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作家推荐 文学研究 诗词歌赋 散文随笔 小说故事 经典重温 荐书 书评 访谈 评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谢忠民:难读普鲁斯特

2013-02-14 15:08:27来源:中国作家网    作者:

   

作者:谢忠民

  在相对与绝对,表象与现实的人世之间孑然一身,自我离开尘俗;游移不定,享受转瞬即逝的年华;高翥远翔,思索如真似幻的岁月;身患痼疾,度过囚禁斗室的生活;深居简出,著述篇帙浩繁的小说。在开头的小说章节中可以看到他的母亲如果他在临睡前不上楼来亲吻他,在他内心便会激起层层波澜,产生无穷联想。他年纪轻轻,就患有严重的哮喘病。起始,他每年都有一定时间闭门写作,后来干脆是不出户了。在始终的小说章节中可以看到他通过寂寞无声、病体多年的折磨,以知识渊博,缅怀往事的敏感来创作了巨著小说<<追忆逝水年华>>,这是法国伟大的作家马塞尔·普鲁斯特。当别人和普鲁斯特谈他的小说时,他就会很尴尬:“这部小说不全是一部小说……”;当人们用回忆录或童年记忆等用语时,他便更加尴尬:“这是……是一种小说……”恐怕,你读完一个章节,无不叹服普鲁斯特的字眼细密精致,笔锋绝妙生灵,正是“个性刻画入木三分,笔墨淋漓自立一门”的名句。普鲁斯特的这种写作技巧,不但这部巨著的结构体式有所突破,而且对今后小说流派的发展产生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深远影响。眼前的巨著小说,像是弗吉尼亚·伍尔夫致罗杰·弗莱的一封信:“读普鲁斯特对我来说真是冒险。有《追忆逝水年华》在前,还有什么好写的?……上帝,他怎么就能将易逝之物捕捉到——而且还将其化为美妙、久远的存在呢?我们实在只有望洋兴叹的份。”

  对于普鲁斯特的巨著小说,他的文风别具一格,深奥透彻,情节令人难以理解,读感冗赘。这是一部以意识流为表现手法的巨著小说。整个作品的源头奔涌不止,河流时常消失的意识探险小说里只有一位主人翁斯万,即为时间。“东云一鳞焉,西云一爪焉,使后世求之而皆在或皆不在。” 其比喻是事物零碎,没有全面。在失去时间的影子下生活过的普鲁斯特拼凑破碎的记忆,搭成时间的框架,对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添上追忆感觉的色彩。由于作家过于注重追忆的渲染,有时他的描写会破坏故事的连贯性。这部作品的事情则开了个头,从细微处信手写来,随页可见的是不讲章法,来龙去脉的情节没有完整,只有回首往事的追忆、梦事茫茫的自叙。彼是一番悦耳的、迷律的、推理的话,回答别人没想做的反驳,提出始料不及的异议,开场讲得海阔天空,结局似完整非完整,插入语则叫人头痛,把句子像盘绕交错的藤蔓一样悬挂在架子上,看不到句子的全文,句子长得令人头晕。此是一番拐弯儿的,鳞爪状的,螺旋形的话,令读者无法获得其首尾相接的独自理解,小说的一页页里像是满纸墨水的污迹,看似儿童涂鸦画,整个事情就喧宾夺主了,但是,语语玲珑精悍,字字清新可喜,美仑美奂,耳目一新,震撼人心,望尘不及。如果读书需要一个幽静良好的环境,也需要一个朴素淡泊的心境,这《追忆似水年华》好似是平静宽广的一面如镜湖水,垣垣荡荡的,没有什么曲折而耐人探索的幽深之处,能引你跑到一个夜深人静的万籁无声的地方去读,觉得身临普鲁斯特的梦境是一种悠悠闲闲的享受,简直到了如痴如狂的地步,不禁为之神往了。因为本书里有许多篇页是形象描绘,优美细致;也有些篇页是说理精辟,沁人心脾。在失去时间的瞬息里常常引起普鲁斯特对往事的所有回忆。他丰富的亲身经历与想象力,都具有生动活现的特点。它们虽然模模糊糊,有些细枝末节也难以辩别,然而却全都具有与当时同样迷人的吸引,他渴望地追索它们的痕迹。它们经历着欢悦、痛苦以及种种变幻莫测的命运,而他的经历与它们相同。普鲁斯特的整个身子都在颤栗,年华似水的环境气氛无疑是对他说的,是为了他的缘故。普鲁斯特料到了这瞬息的恐惧,这失去的一切和那失去的一切都是残酷无情、更不能保护他的东西。它们只是在失去的时间里冲撞、燃烧。“岁月之流,渐次将我们的一切带走。” 纷繁万状的往事匆匆瞬过普鲁斯特的脑际,但却没有一个追忆称得上美好。在普鲁斯特笔下许许多多的故事里,普鲁斯特以巴尔扎克、福楼拜、圣佰甫、昂利·德·雷格尼埃、龚古尔兄弟、米什莱、勒南等和他心爱的圣西门的文体写下了溶于一炉的篇章,它们充分表现出他活像鹦鹉学舌的好奇之士。普鲁斯特在失去时间的感觉里似乎觉得要是不把同他们相处岁月的一些往事记下来,哪怕是片言只语,一则小故事,或是一段趣闻秩事,那就未免太可惜了。普鲁斯特的整个感情带来一点感叹时光匆匆流过的那一刻,他意在更透彻地展现失去时间的意识。纯粹是因为意识感觉而不是要向谁显示什么,用自己所熟悉的环境氛围当作意识感觉的背景,毕竟那是一段最难忘却又最繁杂的追忆。在一个过逝的年月里,潜在意识的色彩激动了普鲁斯特的欲望,用自己的双手描写成的追忆似水年华的影子,发展了一种滔滔不绝、随心所欲的追忆风格,发出自我意识的语声,似乎桀骜不驯,振臂高呼:“寻求失去的时间!” 对普鲁斯特来说,时间似轮回的旅程,时间之始也恰恰是终结之处。他的一生是如此之简单而痛苦,又如此之孤独而寂寞。当与世隔绝的自我禁锢的斗室里普鲁斯特长年累月地孤独时,往事一幕连着一幕,统统都出现在他眼前,整个潜在意识成了他的亲密伴侣。失去的时间好像蒙着一层连着一层薄纱,使普鲁斯特充满整个潜在意识。这一切瞬间的往事又都历历在目了。普鲁斯特害怕失去,也害怕时间,他无能地凝望天意的追忆,视如时间之宝,视如自我之感,视如名字之知,视如寻求之望,视如欢乐之欲,视如追忆之情……在让普鲁斯特看见自己是什么样子以后,才会想起来。失去时间好像一阵悠扬的钟声,从很远很远的地方飘至普鲁斯特耳际,这是远境无止的地方里深处的一口孤钟。更令人惊异的是普鲁斯特这样描写《昼日》:

