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作家推荐 文学研究 诗词歌赋 散文随笔 小说故事 经典重温 荐书 书评 访谈 评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海莲·汉芙|46年前旧书《查令十字街84号》中没有爱情

2016-05-17 09:58:57来源:北京娱乐信报    作者:

   
在电影中,薛晓路让主人公最终在伦敦查令街84号的“麦克斯与科恩书店”旧址相逢。而现实中,海莲在弗兰克过世后,才得以走进查令十字街。

a370c6d9a74d17f_w550_h309_副本_副本.jpg

  汤唯和吴秀波主演的《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让美国女作家海莲·汉芙出版于1970年的书信集《查令十字街84号》突然火了起来。影片的导演加编剧薛晓路借鉴了“查令街”的结构,让男女主人公由书相识,以笔诉衷情。不同的是,书中的男女主人公并没有发生爱情。在电影中,薛晓路让主人公最终在伦敦查令街84号的“麦克斯与科恩书店”旧址相逢。而现实中,海莲在弗兰克过世后,才得以走进查令十字街。

“男人帮”与志玲姐姐_副本.jpg

“男人帮”与志玲姐姐_副本_副本.jpg

  海莲·汉芙是谁?


  终生未嫁的女作家


  海莲·汉芙1916年4月15日出生在美国费城。她在给弗兰克的信中写到,她因贫困而辍学,靠写作的微博稿酬度日。她终生未婚,但有过相爱的人,那位先生在二战中死于战场。因此,我们也不难理解,海莲为何会把超乎常人想象的热情倾泻在弗兰克一家人和书店的员工身上。


  海莲的一生是在纽约的曼哈顿度过的。她自由写作,也为剧团和电视剧编写及修订剧本。她曾为著名侦探小说家埃勒里·奎因工作,编写侦探电视剧剧本。她的著作有纽约市导览《我眼中的苹果》,传记《Q的传奇》,小说《纽约来鸿》等。


  从1949年10月5日起,她写信给伦敦的麦克斯与科恩书店邮购古旧书籍,自此她与书店员工弗兰克及其同事、家人和邻居开始了长达二十年的通信,直至1969年1月她收到弗兰克因腹膜炎去世的消息为止。


  在弗兰克去世后,她于1970年出版了书信集《查令十字街84号》,这也是她最为著名的畅销书。1971年,海莲应伦敦的出版商之邀第一次踏上了英国的土地,见到了令她魂牵梦绕二十余载的伦敦城,只可惜弗兰克已不在人世了。


  为何20年不见?


  两人经济状况困窘


  为什么海莲与弗兰克二十年没有见面?海莲是位贫困的女作家,她曾租住在白蚁丛生的公寓里,房东因要省钱,白天不开暖气,害得这位女作家常常要在寒冷中写字。可就是这间小公寓她也不能住得安稳,在她好不容易攒够去伦敦的旅费时,她租住的公寓因要改建而清走了房客,海莲不得不花更多的钱给自己找个住处。海莲为了搬新家放弃了伦敦之行,这也是她离伦敦最近的一次了。此后,海莲一直靠着微博的稿酬生活,无力支付前往伦敦的旅费。


  弗兰克一家的生活也不富裕。弗兰克和妻子诺拉要养育两个女儿,他们在六十年代才买了车,而且还是一辆很老的二手车。他们许诺海莲若是到伦敦来,便为她提供免费住所,可这也是他们能为她的伦敦行所做的全部了。


  双方困窘的经济状况,令他们在二十年间都没能跨越距离的障碍,见到彼此。我们从目前可以搜到的照片里能看到,海莲是一位金发女子,她长得如她的文字般颇有几分俏皮;而照片中的弗兰克则是一位表情严肃的标准的英国绅士。若是他们相遇,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呢?


  他们有爱情吗?


  不是爱情但是有爱


  海莲与弗兰克二十载越洋通信,他们之间一定有爱情吧?当然不是,海莲大部分的信件都是催促弗兰克帮其寻找古旧书籍的。


  海莲生性热情,字里行间也透着热情和幽默感,她常常在信中嗔怪弗兰克太懒或是用珍贵的书籍插页包书。可弗兰克呢,因为他与顾客的往来信件要计入书店档案,每次的回信都是正式而庄重的,一般情况下他只介绍书的内容和他搜集图书的情况。只有一次例外,弗兰克以个人名义给海莲写信,并寄给她一本情诗集作为生日礼物。


  与海莲通信的还有书店的员工,弗兰克的妻子诺拉,他们的两个女儿甚至是他们的邻居老奶奶。海莲和弗兰克周遭的人都成了笔友。


  他们为何如此喜欢海莲?因为海莲是位古道热肠又颇有国际主义精神的女子。她曾给弗兰克写信批评美国政府在二战后帮助德日恢复经济,却不愿帮助盟友英国。在她开始写信时,英国尚在战后的经济恢复期,实行购物配给制,弗兰克一家每个月只能买到极少的鸡蛋和肉。海莲会从美国给弗兰克一家以及书店员工邮寄鸡蛋、火腿、牛舌罐头甚至是丝袜……弗兰克一家把海莲寄来的食物送给过邻居老奶奶,也从老奶奶手里购买过手绣桌布回赠给海莲。


  海莲对弗兰克一家和书店员工的慷慨,帮助他们度过了物资匮乏的艰难岁月。我们从她寄送物资的历程中,也可窥见著名历史阶段的更迭,比如上世纪50年代初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登基,丘吉尔出任英国首相等。


  跟作家学藏书:绝不买没读过的书


  海莲为何一定要从远在伦敦的书店里邮购古书?


  海莲在给弗兰克的信中写得很明白——她痛恨美国出版的那些用白色纸张印成的粗糙的书籍。海莲在杂志《星期六文学评论》中看到了对伦敦“麦克斯与科恩书店”的介绍,于是她给书店写信,希望购得一些装订精良的单价在五美元以下的古旧书籍。“我绝不买一本没读过的书,那不跟买衣服没试穿过一样冒失吗?”她写道。


  海莲有三个用旧牛奶箱搭成的书架,她每年都会定期丢掉那些她再也不会重读的书了,她甚至还在信中对弗兰克嘲笑那些买回畅销书只读一遍便将其束之高阁的人,海莲认为那样的人并不懂得阅读,而那样的书也不值得留在家中做藏书。


    (实习编辑:郑娜)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