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社会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摄影 戏剧 舞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英若诚自述:和阿瑟·米勒合作的日子

2009-08-30 13:41:16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

   

  说起英若诚对中外戏剧交流做出的巨大贡献,就不能不提到1983年在北京人艺上演的《推销员之死》,该剧是“文革”后第一个在中国上演并获得成功的外国戏剧。在这本自传中,英若诚讲述他和美国著名剧作家阿瑟·米勒的合作、排演《推销员之死》的经过,以及对中外戏剧交流所作的努力和贡献。

  观看《蔡文姬》,批评郭沫若

  和阿瑟·米勒合作是一生中难得的机会。我自认很幸运。

  我第一次和阿瑟·米勒接触是1978年他匿名来中国访问。当年中国改革开放刚刚开始,那时普通外国公民可以参加旅行团来中国。另一条途径就是由中国的一个官方组织邀请,申请的是特别签证,来访期间有专人负责接待。

  在友协工作的一位朋友告诉我:“有个旅游团,里面有位游客的名字与你常提到的剧作家同名——阿瑟·米勒。”

  “他不会以普通游客的身份来访。”我说,也没去多想。

  几天之后我和几位同事一起讨论我去美国密苏里大学访问的计划,在会上我发现确实是阿瑟·米勒本人在中国访问,我一下子很激动。

  我跟友协的朋友说:“找到他,帮我盯紧了!”我马上通知了曹禺,他当然听说过阿瑟·米勒。曹禺和我最后在他下榻的宾馆找到了他,和他约见。

    (编辑:李明达)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