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部、纪检科、党支部、后勤部、文书室、财务科、文保部……看到一个个办公室门上挂的牌子,我们以为走进了政府机关。其实,这里是一个民间组织办公的地方,这个组织叫“浦江县黄宅文化历史研究会”,是一个挖掘研究文化历史的社会团体。该组织规模之庞大,结构之齐全,活动之丰富,影响之广泛,让前来视察的浙江省文化厅厅长杨建新赞叹不已,称它是“浙江省最大的民间社会团体”。
黄宅镇文化历史研究会发起成立于1999年,2001年注册登记,现有会员528人。研究会组织非常健全。所设的部门机构除上面提到的之外,还有编辑部、采访部、文艺部、工艺部等,总共有20个部门科室。研究会办公地点在一座宽敞的院子里,这里原来是黄宅镇政府的办公楼。除此之外,还在前陈、治平、黄宅设立了三个办事处,均有办公场所和办公设备。
让老干部、老教师老有所为
会长黄遵鑫是文史研究会的发起人。他原来是黄宅镇干部,担任过组织委员、城建办副主任、管理片片长等职务。他从小喜欢绘画,少年时代就给人画太公像。除了书画,黄遵鑫还喜爱研究历史,他当镇干部时就对宗谱有一定的研究。
1998年,黄遵鑫退休了,他是个闲不住的人。这时他想到,浦江历史文化底蕴非常丰厚,一些史料如果不抓紧挖掘整理,就会被湮灭,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工艺将会失传。另一方面,他看到农村风气不好,赌博成风,连老年协会里也在“小搞搞”,一些退休干部、退休教师出于无聊也参与其中。由此,一个想法在黄遵鑫心中油然而生:成立一个研究文化历史的组织,把散落民间的历史文化资料搜集、挖掘、整理出来,让没事做的人做些有意义的事,让老干部、老教师老有所为。他把这个想法跟几个退休干部一商量,大家一致赞同。于是,这个以退休干部、退休教师为骨干的文史研究会便风风火火地开张了。
文化方面的事,镇政府交给他们就行了
刚开始,研究会办公和开会都在黄遵鑫家。去年,镇政府新大楼建成后,镇党委、政府鉴于研究会工作出色,就把原来的办公楼给了研究会。平常,研究会里有20多人坐班办公,9月份文化活动兴盛时则有60多人上班。黄遵鑫一年到头没有休息日,节假日、双休日都按时上班,上班比机关早,下班比机关迟。有时候这里整天人来人往,车水马龙,俨然一个“文化衙门”。
黄遵鑫告诉我们,县政府布置调查非物质文化遗产,黄宅镇政府就交给研究会来办。研究会给全体会员发了文件,很快就调查清楚了,不但速度快,而且质量高。另外,如上级布置调查日军在浦江的罪行、被屠杀的人数,研究会一下文,三天就调查清楚了。这类工作,许多乡镇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且开展得很困难,而在黄宅,这类工作并不需要政府花钱出力。
编资料出书不亦乐乎
研究会成立后,由开始的78人发展到如今的528人,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许多爱好历史文化或有一技之长的年轻人也要求参加研究会,会员平均年龄由最初的57岁下降到现在的39.5岁。一些村支部书记、村主任都成为会员。研究会内部管理非常人性化,但凡有会员生病,研究会负责人都会带上慰问品看望。在当地农村,研究会有相当威信,邻里纠纷、村民吵架,村里调解不了,研究会一出面,立马摆平。
当然,调解纠纷之类工作只是捎带而为,研究会的主要工作是搜集研究历史文化。几年来,研究会整理编纂了文史研究资料上千篇,填补了很多方面的空白。经过几年努力,研究会编写了一套由民间传说故事集成的《民间小说》丛书。2004年,编写出版了《黄宅地区姓氏源流史》,由我国著名书法家吕国璋题写书名,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近几年,以9位退休医生为主,编写了《民间医学技术研究》一书,里面收集了大量的民间土方。最值得一提的是,研究会编写的一部巨著———《黄氏宗谱》,35卷,共1500万字,即将由中国档案出版社出版。为编写这部书,研究人员到处调查采访,寻根溯源,足迹涉及中国18个省市。
为传统文化谋新生
研究会还有一项重要工作就是继承发扬传统文化,开展文化产业化工作。研究会聚集了一大批工匠和艺人,有专人收集传统工艺品销路的信息,然后传递给相关会员制作。研究会名气大了后,许多人主动找上门来订货。义乌国际商贸城里许多工艺品就是通过研究会这条渠道,由会员制作后,销往世界各地。研究会有个上山书画院,汇集了一批画匠,承接各种民间绘画业务,如太公画像、壁画、戏班布景等。每年,研究会都会为会员举行两期书画展,书画作品通过展览进行拍卖。
研究会也承接各种民间传统工艺品业务,如龙灯、马灯、花灯、宫灯的制作,佛像雕刻等等,业务范围除了本地,还有台州、衢州、杭州等地区。研究会曾承接一宗来自磐安的扎龙灯业务,龙灯高达4.6米,长6.4米,扎好的龙灯在黄宅起运时,需用起重机起吊。
此外,研究会属下还有个浦江乱弹戏班,承接各地演出业务。
经费无忧
作为一个民间社会团体,其生命力在于活动,而活动的支撑又在于活动经费。黄宅文史研究会的活动如此之多,是一般社会团体所无法比拟的。那么,经费从何而来呢?“我们的经费有三个来源。”黄遵鑫一脸轻松地说。研究会第一块经费来源是会员费,每位会员每年交20元会费;其次是文化产品业务的提成,研究会给会员联系业务,从中提取一小部分作为联系业务费,像书画拍卖成功,研究会提取10%;第三是企业赞助。当地一些企业家热心历史文化,从而非常支持研究会工作。几年来,研究会接受了大量企业赞助,如超界集团先后赞助了十几万元,胜达公司一次性赞助了5万元。
除了以上经费来源,2008年,研究会又多了项房租收入。镇政府给研究会的房屋,还余几间房子可以出租,镇政府就把这些房租给研究会作为经费。
当然,支撑研究会开展活动的不仅仅是经费,更重要的是会员尤其是负责人得有奉献精神。研究会工作人员大都是义务工,正常上班的人也只拿很少的补贴。研究会负责人在经费使用上抠得很紧,尽量把每一分经费都用在刀口上,绝不乱花,当地企业家们也正是相信这一点,才愿意赞助的。
(编辑:范文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