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佳节,故宫夜景霸屏。在“超级大月亮”的映衬下,94年来首次夜间对外开放的紫禁城,令无数无法到现场的网友隔屏艳羡。
从“故宫文创”到“紫禁城里过大年”,再到赏灯“上元之夜”,故宫一次次用创意给大众带来惊喜,也俘获了越来越多的年轻“粉丝”,让“严肃”的传统文化圣地摇身一变成为“网红”新地标。
“网红”爱上“夜妆”
“紫禁城上元之夜”是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第一次在晚间免费对公众开放,也是紫禁城古建筑群第一次在夜间被大规模“点亮”。“我在山东看故宫”“我在泉州看故宫”“羡慕那些抢到票的”“假装在故宫”……19日晚的朋友圈被故宫“刷屏”了。
金色的琉璃瓦屋顶被灯光笼罩,狭长的屋面上,灯光“绘制”的《千里江山图》和《清明上河图》铺陈开来,还有戏曲萦绕在耳畔……正月十五元宵佳节,故宫的炫目色彩让人仿佛置身梦境,人们纷纷拿起手机,留下难忘的瞬间。
近年来,不少人发现,这座有着近600岁高龄的紫禁城变了,经常性地“刷屏”让故宫成为年轻人心中的“网红”打卡地。
从珍贵藏品的统计梳理,到故宫“文物医院”的创立;从不断扩大的开放区域,到网上售票后的成功限流;从古建文物的保护修复,到文创产品的走俏,再到“智慧故宫”的全方位设计……今日的紫禁城不再高冷,变得年轻时尚,也更可爱起来。
近百年来首次夜间免费开放,自然一票难求,“扩容”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表示,明年是故宫600岁“生日”,春节期间开放面积将进一步扩大,让春节更有年味儿。
文创“潮”你走来
还记得那篇刷屏的《雍正:感觉自己萌萌哒》的公号文章吗?其实,年轻人开始关注到这座古老宫殿,可以追溯到2015年发布的“每日故宫”App。在“每日故宫”里,用户每天都会收到一个图文藏品信息,日积月累收藏下来,就能得到一个非常丰富的“掌上故宫博物院”。
让故宫“活”起来,是这几年故宫“掌门”单霁翔一直努力的重点。以“数字养心殿”为例,“我们用数字技术,让养心殿‘活起来’,让更多的年轻人走进数字养心殿,走近传统文化。”他介绍。
除了爆款“软文”和数字科技,故宫近些年的文创产品更是让很多游客慕名而来。
故宫也能开“网店”?故宫也卖手机壳?有网友戏称,故宫“掌门”成“店长”,让文创产品的名声越传越广。紫砂套装、儿童拼装玩具、龙袍、披肩、花巾、伞、袜子、跳棋、月饼……年轻人不时被各种“故宫文案”“故宫段子”逗得连连称妙,忙不迭下单。有网友说,“订了故宫出的真丝睡衣,涂上故宫的口红,摇着故宫天猫旗舰店淘的扇子,感觉自己就是皇后娘娘!”
当人们需要手机壳,故宫文创就提供480种不同样式的手机壳。有手机就需要充电器,于是就设计了印有“正大光明”字样的充电器。“我们还给手机配上了朝珠耳机。有人评论说,戴朝珠耳机打电话才有皇帝的感觉。”单霁翔打趣道。
为了满足人们“把博物馆文化带回家”的愿望,截至2017年底,故宫文创产品已经突破10000种。2017年,故宫文创产品全年总收入达15亿元。
传统如何“复兴”
近年“故宫热”现象是传统文化走进百姓生活的鲜活案例。故宫“潮”起来的背后,是无数传统文化保护者和传承者智慧创意的积累。专家认为,故宫的走红给我国各地丰富的传统文化探索出了一条复兴之路。
文创产品要有文化,但更多的是创意。研究百姓生活,知道人们关注什么、需要什么,才知道应该设计什么。把创意与文化完美融合,才是“网红”故宫的精髓所在。“以前我们认为什么美,就复制什么,却没有去研究人们的生活。今天我们更多地去探寻人们的生活需求,譬如把我们藏品信息挖掘出来,和人们生活需求挂钩。”单霁翔说。
“故宫现象,非常集中地体现了国民消费升级,不仅消费趋于多样性,而且在精神文化消费方面的支出更多了。人们对文创产品的需求广泛多样,对文化体验的参与度也越来越高。”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院长魏鹏举表示。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认为,故宫很多做法都是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创意产业的方法进行互动融合,并且用年轻人喜欢的时尚方式进行“活化”表达。
“故宫活动的火爆提醒人们,居民文化消费需求已经进一步释放,供给侧需要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更好地满足群众需求,在激活传统文化的同时,带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魏鹏举说。
(编辑:李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