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社会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摄影 戏剧 舞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博物馆转型当下,我们需要怎样的数字化?

2022-08-22 20:46:15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中国新闻网

   
云展览、VR和AR技术、虚拟数字人、3D漫游式展览……近年来,在科技加持下,不少博物馆屡屡破圈,向数字化迈进。

学生在浙江省自然博物院“24小时博物馆”进行互动体验。 童笑雨 摄


  云展览、VR和AR技术、虚拟数字人、3D漫游式展览……近年来,在科技加持下,不少博物馆屡屡破圈,向数字化迈进。

  8月19日,“博物馆与数字中国”主题研讨会在浙江杭州举行,浙江多位博物馆领域的专家就博物馆如何拥抱数字化开展探讨。

  数字化转型是当下博物馆发展的一大趋势。“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推进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和数字化发展。

  数字化改革是浙江现代化先行和共同富裕的“船”和“桥”。在浙江,诸多博物馆已经插上数字化“翅膀”。

  扫一扫展示牌上的VR体验二维码,眼前的恐龙骨架在屏幕上重新“复活”,摆着尾巴“介绍”自己的前世今生。在6月开馆的浙江自然博物院“24小时博物馆”中,16种互动设计串联起了300余件展品,让“文物活起来”。

  中国丝绸博物馆借助数字科技,推出“SROM丝绸之路云上策展大赛”,邀请参赛者在国内外40余家博物馆的数字藏品中选择展品,在“云上”完成场馆搭建、展具挑选、展台布置和展示环境渲染,让博物馆“养在深闺人未识”的馆藏珍品,有更多机会走入寻常百姓家。

  用科技手段助力博物馆展览,让观众更好地去接触、认识文物,博物馆数字化的优势毋庸置疑。但随着数字化的推进,一些问题也随之而来。

  浙江省博物馆副馆长蔡琴举了一个例子。此前有一个公司曾向浙江省博物馆推荐数字化产品,提到他们曾打造了一个项目,让观众戴上3D眼镜,近距离了解兵马俑。“兵马俑与3D技术的结合,我觉得很好。但是,戴着3D眼镜逛文澜阁,有必要吗?”

  她表示,科技只是手段,展览能否与观众产生交互才是关键。“观众的获得感才是博物馆数字化的核心。”

  记者也观察到,很多技术在博物馆数字化进程中,存在滥用的情况。如不少展览曲解博物馆数字化所言的“沉浸感”和“交互体验”,以为就是简单将声、光、电技术应用在展览中。这一做法不仅削减了各种文物藏品自身的文化及艺术魅力,也在无形中增加了运维成本。

  除了科技的盲目运用,一些博物馆的数字化,或是简单将科技与展陈进行结合,或是本末倒置,极力推动藏品的数字化反而忽视了实物藏品。

  这由此也引发新一轮的思考:博物馆需要怎样的数字化?

  蔡琴认为,不是所有的藏品、展览都需要、适合数字化。博物馆要做的,是深耕内容,而非简单叠加技术。

  如浙江省博物馆曾联合中国多家文博机构,以中国古代女性图像为主题,推出“丽人行”展览,在“云端”展示了上千件藏品。该展览集观众调研、学术研究、相关展览、文创展示等多种功能,并非单纯把线下实体展览搬到“云上”。

  业内观点也认为,科技应当作为展品的延伸,是更为透彻地展示文物历史、文化意义的辅助、配套工具,而非主角,更不应冲淡展厅内应有的功能和文化。

  除了科技的正确使用,另一方面,博物馆行业也需要关注那些最新的、前沿的技术手段,留心科技领域的一些最新动态,并将它们更多地应用到博物馆领域中。

  浙江省博物馆学会理事长、浙江自然博物院院长严洪明认为,博物馆行业不应“闭门造车”,而是要开展持续的观众和市场调研,从而决定何种数字化产品值得争取经费、投入资金。“生活已经离不开高科技,尤其是年轻人。博物馆要跟上时代步伐,积极拥抱新技术。”

  (编辑:李思)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