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美]布鲁范德
一
作为美国都市传说的讲述者,无论是青少年还是成年人,都属于流动性很强、生活相当富裕的人群,因此他们自然而然地就喜欢有关私家车和公路的故事。前人的许多传说大都讲述有关闹鬼的屋子、打猎的冒险经历、魔法等故事,相比之下,关于私家车、愉快的旅途和宽阔大路的故事就更受现代人欢迎了。
在许多著名的都市传说中,汽车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汽车让年轻人可以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离开家庭甚至抛开邻居、伙伴(除了约会的对象或者亲近的朋友)。对中产阶级或者处于更低层的人来说,汽车可以使他们暂时逃离单调的家庭、邻居或者郊区等地。因此,人们对汽车的兴趣越来越浓厚,拥有汽车的人越来越多,特别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更是如此,这种趋势不仅对社会习俗和道德观念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而且对当代传说的影响也不可估量。都市传说“死亡之车”便是一个极好的例子,它是一个经典的汽车传说,表现的是一种想拥有汽车的强烈欲望。
一位来自洛杉矶的朋友兴奋地告诉我说,她仅花500美元就可以买到一辆价值5400美元的保时捷跑车。此车的价钱这么便宜,是因为它曾在莫哈韦沙漠里停放了一周,车上躺着个死人,车里的死人味道怎么也除不掉。
这只是故事的梗概,它包括以下这些重复出现的主题:昂贵的车,便宜的价格,自杀或谋杀,长时间没有被发现的尸体,除不掉的味道。
英国利兹大学的民俗学家斯图尔特·桑德森(StewartSanderson)在一篇题为“汽车民俗”的文章中,指出此传说的英国版本叫“无法消除的血迹”,讲述的是一个男人自杀时他的血溅到车上,这辆车被其妻“以象征性的价格”卖了出去。桑德森在文章中说,这个故事自1951年起在英格兰各地流传开来。
“死亡之车”这个故事从表面上看常常更像一个谣言——一个结构散乱、得不到证实、口头匿名的谣言,而不像一个传说——一个口头传播的、完整的、成熟的、“真实”的故事。实际上,“死亡之车”往往是突然出现,像谣言般流传几个星期或几个月,然后又销声匿迹了。由于故事中包含了“捡便宜”这个颇招人喜爱的主题,所以它特别受青少年的欢迎(尽管也有许多成年人知道它)。顺便说一下,故事中汽车的价格不断地上涨,40年代大约是50美元而五六十年代则涨到500美元。一些具有地方性的内容逐渐被添加到这个“谣言”里,从而把它变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以下这个马里兰大学学生的版本可资佐证,其结尾处表达了他对某个汽车经销商的厌恶情绪:
你认识大学道上那个汽车店主吗?他专门卖旧车。听说几年前他收购了一辆红色的轻型巡洋舰车,原车主被杀之后曾被藏在后备箱里。那个店主把车清理干净,重新喷上漆以后卖给一个人,一周以后这个人就把车退了回来,说车里总是有一股难闻的味道清除不掉,之后又有好几个人买了它然后又退了它。现在这辆车还是卖不出去,价钱大概是100美元。不过他这是活该。反正那是一家宰人的店,我希望他这辆车永远都卖不出去。
无论是讲述者还是听众都对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深信不疑,或者认为至少是根据真实事件而来,但是这样的都市传说依旧属于传说,这是毫无疑问的。有趣的是,几乎没有人遇到过足够多的版本,从而使他们对这些故事的真实性产生疑问,即使是有,他们也很难对这些各色各样口头传播的版本的可信性产生怀疑。我认为,对这种情况的解释主要有赖于传说的本质。首先,人们喜欢听一个好故事而不过分追究其由来,这完全是我们的传统。其次,相信一个传说的真实性和相信地球是圆的或重力的存在是两回事。一个“真实的”故事首先是一个故事,而不是科学原理。再次,传说满足了人们的某些需要,比如对警示(别停放车辆)、解释(如果停车可能会发生什么)、合乎经济原则(便宜没好货)等的需要,这些需要使人们无暇追究绝对的真实性。一个带有恐怖性质的上好的神秘传说在民俗中所具有的魅力和持久性,大可以与一部小说或影片相媲美,而此类“民间”传说对学者所具有的意义和其在大众文化传媒或文学中的出现同等重要。
二
[NextPage]
“消失的搭车客”——一个经典的汽车传说,这个关于幽灵的传说于20世纪初在美国及其他国家开始出现,在大萧条时期被添加了新的汽车主题,之后变成一些差异较大的模式类型,包含了一连串奇特的细节,其中的某些情节甚至来自早年的民间传说。在40多年来收集的许许多多“消失的搭车客”版本中,我们随意挑选几个,便可以追寻这个传说令人难以置信的发展过程。下面这个版本是南卡罗来纳写作项目的参加者在1935~1941年间收集的:
