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考时考生们的行李
2020年的春天,历年都会出现的几十万名艺考生和陪考家长背负行囊四处奔 波、穿梭于高校间赶考的场景不复重演。一方面是由于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的当下,就连面试也都要分线上和线下两说;而更重要的原因则是在于2019年年末,教育部发布的《严格规范做好2020年普通高校特殊类型招生工作》。文中明确提出:从2020年起,除了经教育部批准的独立设置的本科艺术院校仍可单独组织校考,其他高校的美术学类和设计学类专业将不再组织校考,而是统一使用省统考成绩。这两类专业的省统考成绩也将成为独立设置院校的有效校考门槛。
自1977年高考恢复之后,“艺术设计”也正式取代“工艺美术”出现在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院校专业目录》中。据统计,现今全国有近2000所高校都设有艺术类专业,每年招生50余万人,并且其中七成艺考生报考的是美术学类或设计学类专业。20多年来,莘莘学子的艺考之路,从最早的只有校考,发展到后来的省统考与校考结合,再到如今以省统考为主。正如北京大学考试研究院院长秦春华所说:“艺考问题之复杂,改革之艰难,远超想象,但改革却从没停步。”
比如2005年教育部鼓励有条件的省份统一组织艺术类专业考试;2007年,教 育部明确重点组织好美术类统考;2008年,教育部委托中央美术学院牵头制定了美术类专业省统考的考试科目、考务管理办法和评分参考,开始规范美 术类统考。2009年,31个省区市全部实施美术类省级统考。
“一方面保留少数艺术院校的校考,为顶尖的艺术精英人才脱颖而出畅通渠道,体现精细化;另一方面开展‘规范、高效’的省统考,让更多高校能够选拔到专业基础好、文化底子厚、发展空间大的优秀学生,而这恰恰是大规模统一选拔性考试可以做到的,也是擅长的。”北京师范大学考试与评价中心主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刘嘉说。
组织考试是一项非常严谨的工作,省统考显然会比校考组织更加规范。减少了校考,让专业队伍办专业的事情,既方便了考生就近考试、实现“一考多 用”,也减轻了学校分别组织考试的负担。
这次的新政出台,有人将2020称为“艺考改革的元年”——减少校考只是改革举措之一,而逐步提高艺术类考生的文化课录取要求,才是这次规定中最着重强调的重要信息。
曾几何时,艺考中对于艺术专业能力的看重,导致了对文化成绩的忽视。为规避文化课的短板,艺考成为了一些艺术素养不高,临阵磨枪的学生圆梦大学的捷径。而受需求大、学费高的利益驱动,一些不考虑艺术办学条件的高校也盲目设置艺术类专业招生。统计显示,仅2002年到2015年,艺术类专业招生院校增长了近1000所(达到1679所)。爆发式增长的同时,也让“艺考”一度等同于“易考”。
但“专业”与“文化”的博弈从未停止。其实从2004年开始,普通高校艺术生的录取就已经不再简单地采用以一定比例的“文化分+专业分”的综合成绩, 由高到底录取学生,而是设了一个文化分最低控制线。简而言之:某考生专业分再高,而文化分没过线,还是不能被录取。2018年以前,艺考生高考文化课录取控制分数不低于当地高考二本线的65%,2019年提升到70%以上。一批高水平艺术院校也在不断提高文化课成绩,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近年录取的艺考生文化课最低分都已在普通类专业一本线左右。问问身边经历过艺考的朋友,有多少人在拼尽全力通过了专业课考试之后,却倒在了文化课成绩这一关;而志在中央美院等名校的艺术生,为了通过文化课考试而一再复读的又有多少。
当然,也有质疑说太过注重艺考生的文化课成绩,一定会把真有艺术兴趣、特长但文化科目成绩不好的学生排除在艺术道路之外。但招生考试毕竟是选拔考试。“文艺双馨”的学生数量不在少数。比如2018年中国人民大学美术类专业取消校考。当年通过省统考进来的学生的高考文化成绩比上一年平均提高了74分。心存疑虑的教师对新生进行专业摸底考试,学生们的专业素养超出了教师们的预料。
业内人士将强调文化成绩的做法解读为“纠偏”——“艺考不再只是要求考生有一定的艺术素养,更要求考生要有足够的文化底蕴。”中国传媒大学校长廖祥忠这么说。“历史上那些伟大的艺术家,其思想的高度也同样跃居人类精神领域的最前沿。仅拥有熟练技术,而内在世界贫乏的从艺者,不过就是形式语言的搬运工而已。内在素养的高低、心灵境界的层次与格局才是决定艺术家创作高度的根本原因。”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刘明才这么说。
有考据说,中国最早的艺考可以追溯到1104年,宋徽宗设立画学,正式将绘 画纳入“高考”科目,并且每年的考试都是以诗词做题目——同学,文化课不合格能读懂题吗?
据上海市教育考试院高招办的数据统计,从今年开始,上海的艺考报名人数有所下降。“很多人冲进艺考才发现,并不比普通专业好考,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精力。”一位负责人说,“‘艺考=易考’的肥皂泡破了,考生的盲目性少了,理性多了,这是一个好现象。”
(编辑:李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