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社会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摄影 戏剧 舞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陈珊妮指选秀脱离音乐

2013-11-18 15:40:22来源:天天新报    作者:

   

  一晃两年,陈珊妮终于携《低调人生》回到上海开唱,在浅水湾文化艺术中心的一间画室里,记者见到了陈老师,酷酷的她,周遭总有一种不怒自威的女王气场环绕,却在采访伊始便自己打破这种刻板印象,亲和地就称呼问题向记者说道:“觉得怎么舒服怎么叫吧”。这一张《低调人生》,她承认在新专辑里放了很多写实面,以人长大后的出发点来正视成年人的生活。率性如她,更在采访中直言选秀节目正在脱离音乐:“选秀节目在任何时候都用单一的方式来看待唱歌,太多选秀节目形成了一种单一的审美——只要你唱的够大声。”
 
  人长大后终要转向写实
 
  记者:这是你时隔两年后回上海演出,又是浅水湾文化中心这样的小场子,像你这么酷的人,面对触手可及的观众,会不会也是无视他们的反应自己唱自己的?
 
  陈珊妮:我比较少来上海,距离上一次快两年,每个城市的观众都有不同性格,有的激动,有的就比较慢热,上海观众就像一座缓缓的坡,当我们相处很好的时候就已经要结束了。我自己是很喜欢这种不可琢磨的反应。不要觉得我很酷,就不愿意向观众敞开心扉,恰恰相反,我在演出时不是那种喜欢刻意保持淡定的人,我很喜欢和观众们聊天,聊聊我们最近都发生了一些什么,兴致好的时候,会突然对台下某个人说:“你上来啊。”
 
  记者:这次带来的新专辑《低调人生》,我们觉得里面藏着你很多的社会责任感。
 
  陈珊妮:对于周遭的人、事,很难没有自己的观察、思考与同理心。我写在《低调人生》里的,不见得是我自己的经历,却会是社会上很大一部分人在面临的问题,创作的满足感正是来源于此。比如一个人努力工作,到了40岁却突然失业,这关系到很多层面,创作无法不断略过这些问题。其实我讲的是,人长大之后的界限,从何时我们才意识到,从前年少构筑的美好想象,经历长大终究要变得写实、破灭,我是以人长大后的出发点来看很多成年人的生活。这种关注并不是从《低调人生》才开始,我从《I Love You,John》就开始写了,只是那时我只往有太阳光的地方写,两者有所不同。
 
  记者:既然不完全从自己的经历出发,你从哪里找到创作灵感?
 
  陈珊妮:人生于世,怎么会听不到社会每天在发生的事呢?只是早期我确实只写自己的事,等到熟了之后才敢去写别人的事,别人的人生观。
 
  记者:在为别人制作专辑时,你会不会也会挑选适合的歌手?挑选标准是什么?
 
  陈珊妮:好奇怪,大家为什么都觉得我会挑选呢?通常不能做,是需要的沟通不够,人生阶段遇到的瓶颈和盲点不一样。有些人可以沟通,有些人不能沟通,这不是善意恶意的问题。音乐制作人的工作时很主观的,评断方式也是主观的,很多辛苦看不到。每一次投入去制作,人家只会说“金曲奖最佳制作人”,却不会管你半夜几点听了歌手什么心事,你在混音时会因为歌手的记忆点而不得不做出什么样的修改。当然不止是你自己在付出时间,哪怕在与后辈的合作中,你还是可以借机整理自己的想法,得到很多东西。我认为最大的收获就是沟通,让所有人在最想要工作的时候工作,让歌手在宣传时能够自信满满地介绍作品。
 
  大声唱歌未必就是好
 
  记者:这些年你在为别人制作专辑时,自己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陈珊妮:很多人评判歌手,这个人会唱,那个人不会唱,其实很多时候都是在选秀节目,大的场合需要很高的音很大的起伏,才能打动观众,这个我认为是地利。体育场这样的环境不适合淡然地唱歌,观众需要的是大量情绪的翻搅。可是在失恋的晚上,你还是想要听淡淡的音乐,这些细语吟唱依然很重要。选秀节目却在任何时候都用单一的方式来看待唱歌,太多选秀节目形成了一种单一的审美——只要你唱的够大声。其实我们可以有很多选择,有人的人生会因为庞克音乐而一夜改变,说明音乐的选择有很多,所以现在我与后辈合作的时候,给他们的限制会少很多,因为他们还没完全踏足这个圈子,不会有很清晰的雕琢痕迹,我会告诉自己:你经验再丰富,也不要觉得你自己一定是最好的方式。
 
  记者:为什么你还是参加了选秀节目当评委呢?
 
  陈珊妮:其实我这个人不太关注电视节目,当时我没有推辞上音乐节目,我觉得评判音乐嘛,是很简单的。一段时间后我才发现,这是以音乐为主轴的综艺节目。很奇怪,平日在专业歌手领域我所做出的评论,对参加选秀的素人讲,观众却变得很在意,也许是我讲的太真实,观众会说:你怎么都讲出来了?!可同时,这又是非常难得的,因为平日里制作人的评论,会被观众认真思考与看待。然而再过了一段时间,却迎来了疲劳的巅峰,选秀的炒作巨大到了快不能负荷,后来我就变得很排斥,因为选秀节目正在脱离音乐,将现场导向单一审美:只要唱的大声。
 
  记者:现在连音乐人都参加这些节目了,你是不是觉得更奇怪?
 
  陈珊妮:当然奇怪,那只能带来短期内的工作机会不是吗?
 
  记者:你在做专辑的时候会不会也会考量到销量?
 
  陈珊妮:当然,不可能贴钱做专辑,每张都贴钱还怎么继续下去。尤其我做独立唱片,钱都要算的很精。奖项是主观的,没有所谓真正的好坏,但销量也并非与娱乐性有直接关系,有些音乐人默默地销量很好,有些大肆宣传的,销量却很惨,所以音乐和娱乐一直在摆荡,如何可以不脱离音乐的本意,大家都在拿捏平衡。做音乐的确是很辛苦的一件事,但我们还是拥有很多不同的可能性,我想未来还是正面的。
 
  (编辑:郭宇)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