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社会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摄影 戏剧 舞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曲艺名家卜小贵:曲艺把欢笑送进千万家

2009-08-26 11:45:12来源:新华网    作者:

   

    “曲艺事业已经融入了我的生命之中,只要群众有需要,我就会义不容辞地把戏送到乡间,送进千万家。”生于1946年的卜小贵从艺51年,已经退休的他却始终难挡观众的热情和演艺事业的魅力,至今仍活跃在舞台上。

    2009年7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国曲艺家协会成立60周年纪念大会上,包括卜小贵在内的83人荣获“突出贡献曲艺家“称号。一批与新中国共同成长起来的曲艺家,用他们的智慧,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和与时俱进的作品,反映时代前进的步伐,丰富人们的生活。

    送戏下乡 解放牌大卡车乘载梦想

    1958年,12岁的卜小贵考入贵阳市川剧团学艺。“我印象中参演的第一部戏叫《红色卫星闹天空》。“他说,当时这部以国外卫星上天而改编的拟人神话剧鼓舞人心,大受欢迎。

    1960年,卜小贵作为“娃娃生”演员一起随团送戏下乡。“大伙乘着解放牌大卡车到贵州开阳县城,夜里点着汽灯走在田间小路上,艰难地一站一站往前走。”卜小贵说,当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期间,粮食十分紧张,热情的农民仍拿出马铃薯、鸡蛋慰问剧团。“因为他们太喜欢看戏了。现在回想起来,虽苦犹甜”。

    “每逢秋收、春节或是重大宣传活动,剧团都要下乡演出,打谷场坝、空的粮仓都是宿营地,我们在边演边学中逐渐成长起来。”说到这里,卜小贵话音一转。“直到1966年,红卫兵大串联开始,剧团分成几个战斗队到各地进行串联,演出活动也停止了”。
   
    1968年,卜小贵的父亲因经营中医骨科个体诊所,被当成“走资派”批斗,他陷入“政治上与父亲划清界限、生活上偷偷照顾父亲”的矛盾之中,对曲艺也产生了困惑。“当时,文艺工作者遭迫害的也很多,曲艺事业几乎陷入停滞”。

[NextPage] 

    承包演戏 贵州演员纳税第一人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开始吹进贵州大地,电视文艺等新的娱乐方式逐渐进入社会生活,剧团也寻求转型适应观众和市场的需要。卜小贵和他的方言滑稽戏在这种大气候下应运而生。

    1985年,卜小贵和同事将办公室改造成有100多个座位的小剧场,就在这个小舞台上,他们排演的《人与人不同》上演了三个月,连续130多个满场,获得了文化主管部门颁发的“百场奖”。
   
    1989年,他被调到贵阳市越剧团,在那里排演了《爱的幺、二、三》。“‘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曾经是一个历史阶段存在的奇怪现象。”卜小贵说,这部以反映“体脑倒挂“为主题的喜剧,一上演就轰动了贵阳城,一个月内一百多场连轴转。曲艺凭借独特的艺术魅力,在欢笑中倡导了踏实生活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尚。

    卜小贵按协议拿到了提成,并主动上缴了个人所得税,成为贵州第一个上税的演员。
 
    “下乡、下厂、下社区”,每编排一部好作品,卜小贵都要带领他的剧团把欢笑送到生产劳动的第一线,他塑造了许多深受群众喜爱的角色。“甚至有观众因为我演的一部戏《肉案风波》而叫我屠夫。”卜小贵笑道,“早在1995年‘文化下乡’活动发起之前,很多曲艺演员都已经把农村基层当作最重要的舞台”。

  收“洋徒弟” 传统曲艺见证中国强盛

    1996年,为改变专业剧团长期靠政府拨款排戏“投入大、产出少”的状况,贵阳市文化局开始实施剧团改革,卜小贵进入新成立的贵阳市艺术中心,开始了市场探索的新路。

    “创作上,我们始终坚持从生活中积累素材,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作品贴近百姓。”卜小贵说,无论是《龙二哥的婚事》中勤劳质朴、一心要改变家乡落后面貌的龙二哥,还是《一封家书》中宁愿自己艰苦清贫也要让儿子克己奉公的退伍军人,剧中人物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精神风貌总能激起观众的共鸣。

    如今,卜小贵已经退休。“从一个毛头小伙到国家一级演员,我的成长始终离不开祖国的培养。”他摸着他孙子的头说到,“刚入团的时候我也是个娃娃,团里指派专职老师,从饮食起居到练功学艺都有人管理和指导”。

    “没有祖国的强大,也就没有曲艺事业的兴盛”。卜小贵说,曲艺事业与新中国一同走过了60年的光辉历程。“与时代同步,与人民同心,在历史的进步中实现艺术的进步,在人民的创造中进行艺术的创造,曲艺事业才能有蒸蒸日上的繁荣局面”。

    历史进入21世纪的今天,相声、小品、二人转、方言剧、评书等多种曲艺形式“百花齐放”,很多曲艺演员走上电视,走上银幕,卜小贵就参演了反映贵州“顶云土地改革”的影片《云下的日子》。

    曲艺也不再只是中国人的艺术,很多外国人来华拜师学艺。前不久,卜小贵便收了一个“洋徒弟”——22岁的美国人迈克尔。“60年前,有几个外国人会拜中国人为师?现在祖国强大了,民族传统文化才有更多走向世界的机会。”卜小贵感慨到,身为一个老艺术家,肩上的责任也更重。“只有继续深入发掘传统文化的精髓,用更多精品展现中国开拓创新的精神风貌,才能让祖国的文化影响力与政治、经济实力同步崛起”。

    (实习编辑:姜维丽)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