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立波的搞怪写真
人虽然无缘春晚,书却将走向全国——周立波最近成了各大媒体的版面吞噬者,虽与央视春晚失之交臂,但文化市场跑道上他却已是“预备役飞人”。周立波所著的《诙词典》日前上市,精致窄开本,50幅真人写真混搭漫画图,再加上5万多字“沪语新解”,周氏幽默印成了白纸黑字,引人驻足。
周立波《诙词典》精彩书摘
《诙词典》集合了100余个体现海派文化、灰色幽默的上海话词条,以上海菜名将其分门别类。对每一个词条都有正说、诙解和闲话三种视角。这里选摘的是“红烧甩水”中的精彩词条。
寿头 (soudou)
正说
寿,并没有普通话中表示“长寿”的意思,而是指“傻”,多指人不知道为自己打算。寿头,傻瓜,含有迟钝、不精明等贬义。如:“侬哪能嘎寿(你怎么这么傻)?”“格个寿头,骗伊也勿晓得(这傻瓜,骗了他都不知道)。”[NextPage]
诙解
始终认为中国足球队能打进世界杯前8强。以一种非常虔诚的姿态,试图将煤球洗干净。
闲话
港台有许多流行歌曲里唱的那种纠结的感情就属于寿头才会有的状态,比如说张学友的一首老歌是这样唱的,“每个人都在说这种爱情没有结果”,人家都已经告诉你了这种爱情没有结果,你自己心里也很明白,你还一心想要扑进去,那你说你是不是寿头?接着,“我也知道你永远都不能够爱我”,你明明知道她永远都不爱你,那你还去爱她干吗?你。
浪头 (langdou)
正说
原意为较大的浪,后引申为一种夸耀式地摆谱或炫耀一些根本不具备的东西,常常和“掼”字搭配,如:“勿要看伊声音讲得老响,其实不过是掼浪头(别看他慷慨激昂,其实不过是摆谱,没有实质性内容)。”
诙解
把“偶一为之”作为常态,把别人的故事作为自己的经历,以一种写实的方式叙述的幻觉。做的人很开心,看的人很恶心。
闲话
我有一次坐飞机头等舱,看到一位资深过期美女掼浪头,蛮好白相(玩)的。大概是看到空姐个个都比她年轻貌美,资深过期美女愤愤不平。于是乎,就一会儿让空姐为她端茶递水,一会儿让空姐拿毯子、拿报纸,并且还要批评人家的服务不到位。最后她实在是没啥可作(找茬)了,于是想了想还是按服务铃叫来了空姐。空姐依旧笑盈盈地问:“有什么可以帮您的吗?”这时这位资深过期美女为了炫耀自己的身价,开始掼浪头(显摆)了,她眯缝着眼,慢慢抬起戴着名牌手表的左手,对空姐说:“我眼神不是很好,请你帮我看看现在几点?”没想到那位空姐竟然同样举起左手,露出一只更大更名贵的钻石名表说:“我这块大点,也比较亮,您还是看我的吧。”
浇头 (jiaodou)
正说
点缀物,原意为置于面条或米饭上的菜肴,也常用来比喻写文章时外加的修饰,如:“侬在文章开头加点浇头,可以吊起人家胃口(你在文章开头增加些漂亮的修饰语句,可以吸引读者眼球)。”
诙解
相当于一种附加值,可以作为提价的理由,完成一种增值的功能。如果一碗光面的价值是5元,那么加浇头就能卖到8元至10元,而倘若淋上了鲍汁,就可以喊价到580元。浇头本是为内容增辉,起锦上添花的作用。万一浇过头,也很有可能本末倒置。[NextPage]
闲话
上海人的腔调和讲究在吃面上也能体现出来,不仅要求宽汤紧面,也就是说汤要多而面量不求多只求精,另外吃光面的时候,还有各式各样的“浇头”,如鳝糊、大排、鲍鱼、咸菜肉丝、焖肉,还有“素浇面”,指的是由香菇、面筋等素食品为浇头的面。这和北方人不一样,他们吃的是拉面,拉面是拉出来的。曾有一家拉面馆的招牌上写着“用心为你拉出每一碗面”。而我们上海人,即使吃没有浇头的阳春面,这阳春面的汤底也是用鸡汤煨出来的。
(编辑:李明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