  “窗幔之间投下了一道光线,按照它或明或暗的异同,告诉我现在应该是什么时候,甚至在告诉我是什么时候以前,就已经给了我那样的思绪。我也不是一定非要看到那样的光线才能感受时间。我面向着墙,甚至在光线还没有出现的时候,只听到第一辆电车开过的声音以及唤人的铃声,我就能够说出电车是无可奈何地在雨中缓缓滑行,还是向着晴明天色开动。这是因为,不仅在不同的季节,甚至在每一种不同情况的时间,都同样给出它本身固有的那种气氛,就像某种特别的乐器一定会演奏出与电车滑行、发出铃声同样的曲调一样。这样,当曲调传到耳边时,不仅各不相同,而且还会现出一定的色彩,带有某种意义,能够表现出某种完全不相同的感情。如果它的声调是忧郁的,就像是雾中的鼓声,如果它的声调是委婉而流动的,那就能唱出提琴那样的音韵,在这时,在像风吹动河中流水那样的气氛里,就可能听到轻盈飘忽的染有不同色彩的协奏,或者,就像短笛那样回旋缭绕,那音调可以一直穿透那布满阳光、寒气逼人的、像蓝色冰体那样的时间。”[NextPage]

  电车的铃声离普鲁斯特有时越来越近,有时越来越远,无奈间他只能隐隐约约寻听到它的声音……借助超越时空概念的潜在意识,交叉重现零岁碎月的过逝年数,胸臆抒发无法形容的怀念年华似水的人际社交生活。可以说,普鲁斯特的每个句子都具有磨人性子的一帖良药之能耐,足以见他深厚无底而别人无法匹及的美文功力,谁能像他那样把房屋、花园、美食、家俱、图画、教堂、钟塔、街衢、恋情、名人和佣人等的感受写得精雕细琢,惟妙惟肖。只有普鲁斯特最精彩的一招,就是关于沙龙,不是重注沙龙的背景,而是着力表现沙龙的存在。普鲁斯特的作品以他独特的魅力吸引世人是我所见过的最艺术的作品,正如法国作家莫洛亚的评价:“这种隐居有助于他把生活转化为艺术。”普鲁斯特积数了十五多年呕心沥血的漫长时间,丝丝缕缕地编织出这部超平常人想像的巨著。开初,我好奇而又艰难地翻读着这部煌煌巨著《追忆逝水年华》,深深感受的内容是文字繁杂琐碎,句子绵延不绝。其篇幅吓人,咀嚼不尽,真是手不释卷。我细读普鲁斯特的作品,使我想起了约翰·黎里先生描写尤弗伊斯的节选:

  “不对,完全不是这样,这是唯心主义所说的物变特性。太阳照着粪壤,不会损害它的光明;钻石放入火中,不会破坏它的坚硬;水中有蟾蜍,但水不会染毒;鹪鹩站近鳄鱼嘴边,却不会被它吞食;聪明的人胡思乱想,但不会影响他的思考。冬青耸出菊丛,薛荔覆盖磬石;柔软的垫子可以充当利刃,难道这不是平常的物吗?”

