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有丰富的明清书画。从明初吴门画派到青藤白阳、董其昌,再到四王四僧、扬州画派、海派,呈现了明清以来清晰的绘画发展脉络;从吴门书派到晚明书家、明末遗民,再到崇董书风、扬州名家、碑学兴起,反映了传统文脉的精彩纷呈与一脉相承。
1月16日,由河北博物院与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主办的 " 笔墨文心五百年——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明清书画展 " 在河北博物院开幕。“澎湃新闻·古代艺术”(www.thepaper.cn)获悉,此次展览分为“文人画”和“名家书”两部分,展出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113件(套),包括绘画51件,书法50件,文房12件(套)。值得一提的是,清代徐扬的《乾隆南巡图》第六卷《驻跸姑苏》作为重磅展品,采用静态文物与数字动画相结合的方式与观众见面。
展览现场
河北博物院表示,展览汇集了从明初至清末主要流派的代表作品,较全面的反映了明清书画的发展脉络与渊源流变,再现了明清书画精品纷呈、名家麇集的局面,进一步揭示了传统文脉连绵不断的顽强生命力,诠释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大的包容性与创造性。
乾隆南巡图-第六卷 驻跸姑苏(局部)
第一部分“文人画”。展览从明初吴门画派讲起,从吴门画派前期领袖沈周《飞来峰图》到文徵明《真赏斋图》,再到明代后期以董其昌为中心的绘画流派;展览按流派分为吴门画派、青藤白阳、松江诸家、四王吴恽、清初四僧、金陵画派、扬州画派、海派名家八个单元。
沈周《飞来峰图轴》
沈周《飞来峰图轴》局部
沈周、文征明不仅是吴门画派的盟主宗师,而且是明初期、中期文人画的领军人物。以他们为中心的吴门画派引导了文氏后人、青藤白阳的绘画审美,也或多或少的影响了董其昌的画学思想。而与文、沈同一时期的周臣,虽然画宗南宋院体一路,但与文、沈一直有交集。因此画中也有文人画的气息,展览中周臣的《沧浪亭图卷》便是一个例子。在文、沈之后,不得不提徐渭、陈淳,他们极大地发展了写意花鸟画。
王翚《古木晴川图轴》
王翚《古木晴川图轴》局部
文从简《介石书院图卷》
在吴门画派之后,以董其昌为代表的松江画派,无疑是开启了有清以来三百年的山水画史。董其昌之后,是四王(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吴恽(吴历、恽寿平),他们的作品呈现了清初摹古之风貌,也确立了山水画的正统地位;而髡残、朱耷、石涛的作品则与摹古之风拉开了距离,在“搜尽奇峰打草稿”的基础上,让山水画变得鲜活、生动;展览中还有体现地域绘画特性的金陵画派、扬州画派、海派的部分画家作品,充分体现了明清画坛流派纷繁的局面。
石涛《仿梅道人山水轴》
乾隆南巡图-第六卷 驻跸姑苏(局部)
值得一提的是,清代宫廷画师徐扬的《乾隆南巡图》第六卷《驻跸姑苏》作为重磅展品,采用静态文物与数字动画相结合的方式与观众见面。
王时敏《隶书七言律诗轴》
刘墉《行书观宋复古画序轴》
第二部分“名家书”,按风格分为吴门书派、晚明书家、明末遗民、篆隶复兴、崇董书风、尚赵热潮、扬州名家、碑学代表八个单元。吴宽、祝允明、文征明等吴门书派作品彰显出明中期文人的“士气”与济世精神;晚明时期董其昌、张瑞图的作品以书言志、潜情达性、跌拓起伏,充满了文人求真、寄兴的情怀;遗民书家王铎、傅山、朱耷等以书言志、以笔墨抒情,创造了硬倔怪异的行草书;赵宧光、王时敏、郑簠的作品体现了篆隶复古书风的兴盛;玄烨、沈铨、陈奕禧等人的作品展示了康熙时期的“崇董书风”;弘历、张照、刘墉、梁同书等人的作品诠释了乾隆时期的“尚赵热潮”;郑燮、金农、黄慎等扬州名家的书法突破帖学牢笼,各自独辟蹊径、自成一格;伊秉绶、何绍基、包世臣等人的作品上溯六朝碑版及金石文字,创造了古朴凝练、苍辣遒劲北碑书风。
郑燮《隶书歌谣轴》
何绍基《行书节录汉书轴》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3月24日。
(图文主要来源河北省博物馆)
笔墨文心五百年——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明清书画展
展览时间:2019年1月16日—3月24日
展览地点:河北博物院北区二楼13、14号展厅
展览现场
展览部分精品清单
沈周飞来峰图轴
周臣沧浪亭图卷
文徵明真赏斋图卷
文从简介石书院图卷
徐渭杂画卷
董其昌北固山图卷
王翚古木晴川图轴
石涛仿梅道人山水轴
金农花卉蔬果册
吴昌硕梅石图轴
徐扬《乾隆南巡图》第六卷《驻跸姑苏》
吴宽行书游西山记卷
祝允明草书七绝三首诗卷
王铎行书轴
朱耷行书题画诗轴
王时敏隶书七言律诗轴
玄烨行书临董其昌太白把酒问月诗轴
刘墉行书观宋复古画序轴
郑燮隶书歌谣轴
何绍基行书节录汉书轴
(编辑:李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