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沈从文又“热”了起来。微信上到处弥散着他与合肥才女张兆和令人嘘唏的爱情故事,这一周,他的经典之作《边城》也上了畅销榜。
不过凭借这些,我们所能了解的沈从文,仅仅停留在1949年前。过往对沈从文的研究或讨论,也大多数侧重于前半生的文学成就,往往到了那封著名的给青年作者的信便戛然而止。如果想对沈从文所知更多,知名文学评论家、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张新颖刚刚出版的《沈从文的后半生》值得一看。
《沈从文的后半生》这本书,告诉你的是1948年到1988年的沈从文。张新颖不仅写了沈从文社会经历和遭遇,更写了他在动荡年代里个人漫长的内心生活,“除了《沈从文全集》以外,还有很多资料,沈从文晚年很孤独,也经常写很长的信,有时一写就写上万字,光书信就大概有300多万字”。
在1949年之后,支撑沈从文生命的,不再是文学,而是杂文物研究。在69岁的时候,沈从文出版了历时17年的研究著作《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张新颖在书中解释,沈从文研究杂文物,这完全是他的自主选择,跟他的“有情”有关。就像他以前描写普通人情感一样,沈从文一直相信,创造历史的不是英雄豪杰,而是一个个寂寞的普通人,这些普通的物件便是与这些普通人发生联系的重要媒介。
张新颖认为,沈从文很多的不平、牢骚,都是因为要做事又做不成而产生的。如果不做事,沈从文其实可以活得好一点,但他不肯这样做。
“如果用‘世界杯’打比方,上半场和沈从文同样精彩的那一代人有很多,但下半场和他同样精彩的人比较少。”张新颖说。
(编辑:王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