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在伦勃朗看来如生命般重要
为纪念伦勃朗·凡·莱因( Rembrandt van Rijn )逝世350周年,荷兰博物馆将在2月15日至6月10日展出馆内所有伦勃朗的作品。
毫无疑问,这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展览。作为世界上收藏伦勃朗作品最多的机构,它将展出这位伟大艺术家的22幅油画、60幅素描和300多幅版画。
《夜巡》 伦勃朗1642年
从展览结束后的7月份开始,博物馆还将对伦勃朗著名的作品《夜巡》进行新一轮修复(上一次修复时间是1975年)。
到时,这件镇馆之宝将被移至一间7平米的透明玻璃室中,专业人员开始持续数年的修复。不用担心,为了让艺术爱好者继续欣赏这件作品,博物馆会对整个修复过程进行全球直播。
高清扫描下《夜巡》的裂痕
实际上,《夜巡》在过去300多年间共接受过25次维护。这件作品如此重要,是因为它不仅打破了陈旧的肖像画创作原则、将光影效果表现到了极致,还因为它触发了伦勃朗人生由盛转衰的按钮——
事情发生在 1642年,伦勃朗36岁。那一年,有16个保安射手凑钱请他画群像,要把这么多人不分主次的平均安排在一幅画中,不是伦勃朗所好,所以他设计了一个故事性的场景:接到报警,他们准备出发去现场查看,队长在交代任务,其他隐在暗处的人有的在擦枪筒,有的在扛旗帜,周围还有群众围观。
看似完美的艺术化处理,在最终交付画作时遇到了大麻烦。保安射手们认为伦勃朗没有把彼此的位置在画中平均安排,他们不仅拒绝接受此画,而且还上诉至了法庭。执拗的伦勃朗拒绝作出修改,随后,这件不起眼的事戏剧化的传遍整个城市,给他带来了无休止的嘲笑,画作订单开始减少。
受第一次英荷战争失败的影响,荷兰经济陷入困顿,社会的审美趣味也开始转向,但伦勃朗却从不为流行所扰,他不仅坚持了自己一贯的风格,还在晚年进一步发展了粗放的写实风格。
《在河里洗澡的亨德里克》伦勃朗1654年
在晚年,伦勃朗逐渐放弃了细腻平滑的画面效果,开始用较厚的颜色塑造对象,再用透明色加以罩染,使得油画颜料产生出了独特美感。
他于48岁时完成的作品《在河里洗澡的亨德里克》,即是一件典型作品。伦勃朗对光的使用令人印象深刻,他可以灵活地处理画面中的明暗关系,用光线强化画中的主体部分,也让暗部去弱化和消融次要因素。
不过,也正是因为他在绘画上的“叛逆”和坚持,订单从供不应求变成了无人问津,生活从富足变成了贫困,直至终老...
《画室》伦勃朗1660年
《画室》真实地呈现了伦勃朗晚年的潦倒境况。在这个空荡的画室里,破损的墙面多年未曾修理,伦勃朗隐在暗处注视着自己的作品,而画面则被一束近乎神圣的光照亮。
被照亮的画面内容是什么?在伦勃朗眼中,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艺术本身。伦勃朗是一个为了绘画可以不顾一切的人。当他走进画室,经常会连续几个星期对外界不闻不问,他将自己完全投入到绘画世界里,即使在经历最贫苦的生活时,也是如此。
从 16 岁开始至 63 岁生命结束,除了其他画作外,伦勃朗还以每年两幅的速度画自己,这些自画像就像一面镜子,不仅见证了他绘画风格的转变,也纪录了他从崛起到辉煌的巅峰、从巅峰再到穷困潦倒地死去的起伏历程。
27岁之前的伦勃朗(1628 - 1632 )
这个时期的伦勃朗受卡拉瓦乔影响,喜欢运用光线对比的方式营造“奇异”氛围。那时的这个年轻人意气风发,对一切充满希望。
1628年
1629 年
1632 年
27岁至34岁( 1633 - 1640 )
此时的伦勃朗,在艺术上逐渐走向成熟,生活也幸福美满,社会地位更是走向人生中的最高峰,这些优越感从服饰上就可以看出。特别是1640年的自画像,他身着16世纪风格的服饰,目光凝重,这是他第一次用“伦勃朗”签名油画自画像,充分显示出他在艺术上的自信。
在这7年中,伦勃朗的用色更加沉稳收敛,最重要的是眼神的表现,始终带着一种高贵、坚毅和淡定。
1634 年
1637年
1640 年
35岁至42 岁(1641 - 1648)
在这期间,伦勃朗的个人生活多次遭遇不幸——妻子和儿子相继去世;作品《夜巡》因不被理解而使绘画事业开始走下坡路,这使他更深刻地去观察和理解社会,艺术创作进入到一个更加深化的阶段。
此时的伦勃朗更加关注世俗生活,自画像相对较少。
1642 年
1643年
1645年
43岁至63岁(1649 - 1669)
伦勃朗的晚年生活十分悲惨,甚至房子都被拍卖用来抵债,世态炎凉使他对人性的理解更加深入,作品中也开始出现一种前所未有的对人物心灵的表现,并且笔触更加苍劲。
不过,生活虽然凄苦,伦勃朗的面容依然安静从容,彷佛已看透看淡一切。
1652年
1659年
1669年
1669年,伦勃朗在贫困中逝世,之后被葬在了一个无名墓地中。在他去世100多年后,人们才惊奇地发现,所有欧洲的艺术大师们,几乎都自称接受了伦勃朗的艺术养分。
绘画,在伦勃朗看来如生命般重要,直到离世,他才停下手中的画笔。而画中那坚定的目光正告诉我们,他从未妥协。
(编辑:夏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