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社会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摄影 戏剧 舞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现代审美包装让川剧“微澜”起大浪

2009-08-02 12:09:41来源:成都日报    作者:

   

    昨晚,由四川艺术职业学院复排的新版川剧 《死水微澜》,在川艺实验剧场拉开30场公演大幕。舞台上,徐棻编的剧如一团火,陈巧茹的演出如火一团,川味醇厚浓烈,燃烧着观众的神经,令人回味无穷。该剧出品人、四川艺术职业学院院长林戈尔告诉记者,13年前,学院前身之一省川剧学校编排的川剧《死水微澜》震撼剧坛,被誉为“戏剧改革的里程碑”,成就斐然。“此次复排,不仅仅是向经典致敬,更是运用全新现代审美方式包装这部经典,将《死水微澜》打造成一部精品教学传承剧目,实现‘铁打的剧目,流水的学生’的目标,使该剧长演不衰,从而传承优秀民族文化,打造艺术教育品牌。”这一创新举措,也令川剧微澜起大波,赢得观众交口赞誉。

  个性敢爱敢恨

  邓幺姑令观众动容

  《死水微澜》讲述晚清末年成都天回镇上邓幺姑的爱情故事。剧作家徐棻笔下的邓幺姑,是一个罕见的能思考的农妇,舞台上,陈巧茹将这个渴望主宰自己的命运,敢爱敢恨、敢作敢当的邓幺姑演得丝丝入扣,观众无法不动容。

  邓幺姑这个川妹子极不安分,爱与恨都火辣辣的,带着野性和倔强。邓幺姑敢爱,她和傻丈夫的大老表罗德生好上了,两人爱得有声有色。在罗德生回家的那场戏中,一段红绸,把两人紧裹起来又伸展开,边舞边唱,把一场爱情戏推向高潮。在罗德生被封建势力迫害离家这场戏中,邓幺姑拖住罗德生的腿死活不放,一拖三四米,典型地展示了邓幺姑强烈的个性。邓幺姑敢恨,面对封建势力的逼迫和打击,邓幺姑拼死反抗。戏剧结尾是罗德生陷入囹圄,邓幺姑为救心爱的人,违心地嫁给了自己厌恶的男人。从表面看,邓幺姑和罗德生都是失败者,生活依旧,但川剧特有的伴唱“死水微澜,何日起大波?”堪称是画龙点睛之笔。

  昨晚观看演出的相关专家表示,川剧的魅力、川西风情与深邃隽永的风格,在新版川剧《死水微澜》中实现了和谐统一,“把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与时代风云的展现相结合,把个人命运与民族命运的思考紧密联系,正是该剧的经典所在。”

  现代审美包装

  观众连呼川剧好看

  值得一提的是,新版川剧《死水微澜》在保留剧目核心艺术价值的基础上,运用创新艺术手法,尤其是在编剧、导演、音乐、灯光、舞美、服装等方面,亮点十足。观众席上不时发出感叹:“没想到川剧这么好看,音乐如此好听!”

  13年前的川剧《死水微澜》,因经费有限,舞台因陋就简,没有布景,此次业界赫赫有名的国家话剧院一级灯光设计邢辛、中央戏剧学院舞美系副教授边文彤等倾情加盟,昨日呈现在观众眼前的舞台焕然一新,大写意唯美风格贯穿演出始终,不少观众忍不住惊呼:“真没想到,古老的川剧,舞台也可以这样美!”

  同时,灯光的明暗、聚散等灵活使用,也使场景变迁和时空转换非常迅速简洁。如罗德生发觉自己堕入爱河,下决心自拔时唱:“跑江湖,走四方,翻龙泉,过简阳、资阳、资中到内江。哥老会中多杂事,一年四季都在忙。忙里偷闲逛柳巷……”一个圆场,即交代了与邓幺姑别后一年的生活,再表演他与妓女缠绵的各种造型(即电影中的“镜头”),音乐旋律不变,接唱“却为何,如今常想天回镇,身不由己踏归路……”圆场刚毕,马上是四袍哥为他换衣服,意即罗德生已归来。这段戏“镜头感”十足,极具现代气息,令观众耳目一新。

  新版川剧《死水微澜》的音乐既有浓郁的川剧韵味,又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农妇苦》《差怯怯》等曲子非常优美,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戏剧名家蓝天说,他在写作《死水微澜》过程中,适当注入了歌剧、甚至流行歌曲的写作方法,形成“戏中有歌,歌中有戏”的风格。

  配角不简单

  全是川剧大学生

  值得一提的是,扮演罗德生的赵文学、扮演顾天成的许明耻都是四川艺术职业学院的优秀青年教师,演技炉火纯青,尤其是许明耻,是业界响当当的川剧名丑。在他身上,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充满喜剧因子。整台戏行当也极整齐,无论开场的农妇还是四个土老肥风趣而生动的表演,均活灵活现,令观众叫绝。而这些群众角色,全部由学院川剧大学生担纲,如此强大阵容,也被剧作家徐棻誉为“满目珠翠,美不胜收”。

  林院长说,新版川剧《死水微澜》将为川剧人才成长提供一个很好的舞台,“我们的学生在剧中担任了角色,接下来的巡演、到全国参赛等都有助于他们积累舞台经验。今后,学院在传承经典传统剧目同时,还将大胆创排新剧,出更多的好戏,出更多的新人,不断探索一条培养川剧新人、留住川剧人才的艺术人才培养模式。”

  (编辑:许丹华)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