  当然,不要说我在搞唯心主义,我想说的是时间和空间是外在的,构成人的肉体。只有意识是内在的,构成人的灵魂。人的存在的根本,是他的意识的存在。人的一切欢乐、痛苦、失去等,全部得归结到他的意识中去。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存在决定意识,但一切存在的意义却必须由意识来决定。在<<追忆逝水年华>>面前,即使读尽一书,我也无法一遍又一遍地读完全书。

  特别的是,我读过法国作家莫朗描写《深夜访客:马塞尔·普鲁斯特》其中的内容:“……我记得很清楚,这天晚上普鲁斯特使我想起了巴尔贝·德·奥维利。但是这个印象并不准确,从长远来看甚至是完全错误的。但是在很长时间我想像普鲁斯特和让·洛兰根据巴尔贝·奥维利画的那位德·布格勒隆先生是同样的。傲然昂起的头,达尔塔尼昂式的鸟须,奉承巴结的礼貌,咄咄逼人的气势,这些像孟德斯鸠;而孟德斯鸠像巴尔贝;巴尔贝又像布鲁麦尔。普鲁斯特从床上看着世界没有他而继续存在,正如布鲁麦尔从康城的济贪院里遥望乔治四世的宫廷日落西山;其种时髦的传统在继续。普鲁斯特自然没有论落到搞浪漫派那种非常明显的故弄玄虚,披短斗篷,穿天鹅绒背心,亦或用彩色墨水练习书法的地步,然而我觉得他与巴尔贝有些相同之处;像挑选领带一样刻意挑选形容词,喜欢作一序言,对圣日耳曼域抱着几分怀旧的热情,一九一四年的战争使该城不再时髦,正如大革命使瓦洛涅的老处女花容殆尽;而在一切之上,更不如说在一切之下,极其难以摆脱幼稚感情的束缚,这使巴尔贝写出这句已带有普鲁斯特风格的话:‘我坚信凭借像我的童年时那样叙事的感受力和想像力,可以达到一种非常清醒的催眠状态’。”时,我不由得对于普鲁斯特的艺术作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内心是怎样的震撼!我知道,普鲁斯特的触感世界里,时间像浩瀚无际的天空,情节像舒卷变幻的云层,恋情像色彩斑斓的大海,寻求像闪烁明灭的灯火……共同织成了一个光怪陆离的景象,普鲁斯特变得潜在意识的善感,看到入迷,想到人神,百感交集,魂牵梦萦,重温旧事,自问自答。此刻,普鲁斯特之所以普鲁斯特,是因为他走进了失去时间的世界。《追忆逝水年华》的问世,一部长而不松,繁而不散,精而不厌,杂而不乱的巨篇小说。普鲁斯特的字一层深一层,句一层长一层,描述则慢条斯理,追忆则飘忽不定。我认为这是一部<<追忆逝水年华>>巨篇小说,惟有自我深知时间奥秘的普鲁斯特才能寻找它的失去。失去的时间征服了普鲁斯特的整个灵感,他的追忆力在失去的时间里有用武之地,牢牢抓住追忆力,毫不松懈,最后一天则到达终点,这才是他的作品。无可置疑,《追忆逝水年华》是作家普鲁斯特以自我意识为追忆的精髓。

  巨篇小说让无数人望书兴叹的《追忆逝水年华》之源,在全书结束语时我了解主人翁斯万就是普鲁斯特自己把一个人的真实面目全部地展示在大家面前:

  “当那只铃儿发出了丁冬响声的时候,我已经存在,而自那以来,为了能永远听到这铃声便不许有中断的时候,而我没有一刻停止过生存、思维和自我意识,既然这过去的一刻依然连接在我身上,既然,只要我较深入地自我反省,我就仍能一直追回到它。”

  普鲁斯特本人,他了解自已的意识感受,也了解一切时间的流逝。应该说,人生由时间构成,而时间是无法储存,无法珍藏的。不过,普鲁斯特在流逝的时间里寻找失去的往事,这一举竟成全了一个伟大的作品。

  我读了巨篇小说,从小说的字里行间中感到陌生的是自己出生在中国用非母语来阅读法国作家普鲁斯特,只能隔着遥远的距离倾听他的叙述,还得费尽心思去揣摩他的意识,只有这样才能触及他的灵魂,那将会使我的感受如同他在失去的时间里沿着追忆似水年华般的漫步一样,得到的只不过是一种支离破碎的感觉罢了。我合上书,无名感觉油然而生,到底是我的心被普鲁斯特的神灵所捕获还是被他施了魔法的梦想所占据?我不知道。我想,普鲁斯特不愧是一位追忆逝水年华的意识派大师。

  《追忆逝水年华》真是难读普鲁斯特的巨篇小说!

  (编辑:李央)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