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作家推荐 文学研究 诗词歌赋 散文随笔 小说故事 经典重温 荐书 书评 访谈 评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怡和行的迅速发展

2010-09-20 10:01:48来源:北京文艺网    作者:

   

作者:贺痴 吕静霞

  其实,一个家族事业的兴衰成败与一个孩子的出生根本就没有任何关联,一切都事在人为,伍家怡和行的迅速发展都是其父亲伍国莹苦心经营的结果。

  在对外关系上,伍国莹在没有担任行商之前,就已经开始参与对外贸易,其中包括与英国东印度公司商业上的往来。

  东印度公司是17—19世纪中期英国对东方(主要是对印度和中国)进行商业垄断贸易和殖民扩张的组织。全称“对东印度群岛贸易的英国商人联合公司”,总部设在伦敦。英国东印度公司始建于1600年,它得到英国伊丽莎白女王的特许状,可垄断好望角以东各国的贸易权,初称“在东印度群岛贸易的伦敦商人的总裁和公司”。英国后来称为“日不落帝国”就与该公司的建立和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而该公司的发展壮大又与中国的贸易往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伍家就是其在东亚的重要贸易伙伴之一。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伍国莹创设广州十三行之一的怡和行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受到了东印度公司的资助。东印度公司在生意上对怡和行格外通融,加上伍国莹的用心经营,怡和行逐渐有了很大起色,还成为东印度公司的债权人,并且在国际商界也取得了一定的地位,他的商名“浩官”曾一度成为国际商界上一个响亮的名字。

  在对内来说,与同行相比,怡和行也显示出相当的实力。当时,在财富不断积累的过程中,广东十三行造就了一批豪商巨富,以伍、潘、卢、叶四大行商最为著名,即同文行和同孚行的潘振承和潘有度、广利行的卢文锦、怡和行的伍氏父子以及义成行的叶上林。

  伍家的怡和行在当时的行商里中,资本不是最雄厚的,发迹也稍迟于十三行的其他三大家族,然而却能后来居上,1786年时,伍国莹的怡和行在当时20家行商中排第六位,直至跃居十三行行首,必然是父子几人在抓住机遇的同时经历了一番激烈搏杀的。

  伍国莹个子不高,面容清癯,两撇胡子八字开,眼睛下面有着一对厚重的眼袋,常常头戴一顶黑缎六合一统瓜皮帽,玄色巴图鲁背心套着一袭灰府绸夹袍,看上去很普通,但他身上蕴藏的一些过人的素质,使他成为一个传统文化意义上的哲商,并在经商过程中不断感悟,不断升华,不断通向炉火纯青的境界。而这一切得益于他的敏锐眼光、价值判断力和对内外环境的深刻认识。

  他很善于揣摩官员的脸色,能从对方脸上瞧出些名堂来。为了能从官府手中取得垄断经营权,他对两广各级官员很讲义气。当然,义气不是空谈,首先表现在肯花钱上。每次更换新总督,怡和行的钱不仅要花出去,而且要花得无声无息,给外人的感觉是受惠一方应得的。这是封建社会中的商人要想积累财富必然要走的一条路子。

  由于十三行行商享有垄断海上对外贸易的特权,凡是外商购买茶叶、丝绸等国货或销售洋货进入内地,都必须经过这一特殊的组织,十三行被称作是清政府财源滚滚的“天子南库”,以至于当时的十三行的兴盛程度,明末清初著名诗人屈大均描述到:“洋船争出是官商,十字门开向二洋。五丝八丝广缎好,银钱堆满十三行。”在此后的100年中,广东十三行竟向清朝政府提供了40%的关税收入,逐渐成为与两淮的盐商、山西的晋商并立的行商集团。

  但精明能干的伍国莹依然逃脱不了外商的挟持和清政府的勒索。1787年,伍国莹因被牵连于一项英商与中国人的银钱纠葛,被东印度公司监禁于商馆中,被逼迫代偿欠款;后来,怡和行又因拖欠海关关税及其他苛捐杂税陷入困境。

  伍家怡和行为什么会经历这样的曲折?后来又有着怎样的结局?当时什么样的政治环境孕育了伍秉鉴这样的世界首富?其命运走向与大清国的国势走向有着怎样的微妙关系?这只能从清朝的行商制度窥探出其中隐藏的命理。

  (编辑:郭婧涵)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