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底,两台名为《办公室有鬼——谈谈情、跳跳槽》和《花火》的话剧,分别在牛达剧场和城东光一小剧场上演,这两出话剧看似毫无关系:前者是省话剧院引进的爆笑职场攻略剧,由专业演员出演,实行“零赠票”;后者为南京首家“民间话剧社”的首秀,由社员自编自导,免费上演。不过,两台演出目的却一致:为了活跃南京小剧场话剧。
小剧场话剧在南京发展空间有多大?距离红火到底有多远?
南京曾是小剧场话剧“领头羊”
今年3月份,省话剧院推出小剧场话剧《八美千娇》,并明确提出,要在南京把“小剧场话剧”概念打响。
小剧场话剧,顾名思义是相对于传统大剧场话剧而言,具有表演空间小、演员与观众接近、更为时尚先锋等特征。“近年来,小剧场话剧在北京、上海等地已成为一种时尚,深受年轻白领喜爱。但在南京,始终冷冷清清。”市文化局副局长徐开利告诉记者,北京小剧场话剧自1998年起逐渐热闹,2008年上演了2000多场;上海专业小剧场有10个,几乎每晚有演出。而南京现在小剧场话剧一年顶多20来场。
“其实,南京曾经是小剧场话剧"领头羊"。”徐开利说,早在上世纪80年代全国话剧普遍不景气时,南京话剧人就率先提出以小剧场话剧来“坚守阵地、争取生存”,还于1989年举办了首届中国小剧场戏剧节。
“赠票风”让话剧市场恶性循环
南京小剧场话剧的冷清,除了创作乏力、市场化起步较晚等因素外,与南京演出市场多年来习惯赠票有很大关系。《八美千娇》首演当晚,可容纳600多人的牛达剧场只坐了61名观众——这一切都源于“零赠票”模式。
2008年底,牛达剧场就尝试引进小剧场话剧,《Mr.情剩儿》、孟京辉的《两只狗的生活意见》以及小柯的《凭什么我爱你》这3出在外地叫好又叫座的戏,以最低60元出售,但票房很差。《凭什么我爱你》只卖出十几张,演出商被迫取消了另外两场演出。
省话剧院院长杨宁告诉记者,习惯赠票是南京演出市场顽疾,除了明星演唱会外,其他演出,包括一些在外地热卖的经典芭蕾舞、歌剧、话剧等,到了南京票就难卖。
一位演出商坦言,如果不算赞助和政府支持的话,几乎所有话剧演出在南京都亏本,“如此一来,本地剧团创作动力不足,演出商失去信心,观众愈发看不到新戏、好戏,小剧场话剧陷入恶性循环。”这位演出商分析道。
“零赠票”要用两年时间激活市场
“之所以零赠票,就是要打破怪圈,培育市场化的小剧场话剧。”杨宁说,“零赠票”实施以来,剧场外黄牛没了,更让他欣慰的是,票房呈小幅增长:首场演出有61位观众,第二场70人,第三场80多人——细微变化让他对未来充满信心。
目前在牛达剧场上演出的话剧有爆笑职场攻略剧《办公室有鬼》系列、都市言情剧《MR.情剩儿》、心理悬疑剧《危机逼近》、亲子童话剧《老虎断案》等。在新街口某写字楼上班的葛小姐告诉记者,自从看了《办公室有鬼》系列后,她就迷上小剧场话剧。杨宁说,今年还将创作和引进8—10台戏,让市民“月月有新戏,周周有戏看”。
牛达剧场负责人则告诉记者,以现在票房算小剧场话剧一直亏本,但他们做好了亏1—2年的打算。“等市场火了,我们还要建个真正的小剧场。”
不过,南京小剧场话剧的振兴仅凭专业剧团1—2年的努力还远远不够。记者了解到,在南大、南艺、南林大等院校活跃着一批话剧社团,不少高校也在兴建小剧场,“只有专业剧团、高校社团、民间团体齐发力,引发更多观众的注意力,才能形成浓郁的话剧氛围。”南林大水杉剧社的指导老师柏昱说,“只要紧跟时代,创作出年轻人喜爱的作品,相信小剧场话剧在南京会火的。”
(编辑:李明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