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作家推荐 文学研究 诗词歌赋 散文随笔 小说故事 经典重温 荐书 书评 访谈 评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看透人性的弱点》:“权威”

2009-07-27 17:58:07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

   

    权威

    我们常常在和一些平凡的人谈话时,发现他们拥有独特的心理洞察力,并对此感到万分惊讶。虽然这些人从来都没听说过弗洛伊德或荣格,他们对人性的认知却可能已经达到这些著名心理学家的水准。这种人可以说是无师自通的心理学家,他们所学的是生活的心理学,是从他们每天必须面对的挑战、必须解决的人际问题,以及必须度过的危机中学来的。

    有时一位公寓管理员的意见会令我们感到惊讶。我们会惊叹地自问:这位女士并没有读过心理学,她为什么能领悟他人行为背后隐藏的原因?经过观察之后,我们发现这种能力来自她的工作。一栋集合式公寓中有好几百位居民:年轻人与老年人、恋爱中的人、贫苦或生病的人、脾气火暴或报复心强的人、慷慨温柔的人、有钱人或游走在法律边缘的人;此外,还有房东叮咛她要特别注意的房客、想要混进去的推销员、设在公寓中的公司的供货商或客户、住户的诸位亲朋好友,以及最不受欢迎的人——流氓、小偷和毒贩。

    这位女士必须认得出上述所有的人,她必须根据极少的线索察觉他们的个性:从他们走路的方式、所穿的衣服、脸部的表情或说话的音调。

    如果她想维持和住户之间的友善关系,她必须见机行事:她要了解什么时候能开玩笑,什么时候不要插嘴;了解如何转达一个坏消息,或是如何在不触怒父母的情况下教训一个不听话的孩子。

    在一般公司的经理身上也可以发现类似的特长。他们每天都必须面对许多员工,了解员工的问题,因此他们也必须深入了解员工的心理。这个任务的重点不在于了解一个手势或一个行为的意思,而是聆听的能力。因为员工们不只会谈到公司里的人际关系,还会提到自己家庭生活中发生的事件、一些需求、噩耗,以及一些无法预测的意外。站在经理面前的不只是员工一个人,还有他整个家庭和家庭所衍生的问题——年迈的双亲与学龄的孩子,另一半的不忠与精神的压力。如果一个经理级主管对这些问题的敏感度够高,又能扮演好理想上司的角色,他就会成为了解人性的专家。同样的情况也会发生在用心工作、热爱工作的商人、工匠,甚至是柜台服务员身上。

    这些人学习的素材都是来自多彩多姿的日常生活。他们通过观察、比较和思考找出事件的关联性,就像科学家、戏剧家或作家一样;只是他们并不会出书,不会自傲、自认有资格教导别人——他们都是一些谦虚的人。

    以上这些人的行为与本质都和所谓的学者专家南辕北辙。学者专家的学问来自于书本,而不是日常生活;他们不会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不会用自己的头脑思考,只会重复前人说过的话。但是在其他人眼中,他们却是公认的“权威人士”,是被长久以来的“习俗”肯定的人。对天主教而言,权威人士就是《新约圣经》的作者、教皇或圣·奥古斯丁(以前是圣·托马斯);对马克思主义来说,权威人士就是马克思,或是列宁或罗莎·卢森堡;对许多心理学家而言,弗洛伊德或荣格的著作就是圣经;对社会学家而言则是卢曼与戈夫曼(以前还有伯森)的作品。
[NextPage]

    这份各界权威人士的名单可以不停地列下去。所有权威人士的共同点是:当他们遇到一个问题、一个事件或一个悲剧时,他们不会去分析这个状况,而是去翻一本书,引用其中几句话。他们所做的不是寻找知识,而是一种类似驱魔仪式的行为——他们不在乎是否能找到真正的关键,而一心只想消除问题。因此,只要以前有人写过相关的文献供他们研究就够了。这种人不可能谦虚,因为他永远都把公认最权威的知识像一件豪华礼服般穿在身上。就像亚里士多德的信徒一样:他们认为亚里士多德已经把宇宙的真理都解释完了,身为弟子的他们当然可以不费丝毫力气就从老师的思想中知道所有的事。

    一般人常常把这种只会引用文献的“权威”误以为是文化。而那些聪明、拥有学习的欲望和调查能力的人刚接触到这些权威人士时,会觉得自己十分愚笨,并且感到羞愧。可是经过缜密的思考后,他们发现那些人拥有的只是空洞的知识——因为无法解释任何事所以毫无用处的知识。那些权威人士都错了,因为真正的文化和生活息息相关。虽然那些伟大的戏剧家、小说家、科学家——从莎士比亚到歌德,从贝多芬到威尔第,从巴斯德到弗洛伊德——都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他们还是用惊叹、好奇的态度来接触人群以及和人性相关的事物。他们的知识是用来了解人类的极限,而不是用来炫耀的;他们的知识用于了解事物的真正意义,并且将他们的发现加以整理,告诉其他的人。

    自古以来,真正有用的文化一直都是知识和观察生命脉动的完美结合。

  (编辑:李明达)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