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常春藤大学八所院校中的达特茅斯学院图书馆内此刻正展示着大堆人类的毛发———它们总重430磅,共计42,350人次无偿为艺术家提供了这些材料。这可能是常春藤盟校1960年代以来最引人关注的事件。这块出自中国艺术家谷文达之手的庞大毛发织物,被腾空悬挂在学校图书馆大厅入口,跃跃欲飞。
该织物8英尺长13英尺高,题为《联合国:绿色家园》。由40块有机玻璃板构成,上面沾满了各种颜色、各种长度和卷曲度的毛发。帷幕状的作品正面,被染成绿色的毛发勾勒出了“教育”与“广告”两个英文单词,是出自赞助商要求,还是另有寓意,让人弄不清。
谷文达解释,除了标题,作品和联合国之间并没什么关联。头发包含人体DNA信息,两个绿色单词代表交错的文化价值观,它作用在社会中,作用在人身上。
同一主题的另外一件作品《联合国:联合色彩》展示在图书馆的走廊中。这是一块6英里长的毛发编织物,毛发染成了明亮的颜色,联合国各成员国国名被逆着顺序刻在不锈钢材质标签上,标签穿插于毛发间,有评论家将其解读为“文化殖民”。
这两件作品分别是艺术家的第25、26号毛发装置。谷文达的其他作品也同时在学院的艺术馆内展出,包括《碑林·唐诗后著》、《茶(炼金)术》等作品。
谷文达1955年出生在上海,现居纽约布鲁克林。如果了解谷文达曾着迷于研究维特根斯坦和罗素的哲学思想,就不难了解他作品的意义。他将西方哲学与中国篆刻书法融合在一起,创造了以伪文字、假文字为表现的水墨作品。1986年,由于他的伪文字、假文字充满不可阅读性与颠覆性,谷文达的首个个展夭折。
谷文达于1993年起,在16个国家间开始以毛发为元素的创作,其间共有约400万人贡献了自己的毛发,参与到作品中。他的早期作品则将语言文字作为艺术呈现元素。但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他决定放弃这一创作概念,他感觉语言是人为的,不能成为物质世界的真实代表。在元素的选择中,他进行了一些较难为人接受的实验,最终毛发成了最理想的材料。
在谷文达之前,奥罗斯科(ClementeOrozco)的《美国文明史诗》大型壁画也入藏了学校图书馆。对这两位艺术家的关注,标志着达特茅斯学院对艺术研究开始由传统倾向现代。去校园周边理发店理发现在也成了艺术的一部分,对于民族主义和全球化的研究将从毛发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