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天71场演出、34位编导的22个展演剧目、8场剧本朗读,以及5个主题论坛,“第二届北京青年戏剧节”昨晚激情落幕。作为被艺术总监孟京辉形容为“就是要给那些别人不给机会的人以机会”的北京品牌戏剧活动,“青戏节”无疑是一个充满活力与希望的平台,为了使得今后的剧目选择不盲目,剧目创作更具价值,昨天的“青年戏剧论坛”对本届“青戏节”所做的盘点式探讨或许能为明年的活动提供一些可供借鉴的经验。
北京市剧协秘书长杨乾武对一些剧目有意或无意打上了流行弊病的烙印颇为痛心。“有些剧目其实创意很好,但在表达中却流俗了,那些所谓商业元素的加入,其实体现的是一种不自信。只要用心去表达,生活中可乐的事太多了,你不用去‘搞’,观众就能笑。”至于一些本土制造的在国外十分流行的肢体剧样式,他表示,“‘青戏节’上的有些剧目能够努力表现我们的当下生活,这是很好的现象,但是这样的戏有个危险,很容易成为当代艺术的附庸。换句话说,就是容易找不到北,背离剧场的初衷。”
(实习编辑:姜维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