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社会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摄影 戏剧 舞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博物馆:为明天收藏今天

2020-05-17 11:10:04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曾诗阳

   
博物馆是什么?受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政治派别、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影响,每个人对博物馆的理解和期待都有所不同。

1.jpg
左图 游客在中国国家博物馆观展。陈钟昊摄(新华社发) 下图 在首都博物馆,参观者看展。新华社记者 彭子洋摄 右图 在北京汽车博物馆,讲解员通过网络直播平台介绍馆藏车。新华社记者 任 超摄  图为故宫博物院。(资料图片)


  5月18日是第44个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为“致力于平等的博物馆:多元和包容”,主会场设在南京博物院。


  如今,博物馆已经成为促进社会平等、多元和包容发展的重要力量,不仅推动了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满足人民多元文化需求,在增强理解互信与合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等方面的作用也日益显现。


  横向融合:讲述多元文化


  博物馆是什么?受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政治派别、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影响,每个人对博物馆的理解和期待都有所不同。


  在当今多元化、多极化、全球化、多层次的世界中,博物馆需要面对的是,如何让不同经历背景的人们同等享受博物馆的乐趣。为此,国际博物馆协会定调今年的国际博物馆日主打“融合”牌,鼓励博物馆利用展览和讲故事的方式克服偏见。


  配合这一主题,南京博物院联合河北博物院、河南博物院、内蒙古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山东省博物馆、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秦始皇帝陵博物院8家文博机构共同策划,推出“融·合:从春秋到秦汉——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多元与包容”特别展览。


  “从春秋战国时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面貌,到秦汉形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相互之间的融合、包容是展览的主要内容。”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介绍,此次展览将选取春秋战国到两汉时期具有不同地域文化属性的精品文物200余件套,挖掘阐释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多元”“包容”的价值观,在当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时代意义。


  我国幅员辽阔、文明悠久,中华文明是在多种文化交流互鉴中形成的开放体系。求同存异、兼收并蓄,这是中华文明绵延至今、历久弥新的原因所在,也是新时代中华文明发展的优势所在。


  响应主题,立足实际,全国各地博物馆纷纷行动,推出一系列特色鲜明、精彩纷呈的活动,搭建博物馆与公众沟通互动的平台。


  良渚博物院推出“在良渚,看世界”征集活动,邀请参赛者分享自己在世界各地不同博物馆和遗产地的独特见闻;荆州博物馆推出“我眼中的荆楚瑰宝”青少年画展活动,鼓励参赛者以馆藏文物为原型进行创作,培养青少年对不同文化的感知;安徽博物院与大同市考古研究所、大同市博物馆共同推出原创展览“融·合——4-5世纪北魏平城文物展”,阐述北魏平城时代在华夏民族融合进程中的重要意义,领略华夏文明海纳百川的胸襟。


  纵向传承:留存抗疫记忆


  博物馆是中国历史的保存者和记录者,也是当代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见证者和参与者。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博物馆有责任、有义务记录这段历史,为明天收藏今天。


  湖北、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等许多地方博物馆已经启动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代表性见证物的征集和保存工作。从目前各地征集到的见证物来看,有宣传横幅、医护人员的工牌、医院接诊记录、小区出入通行证、援鄂医疗队队旗、援鄂队员的往返机票和抗疫纪念章等,共同记录着这场抗疫大考的点点滴滴。


  “当代见证物是博物馆藏品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收集、保存和展示这些承载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记忆的见证物,是我国博物馆的重要职责和使命。”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介绍,海南省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黑龙江省博物馆等都将举办抗疫、战“疫”题材的展览,铭记这段全民抗疫的历史事件。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全国人民留下了深刻的伤痕和沉重的回忆,但也见证了中华民族风雨同舟、守望相助的家国情怀。


  物件无言,历史有声。当一件件抗疫见证物摆上展台,灯光聚集的那一刻,那些它遇到过的人——医生、病人、你和我,那些它经历过的事——生死离别或是花好月圆,那些它背后的故事——灾难与伤痛、英勇与坚强,都被放大在观众眼前。它们从抗疫的风雨中走来,静静诉说一段不可磨灭的公共记忆,这就是博物馆的魅力。


  为了向白衣执甲、逆行出征的医务工作者表达崇高敬意和诚挚感谢,成都博物馆启动感恩抗疫医务工作者系列活动,包括免费参观讲解、社教体验等;北京、湖南、新疆等地博物馆推出致敬医务工作者的公益活动和参观专场;山西、河南、广西、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地多家博物馆在5月18日当天免费开放或提供免费讲解等服务。


  云上突破:服务不打烊


  疫情期间,全国博物馆通过网上展览、虚拟展厅、数字博物馆等方式,持续向公众推送优秀文化产品,真正做到闭馆不闭展,服务不打烊。


  陕西历史博物馆与畅听旅行合作推出《神奇长安开讲啦》音频节目,讲述长安城的历史内涵和文化底蕴;马蜂窝旅游与快手短视频联合推出“云游全球博物馆”系列,以直播形式带领观众线上游览全球著名的博物馆和美术馆……从语音到VR再到直播,“云观展”的表现形式不断升级,给公众带来全新视听体验。今年国际博物馆日主会场活动也将首次尝试采用线上线下相融合的传播方式,多项议程将进行网络直播或话题推送。


  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司长罗静告诉记者,作为博物馆核心的文化产品,陈列展览受到时空限制,优秀的策展人通过实体展览传达出来的有效信息通常不到20%,大约80%的信息无法传达给普通观众,而“云观展”由于采用多种技术手段,能够承载更丰富的内容,弥补了线下陈列展览的这个遗憾。


  得益于人机对话的实现、人工智能的突破,我们认识世界的广度和深度正在悄然而迅速地发生变化。近年来,为了积极应对信息技术革命给博物馆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国家文物局先后启动了智慧博物馆建设试点、互联网+中华文明行动计划,利用大数据、云计算、5G、VR等新技术开发了数量巨大、品质优良的线上展览项目。


  以前,一些人认为,线上展览是“锦上添花”,直到疫情来袭,线下博物馆纷纷闭馆,才发现云观展突破了时空限制,能够源源不断地为公众提供文化产品,做到了“雪中送炭”。“云观展”不仅是“疫”时所需,或将开启博物馆发展新纪元。


  当然,许多观众还是渴望真实明晰、细节生动的“零距离”观展感受,而“云观展”短期内还难以实现这一点,还需要进一步增强引人入胜的震撼力和对话感。比如,数字化、影像化的《清明上河图》比比皆是,但当真品在故宫进行线下展出时,观众仍不惜排队12个小时,只为亲眼一睹风采。长期来看,博物馆还需整体打造线上线下互为支撑、互为补充的新空间,推动融合发展。


  无论线上还是线下,博物馆发展的关键始终在于从“以物为中心”转向“以人为本”,创新更为开放、交互和共享的机制,激发全社会活力,让公众从博物馆的欣赏者变为建设者。


  (编辑:李思)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