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央美教授的西川,在论坛开讲前总爱强调自己其实是一位诗人。他经常用诗一般的语言,为我们传达他对于中国当代文化、艺术的理解,他的观点犀利、睿智,诸如“中国的当代文化缺乏成人思维..."
当代艺术背后的观念支撑是什么?
中国当代的艺术,不局限于视觉艺术,背后所受到的影响或者是支撑它,或者是影响它的,实际上有一些理论的,这些理论要我们说起来是老掉牙的理论。比如说佛罗伊德的,比如说胡塞尔的现象学,比如是海德格尔构成的存在主义,另外的女性主义,等等,都对于我们当代艺术创造产生影响。
所有的这些“主义”里面五花八门,但是有一个共同的姿态,是什么呢?就是回到“源点”的姿态。回到语言、身体、物质本身,都好像是努力回到一个“点”上,这种回到一个源点上的努力,结果是什么?实际上我们也能看出来——就是对于历史传承本身不太在乎了,所以实现了一个东西叫做“非历史性”。这种非历史性在中国又跟什么东西接上了?又和中国的改天换地接上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努力和这种东西接上了。
我们经过了那么多的破坏、那么多的颠三倒四的变化,从辛亥革命到共产党的革命,每一次变化都是底朝天的变化,封建体制垮台共产党掌权,有名的话叫做“解放后一步登天”。在全世界都想象不出一步登天是什么感觉,中国人有这种感觉,到现在的市场经济,很多人在经济上会有一步登天的感觉,尤其在西方国家很少有这种调整,但是中国有三次这样大的调整。
中国社会始终处在种种冲突之中
在中国当代社会,无时无刻不处在一种“现代”的挣扎当中,对于西方人来讲是顺理成章的,对于中国人来讲,一百年的感受是一种挣扎感——最强烈的反映在鲁迅的身上,鲁迅的作品当中表达出来的挣扎感和现代性,和西方的现代性还不完全一样,是我们接受过来的,并不是我们发明来的。
这种挣扎感界定了很多的文化现象,我们发现我们处在种种的冲突之中。现代社会同古代社会的冲突,现代文化和现代经验以及西方,以及我们非西方社会和西方社会之间的冲突……导致了现代这样的历史面貌。
种种冲突引发了许许多多现代性危机,艺术家觉得必须解决它,从二战后从现代主义到所谓的后现代主义,在中国曾经是一个很时髦的词,当代在80年代末就结束了,尤其是艺术家本身很少谈,在中国好像时髦的时间比较少。
后现代主义已经变成了艺术形态已经使我们眼睛所能看到的仅仅是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在西方遇到了麻烦,过于精英化,但是在中国是一个时髦的词,在中国后现代主义和西方的走向也不一样,中国后现代主义是痞子化,在西方后现代主义是过渡精英化。这是不一样的地方,这只是描述一个大概。
中国成人文化显得很浅薄
我们在展览馆看到的美术作品,包括我们在798看到的东西,也包括在画廊里看到的,给我们感觉的都是——前卫文化。这个中国“前卫文化”很有意思,它的特点是,在全世界很独特,因为西方的艺术家我个人认识一些,中国前卫文化里面很大一个特点是前卫文化和时尚文化结合在一起,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我们翻出中国的各类《时尚》杂志,经常会发现会涉及到前卫的先锋艺术家,在西方这种现象是很少见,西方艺术家只是出现在艺术杂志里,不会出现在时尚的杂志里面。前卫艺术和时尚密切关系可能和中国眼下的市场经济有关系,还有一种“崇低”——西方后现代主义的精英化,中国的后现代主义痞子化。
按说前卫文化应该是精英文化的一部分,至少是从精英文化脱胎出来的,它们所反对的、主要的敌人是传统的精英文化,借助的手段是什么呢?借助大众文化的手段,前卫文化或者是先锋文化没有地方去的时候,它的后路还是精英文化,所以,前卫艺术家、先锋艺术家自然而然变成上流社会一部分,所有的前卫艺术家并不是大众文化的一部分。
但是前卫艺术家是从大众文化吸收养分的,中国的大众艺术现代的气势非常强大,从我们的媒体,一直到网络上,比如说诗歌领域,我们会发现特别强势的地方就是草根,包括对历史的解释。大众要在文化中发言,大众里面的一小部分人要使得文化变成反复强调读者的因素。
前卫艺术可以不强调读者,可以蔑视、侮辱读者,但是大众是要赢得市场,赢得别人的赞扬。引得赞扬使得观众叫好,东西卖得好,有一个大概的趋势就是我刚才说的“崇低”,一本书卖不卖得好就看书怎么制作,书商告诉我小说什么样是好卖的:一本200多页的、定价在30块钱以内,这本小说的大概七八页的时候应该出上暧昧的情节,30多页再出现一次暧昧的情节,书名起的悬乎一些,这书可以卖了。
这已经是一种制作了,是描到大众趣味写的,诗歌和小说情况特别多,美女作家、下半身、垃圾派……南方的垃圾派一类是“雷锋爱上了木子美”,还剩下精英文化这一块,又区分为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社会在辛亥革命以前是精英社会,是一个通过科举考试,艺术是一种业余性,大官僚、地方巨富、世家子弟,成为艺术的支持者和引领者。
西方社会有一套关于“成人文化”的观念,我们中国是“青少年文化”,从电视台到出版物、杂志不说是哈韩、哈日,在西方社会里面年轻人反派是一定的,到了年轻以后都是一些可信的人,好莱坞的电影都是30岁以上的爱情,都是对成人文化的笼罩。在中国基本上是因为历次颠三倒四的运动,恨不得从五四以前梦想少年中国,中国的历史包袱太重了,到现在真成了少年状态——就变成了男孩子和女孩子的状态,电视里面看到四十多岁的男人叫男孩子,很奇怪。
精英文化遇到了很大的矛盾,但是做出的反映又非常的浅薄,中国人成人文化又显得浅薄。有一些人想实现一种成人化,不断有人说人文关怀,我碰到人文关怀的人说话,但我认为——你讲的都是真善美。人文主义实际上是魔鬼的主义——你谈人文主义实际上已经堕落为五讲四美三热爱了。
(实习编辑:范文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