞年画始于明代,鼎盛于清朝雍正、乾隆年间,主要有门画、中画和屏条等形式。桃花坞年画,系用一版一色的木版套印方法印刷出来,工艺精美,一幅画要套印四五次至十几次,有的还要经过“描金”、“扫银”、“敷粉”等工序。在色彩上,有桃红、大红、蓝、紫、绿、淡墨、柠檬黄等诸色,构图丰富,色调艳丽,装饰性强,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故数百年来一直畅销于海内外,欧洲许多国家的博物馆及艺术馆都有收藏。
天津杨柳青年画始于明代崇祯年间,风行于清代雍正、乾隆、光绪年间。年画内容多取材于传统戏曲、美女及胖娃娃等。在艺术风格上,杨柳青年画构图丰满,线条工整,色彩鲜艳,在人物的头部、脸部等重要部位,多以金色晕染,自成一格。在清代中期全盛时期,杨柳青全镇可谓“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上世纪80年代,霍玉棠之子霍庆有继承父志,成为天津一带惟一的勾、刻、刷、画、裱“五项全能”的杨柳青年画艺人,使得曾几近绝迹的杨柳青年画得以复苏。
旧上海的“月份牌女郎”见证着上海历史的沧桑。当年洋人为了倾销洋货,制作民俗内容的画片,在适当的位置标有商品、商号与商标,并配以中西年历或月历赠送给顾客(由此叫“月份牌”)。当时的电影红星如胡蝶、阮玲玉、黎灼灼等都被作为模特走入月份牌画中,她们是时髦和先进的代名词。
说题材 细品年画画中物
一些应景年画多以岁令时节为主题。比如“春牛图”,农村过去无历书,“春牛图”图下一般画一芒神(一童子模样者手持一短鞭,俗称句芒,象征春临)依一卧牛身旁,手托一“春”字。图上印有一年二十四节气月日表,及“流郎诗”、“地亩经”等,供农民耕作时,按图上节气务农。各地年画中都有“春牛图”。进入年画的事物常以“谐音”取味,“鸡”、“羊”、“蝙蝠”等都有“吉”、“祥”、“福”、“安”、“禄”、“因和得偶”等美妙寓意。
说发展 年画收藏前景看好
年画近几年已进入了拍卖行。我国目前收藏年画的人比较少,年画收藏前景看好。由于年画一年一换不易保存,早期的年画已属稀世珍品,如明清、民国及新中国初期的《老鼠嫁女》、《瑞草图》、《太白醉酒》等,早已被誉为“可与中国明清珍本绣像插图相媲美”的艺术珍品。明末年画已很难找到,绝大多数精品出于清朝中期,这个存世量也不多,市场价格动辄上万元。同时,以开封朱仙镇为龙头,中国木版年画还将联合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
(编辑:林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