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紫荆》杂志载文指出,中国文物艺术品屡创天价是福是祸见仁见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真正的收藏家将被拒之门外,而使收藏“投资化”,进而“投机化”,致使文物艺术品市场“泡沫化”。危机之前挤出泡沫,就可能避免危机,并会化危机为转机,使中国的艺术品市场健康发展。
文章摘录如下:
全球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冲击到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中国内地经济持续高增长、外汇储备高达两万亿美元,成为世界上少有的受这场金融海啸影响极轻微的国家。作为经济活动之一的中国艺术品市场,在这场风暴中命运如何,也引起各方关注。恰好,日前在上海举行了2008世界华人收藏家大会,虽非专门讨论艺术品市场,但来自世界各地的700多位华人收藏家及非华人收藏家汇集了有关这个问题不少信息,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之际,对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何去何从,颇有启迪。笔者认为,当务之急是警惕艺术品市场从“投资化”到“投机化”再到“泡沫化”。
近年来,伴随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中国内地文物艺术品市场迅速发展,文物艺术品的价格得到极大提高,国际市场的中国文物艺术品价格也水涨船高,如此不但提高了中国文物艺术品的身价,也间接提高了中华文化的地位。由于至今国内仍没有文物艺术品拍卖数据的可靠统计,在此仅以部分数据来说明市场发展情况。2004年春秋两季,北京的中国嘉德、中贸圣佳、翰海、荣宝四大甩卖公司的拍卖成交总额达29亿元,超过2003年全国全年拍卖成交总额9.65亿元的200%,国际业界由此公认中国文物艺术品交流的中心已经从英国伦敦、美国纽约和中国香港,向北京转移。2005年内地文物艺术品拍卖再现高潮,国内七大公司:中国嘉德、中贸圣佳、北京翰海、北京荣宝、北京保利、上海朵云轩、杭州西泠拍卖成交额达到56.6亿元,比2004年提高63%。到2006年,据中国拍卖行业协会统计,100家拍企共举办拍卖场次684场,总成交额近150亿元;2007年据称达到200亿元。这两年的统计数字虽与前几年在统计范围上有所不同,但可以肯定的是,拍卖额是年年攀升的。
拍卖成交额节节攀升并不代表泡沫形成,单件具体拍品的价格不断上涨,特别是某些门类突然火爆,却令人忧虑是否物有所值。以中国当代艺术作品为例,自二00四年始,内地当代画家的油画、中国画等作品在商业市场上急速涨价,一件作品由数十万、数百万、上千万、数千万一路飙升,令人侧目。福布斯曾报道过这些艺术家在国内外炒作的内幕:画家先出资请某些艺术评论家作“枪手”,撰写推介文章或者“现身说法”,在报刊、电视上造势;然后举行“拍卖会”,进行假拍,由事先预设的“托儿”“竞拍”,作品于是拍出大价钱,幕后当然由画家本人付款;接着是第二轮炒作,媒体报道这位新秀如何崛起,跻身当代名家行列,广受追捧;然后是第二场拍卖会,重复上次动作,照样煮碗。如是者三、四次乃至更多次,待买家已经相信这位画家的作品及其天价,一位“当代名家”就修成正果了。这样的“名家”的画为什么能有市场?因为有一批新富并不懂画,甚至也不喜欢画,但他们或者要用画作厚礼送人,或者要挂在客厅、办公室装点门面,所以构成巨大的需求量。这些顾客买画是只听不看,买名不买画。书画界盛传,国内某地民风憨厚,组织者邀请名家去开笔会,让企业家去买单,他们买单之后甚至画都不要就走了。
中国艺术品在境外市场同样有泡沫形成。以圆明园大水法十二生肖铜饰件为例,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国际市场上一件几万元、几十万元,但近年突然窜高到一件马头6,910万港元。这些古物是建筑构件,不是独立的文物艺术品,离开了原建筑就没有完整的艺术价值,本身艺术水平也不是很高,这些藏品的持有者瞄准了中国人盼望近代以来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回归祖国的心理和中国人渐渐鼓起来的钱包,趁机推高价格谋财。其实当代作品炒作之风的兴起,始作俑者也在国外市场,人们可能未忘记十几二十年前,旅美的某位画家屡屡创出一幅作品上百万美元的神话,当时就有人知悉内幕。而根据艺术发展规律,即使是杰出的艺术家,其作品也需要历史大浪淘沙才逐渐显露其光辉。
相聚一起,两岸四地及海外的收藏家们都为当前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出现的“收藏投资化”趋势感到担忧。台湾资深收藏家徐政夫抱怨,以前若是花两千万元人民币可以买到非常名贵的文物,像90年代初期故宫博物院以1,800万元竞得拍卖公司推出的北宋大画家张先名作《十咏图》。近年来已经翻了十倍,买件名作动辄上亿、几亿。与《十咏图》时代相当的宋徽宗《临唐怀素圣母帖》,今年4月在香港举行的艺流国际拍卖公司春季拍卖会上,以1.28亿港元的价格成交。文物艺术品屡创天价是福是祸见仁见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真正的收藏家将被拒之门外,而使收藏“投资化”,进而“投机化”,致使文物艺术品市场“泡沫化”。
如果说古代书画等古代艺术品是文物,具有不可再生的属性,价格一定程度的上涨是合理和必然的;那么当代画家的当代艺术品则是可以再生的,而且是不断地在创作推出的,它的泡沫是很容易爆破的。这些艺术品市场价格爆发式的上涨,引来大量资本投入,一旦经济环境发生变化,资金撤出艺术品市场,首当其冲的就是它们。而目前愈演愈烈的国际金融海啸显然已经影响到中国经济,笔者判断首当其冲的是当代艺术品市场;如果是经济持续下滑,古代文物艺术品市场价位也会相应下行。
金融海啸爆发前夕,内地有银行界蠢蠢欲动,有意介入艺术品市场,有拍卖行高层对此感到欢欣鼓舞,但业界有识之士对此冷眼相看。人们不会忘记,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经济如日中天时,日资财团全世界扫货,推高西方油画价格到动辄上亿美元,不少西方艺术品的传世名作进入日本人的宝库;但时过境迁,此后20年日本经济风光不再,日资财团要将当年斥巨资买来的艺术品出手套现,要不就降价对折乃至更低,要不就继续收藏。可是财团们并未想当收藏家,当年买入艺术品是作为投资,不升值起码要保值,如今泡沫爆破,投资失败,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运转。
眼下的金融海啸虽不能完全拒于国门之外,但我国有庞大的外汇储备作后盾,政府的资本管制切实有效,扩大内需潜力巨大,有条件成为此轮金融海啸中“幸免于难”的国家。由此对艺术品市场的冲击相应的也会小一些。但全球金融危机提醒了我们,政府和业界要相互配合,整治国内文物艺术品市场。对于艺术品的不恰当炒作,既有损艺术家操守,也破坏了社会文化环境,这种行为运用到艺术品市场上,与股市上的“造市”属于相同的商业犯罪。其它诸如“假拍”、“拍假”之类机构或者个人的违法行为,都应该依法规管和处置。危机之前挤出泡沫,就可能避免危机,并会化危机为转机,使中国的艺术品市场健康发展。
(编辑:范文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