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社会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摄影 戏剧 舞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我们这一代人该用什么样的情怀去跳

2015-11-05 11:46:02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

   
‘红’是一种力量,在多劫的生命中,它的脚步沉稳而坚强。‘红’是一种温暖,它驱散寒夜,让大地回春。‘红’是一种信念,它鼓舞着开拓者们迎着希望前行。

1.jpg
大型现代舞蹈诗《红》剧照  刘佳奇  摄

  “ ‘红’是一种力量,在多劫的生命中,它的脚步沉稳而坚强。‘红’是一种温暖,它驱散寒夜,让大地回春。‘红’是一种信念,它鼓舞着开拓者们迎着希望前行。‘红’是一种希望,它撒播在中华大地,让山川欢颜……”用具象的丰富肢体语言,表达抽象的多重语义,这是日前作为国家大剧院“春华秋实——全国艺术院校教学展演”参演剧目,由上海戏剧学院在京演出的大型原创现代舞蹈诗《红》的创作渴求,并以此献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演出之后在京召开的研讨会上,专家们围绕该作品,就红色题材的舞蹈创作各抒己见。


  当代舞蹈缺少红色经典,缺少拳头产品


  从院线内抢占票房,到画廊中铺展厅墙,从荧屏上风起云涌,到书店里长句短章,近来国内红色题材文艺创作令人目不暇接,但舞蹈作品相对来说却并不算多。有鉴于此, 《红》将现代舞本土化表达,自觉聚焦峥嵘岁月中历尽艰辛、前赴后继的中华儿女,用青春的身体深情回望过去那段曲折光辉的历史,舞出一幅幅浓墨重彩的历史画卷,书写一辈辈人的豪情和理想,其探索令专家们颇为欣慰。


  “这些年来舞蹈创作遇到了形式、技术等很多问题,但题材可能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其实在这个问题上影视行业比我们做得好,人家那么多红色题材可以做得那么艺术,但我们显得相对幼稚一些。其实题材对艺术家没有限制,关键是怎么做。 ”中国舞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罗斌提出,做好红色题材很不简单,舞什么和怎么舞是创作者必须要想清楚的,“我们这一代人该用什么样的情怀去跳,用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这种题材?舞蹈行当恰恰缺少对这类题材的深入挖掘,过去的《红色娘子军》 《白毛女》是经典,但当代缺少红色经典,缺少拳头产品。 ”


  北京舞蹈学院王玫教授则认为当代红色题材舞蹈之所以佳作寥寥是因为这类题材很“烦人” 。“烦人”的原因不是题材不好,而是主创在创作中立意往往太僵化,使得其创作难度很大。“从整个中国历史来看,许多创作只把革命作为一种政治标签,格局太小。 ” 《红》编导董杰直言,为走出局囿,这部作品主打“情绪”牌,借此调动学生演员融入红色题材,“告诉他们怎样跳舞、怎样表达,怎样单纯地做一件事,不需要花哨,而是更质朴、更简单直接地寻找一种情感表现方式,让‘90后’的学生以更年轻的状态去表现这种主旋律题材。 ”


  技术方面我们很烂熟,而在表达层面却是缺失的


  “别人可能在画写实画,而我们却在画一幅抽象画! ” 《红》总策划与编剧、上海戏剧学院党委书记楼巍一语道破了作品的创作核心。正如王玫所说,僵化或许是许多红色题材创作给人的刻板印象,也是创作者力图克服的痼疾,尤其是革命题材的叙事特别容易重复僵化。因此, 《红》的尝试被专家们认为是“聪明”之举。没有特定人物,没有具体事件,没有“三一律”的遵循, 《红》避实就虚,避开对浩浩荡荡的中国革命战争的写实化再现,将党的辉煌革命历史艺术化地凝练为“红” ,以《黑暗》 《红之渴》 《红之流》 《红之恋》四个篇章,用红、黑、白三种大色调,将源自西方的现代舞与中国式写意相融合,诗化地完成舞蹈的艺术呈现,将这段伟大的历史航程抽象提炼为对一种信仰的不懈追求、一种正义力量的生生不息和对幸福生活的执著渴求。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或许正是因为在红色题材丰富的内涵下,无论拘泥于哪一种描述、哪一个事件,都会挂一漏万,故而产生了主创这种“不言之言”的抽象写意表达,只是希冀去捕捉一种情绪,留出更多受众解读的空间。“对于《红》 ,可能有人看到反法西斯革命,还有人看到辛亥革命。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感受?就如‘一千个哈姆雷特’的问题,其实不是接受主体对于客体的多重反映,而是客体存在本身就有多重的语义,即一个高度抽象的作品自然会辐射出多重语义来。 ”从诗的品格出发, 《舞蹈》杂志副主编张萍肯定了作品诗情的概括性、超越性和高度的抽象性三种特性表达的同时,也对当下舞蹈诗创作提出了期待。


  然而正如诗的凝练外表包裹的是深邃的内涵,以诗的名义舞动的肢体,人们期待的是透过视觉享受激起心灵震颤的审美欲求,这是专家从《红》中获得的,亦是对包括该作品在内的诸多形式大于内容的舞蹈创作的不满足之处。“这30年关于技术我们真的是很烂熟,而在表达层面却是缺失的,许多创作看起来全都是在说话,但就是不知道在说什么。 ”舞蹈创作要关注语义学层面,这是罗斌一直强调的,即“当舞蹈拥有了所有的技法,必须做表意的深层挖掘。 ”


  (编辑:杨晶)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