有一天晚上[背景],一个住在斯巴达巴格[真实性证明]的旅客[司机]正在开车回家的路上,这时他看见路边有一个妇女[搭车客]。他停车问那个女人要不要捎她一程。那个女人说她要去看她的哥哥,哥哥的家就在这条路上,再走3英里就到了[地址]。他请这个女人上车并要她坐在他身边,但那个女人说要坐在后座上[选择座位]。刚开始他们聊了几句,不久女人就不说话了。这个人一直把车开到女人哥哥的家(因为他认识她的哥哥[真实性的进一步证明]),然后停下来让她下车。但当他回头看时,发现车里并没有人[消失了]。他觉得好奇怪[好奇或关心],于是走进屋里去告诉那位哥哥刚刚发生的事。女人的哥哥对此毫不吃惊,并说这个女人确实是他的妹妹,两年前死了[身份],还说这位旅客是第七个在这条路上让他妹妹搭车的人了,可是妹妹却从没到家。
在有些版本中,女孩要求搭顺风车的地点是俱乐部或者舞会上,而非路边,以下发生在洛杉矶的故事便是一例(1940年):
这件事发生在我认识的一个人身上。有一天晚上,他和朋友在洛杉矶市中心的一家娱乐城喝啤酒。在那儿,一个女孩问他们能否送她回家,因为她和他们住在同一个街区(贝尔维迪尔花园)。于是他们一起上了车,她坐在后座上。那天晚上很冷,所以女孩向他们借了一件外套。当他们经过长青墓地时,女孩请他们稍停一会儿。他们停下来让她下车,然后等着。但是女孩一直没回来,他们就以为她把外套偷走了。但是他们越想越不对劲儿,于是下车去找,结果发现那件外套挂在一块墓碑上,墓碑上照片中的女孩正是刚才要求送她回家的那个。
多数版本都是首先通过和女孩家人的对话交代她的身份和死亡的时间,然后再和借来的外套或毛衣的情节结合起来达到故事高潮。不过上面这个版本却暗示了一种有趣的现象,即在受欢迎的都市传说情节的基础上,有可能制造出幽灵搭顺风车的恶作剧。
人们对“消失的搭车客”及其各种版本最初起源的追踪就此打住。然而在当代传说中,此类传说却不断地被赋予新的内容、添加地方特色。这表明,这个古老的幽灵传说对当代的民众有其独特的魅力。比如在夏威夷,从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来,这个故事就以不同的形式流传,其中的搭车客与古老的夏威夷火山女神佩里(Pele)有关。在这种与美国文化传统相结合的故事中,最突出的要数“消失的搭车客”与摩门教“三圣徒”的结合。据犹他州的民俗学家威廉·A.韦尔森(WilliamA.Wilson)报告,这个合并故事“在1955~1965年间是摩门教民间传说中最受欢迎和最具影响力的故事”。
各色各样的当代民间传说随着发展和流传,不得不发生改变以求生存(民俗学家长期以来借用了一个生物学的比喻,来谈论“民间传说的生命史”,或者地方性的“生态变种”)。因此我们看到,在美国,关于“消失的搭车客”的各种传说有很大的差异,它们把各地当前发生的事件(比如世界大战)、当地人(比如出租汽车司机、摩门教“圣徒”、哭泣的西班牙裔美国女幽灵)以及数不清的地名、人名、照片、服装和四处游荡的幽灵的各种行为都整合到故事里了。然而,这个传说还是保留了相同的基本情节及其巨大的故事魅力——它讲述的是我们在路边看到的陌生人和那些英年早逝的人的命运。作为开车的人,我们想象有一天也许会让其中的一个流落幽灵搭上顺风车,亲身体验一番传说中的故事。一篇关于鬼魂的文学作品——华盛顿·欧文(WashingtonIrving)的《沉睡山谷的传说》,可被当作教科书,但是这些印在书里尘封不动的、遥远的铅字,永远也跟不上口头传播中的鬼魂幽灵的步伐。学童们会读欧文的故事(至少在要求他们这样做的时候),但是不会传播它。可是他们却会传播“死亡之车”、“消失的搭车客”这样的故事。
在许多当代的故事中,人们又对这个传说进行了不少因地制宜的更改,今后对于这个古老的幽灵故事还会有很多新的版本出现,包括偶尔有一些所谓的第一手报告。以下便是于1969年收集来的一例:
我在从格林威尔赶往温斯顿-塞伦(北卡罗莱纳州)的路上,决定要走通往格林斯保罗的旧路。此时是10月份的黎明时分,本来我已经昏昏欲睡了,但是当见到路边站着一个穿长袍的年轻女孩时,睡意顿时消失了,我停下来问她能否帮她做点儿什么。她说刚才由于拒绝了男友进一步的亲密举动,男友气急败坏,把她扔在路上不管了。我提出把她送回家,她同意了。一路上她的话不多。到达时我下车到另一边打算为她开车门,但是她已经不见了。我很纳闷,上前去按门铃。当一个老妇人来开门时,我说要找玛丽。“别再来了。”她只是自言自语道。我说:“什么?”她接着解释道,玛丽已经在一次车祸中死了,而我则是这8年中第15个要把她送回家的人。想到刚才捎的是一个幽灵,我不寒而栗。 [NextPage]
但愿那个可怜的女孩能够去她要去的地方。
我也有同样的祝愿!让我们到下一章去了解另一个盛传的汽车故事吧。它说的是一个男孩的一次极其恐怖的约会,当他下车到另一边来为女孩开门时,碰到的却是另一种恐惧。
(实习编辑:罗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