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寿全说自己“第一是制作人,第二是音乐作者,第三才是歌手”。作为台湾第一个金牌制作人,第一次评出的“台湾百佳唱片”前十张中有三张出自他之手,王杰、王力宏、张悬亦是他一手捧红。上周五,李寿全的“我生命中的不期而遇”音乐之路分享会在嘉亭荟品读阅览室开讲。他席地而坐,和大家谈自己的往事,以及对音乐的看法。
九份是个奇妙的地方
李寿全出生在台湾九份,一个“全部都是山,什么都不产,根本不适合住人的地方”。但是人们偏偏都往那边涌,因为那里有金脉。一夕暴富与一贫如洗之间,生死一线两隔,生出许多传奇。他说九份山地贫瘠却滋生此地人们的想象力,日后的好友吴念真亦是九份人,那里还出了不少音乐人和文字工作者。
初中,李寿全开始听西洋歌曲,发现靡靡之音的国语歌没有轻快的西洋歌好听。于是“听了几千张唱片,玩摇滚,大学也没念好,从经济转学去中文”。后来新格唱片招人,有一题是:请列举最喜欢的十张西洋唱片,并列举理由。刷刷答毕,李寿全被顺利录取,进新格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帮李建复制作《龙的传人》。
《龙的传人》不到一个月就卖出了两万张黑胶唱片,五六年间这个数字达到二十万,李寿全亦成为台湾最年轻的制作人。“当时我开始盘算,如果按这个比例在大陆能卖多少张。很可惜黄金年代一去不复返,现在的唱片能卖一万张就是畅销了。”
1980年代的好时光
严格来说,李寿全并非民歌时代的中坚力量。他在民歌时代只做了四张唱片。对于让大陆歌迷至今难忘的民歌时代,李寿全说:“之前大家都唱靡靡之音,唱歌的人不被尊重。突然间大学生背起吉他开始唱歌,尽管在音乐上不够扎实,但至少让唱歌的人从此得到了大家的尊敬。”
1982年,他和李建复、蔡琴等人成立“天水乐集”,做实验音乐,加入了很多西洋元素,“做的就是接近西洋流行音乐的东西。”
“天水乐集”很快解散,作为金牌制作人的李寿全还得继续工作。《搭错车原声碟》本来是罗大佑的活,“但是他那时候跟张艾嘉谈恋爱,音乐风格又不喜欢,就推荐给了我”。
用李寿全的话来说,“那个时代的魅力在于,很多事情说做就做,而且能够做完”。
《搭错车原声碟》中很重要的一场戏是女歌手突然爆红,导演本来想用《变》,但是李寿全却认为“不够爆发”,于是他找到吴念真写词。“我拿到他写好的词是晚上12点,立即花两个钟头配好曲,第二天就上片场了。”这首歌就是《一样的月光》。 《一样的月光》对台湾乐坛来说是革命性的存在,苏芮奔放的唱法,摇滚式的编曲,打破了当时人们对华语歌曲的看法。
一个人的《8又二分之一》
《搭错车原声碟》的成功让李寿全成为电影配乐的红人。1986年,万仁导演的《超级市民》找李寿全制作电影原声。这部电影讲的是生活在社会边缘的台北新移民的故事。“为了写歌,我把张大春绑在咖啡馆让他写词。当时外面在下雨,车马喧哗。我让他想象如果自己是边缘人,会看到一个怎样的世界。于是他的第一句就是‘雨水和车声拥挤在窗口’,这首歌就是《未来的未来》。”1986年,李寿全的第一张个人专辑《8又二分之一》出版,《未来的未来》亦收录其中。尽管唱片当时寂寂,却入选“台湾百佳唱片”,其中《张三的歌》、《我的志愿》等经过翻唱来到大陆,成为一代人的回忆。
惆怅,迷惘,流浪,却又满怀希望,这张灰色的专辑即使在今天听来亦勾起同样的情怀,李寿全、张大春、吴念真、詹宏志、罗大佑、陈克华、张子石的共同创作让这张专辑成为挣扎于都市里的一代人的生命写照。
从民歌时代、实验音乐、电影配乐、流行歌曲,到2000年之后他为慈济慈善组织写的更具人文关怀的歌,乃至宗教音乐、儿童书籍、月历,李寿全说自己“第一身份始终是制作人,什么有趣的制作都愿意尝试”。
做了大半辈子制作人,回望制作人角色的变迁,李寿全说:“1980年代唱片卖得好,制作人是主导。后来卖不好,要靠宣传,于是企宣有五分之四的话语权,制作人五分之一。现在全靠艺人经纪,所以经纪人说了算。在台湾,很多专辑出来已经没有制作人的位置。”
(编辑:郭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