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作家推荐 文学研究 诗词歌赋 散文随笔 小说故事 经典重温 荐书 书评 访谈 评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百年孤独》比马尔克斯更重要

2014-05-12 11:06:30来源:南方人物周刊    作者:

   

作者:路内


1972年的马尔克斯

  普及马尔克斯似乎没有必要,首先,他够红了,其次,他的小说并不通俗。马尔克斯对中国作家的意义,一般搞文学的都知道,但是话很难说得出口,比如说非要指认某个知名作家是学马尔克斯的,暗示其缺乏原创性,这就过分了。如果指认一代作家都在学他,当然更过分。文学毕竟不是造原子弹,把钱学森请回国试爆成功就可以成为核大国的,不是这样。

  马尔克斯打破了很多文学界固有的、台面上的和台面下的定规。好比说,当初马尔克斯看了卡夫卡的小说,自称豁然开朗,原来可以这样写,早知道这样都可以的话就能提前几年写出《百年孤独》……云云。30年前,中国作家看到《百年孤独》的时候也抱有同样的念头。其实我很怀疑马尔克斯这话是不是真的,他和胡安?鲁尔福之间的精神联系似乎更强些,对比于卡夫卡迷宫式的写作,马尔克斯更像是一张地图:以1:10的倍率为作家指明了方向。

  根据某位文学评论家的说法,小说源流,《堂吉诃德》、《十日谈》等等是正道,19世纪兴起的现实主义是反动逆流。(大概是伊格尔顿说的,后面还有一套理论,姑且不谈,仅取其观念吧。)稍稍知道中国当代文学史、文学观的读者会知道,“现实主义”在中国是一门艺术政治,从小说到电影都以这把尺子来丈量,甚至唐诗,比如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苏轼豪放派,李清照婉约派,柳永是流氓渣渣,格调低下——这种分类法。总而言之,现实主义在某段时期显得高大上,前30年的文学从我小时候看过的《林海雪原》到我从来没看过的《金光大道》皆如此。据说“文革”时期,有农民批斗童话作家,问他兔子为什么会说话的。

  改革开放之后,对一代作家来说,破除文学迷信是当务之急。新时期的寻根派是个开端,但基本仍在现实主义的框架里,据说邓小平曾评价其为“哭哭啼啼,没有出息”。文学到底是一门向前看的艺术,在它狂飙突进的年代里具有很大的破坏力,不像现在这样不死不活的——恰好于1982年,加西亚?马尔克斯先生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魔幻现实主义对中国作家具有绝大的意义,据我的写作经验来说,首先它保持了现实主义的批判性,其次它的魔幻可以使作家穿过一个稍显松动的堡垒。须知,当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写报纸文章,也是擅长修辞,嬉笑怒骂,强攻智取。魔幻是一门修辞手艺,其中也有分类,比如帕维奇和博尔赫斯的魔幻是以学养配比惊人的想象力构建起来,比如马尔克斯又是另一个路数,他更依赖于历史现象、家族传说、故事和个人风格。对于没有受过高等教育(严格来说是国外学院式的高等教育,中国的稍稍可以忽略)的小说家来说,马尔克斯式的魔幻,毫无疑问更容易些。

  学习马尔克斯的难点在于,他的《百年孤独》仅此一篇,其他长篇小说《霍乱时期的爱情》、《迷宫中的将军》等等都不是典型的魔幻主义。这就是说,学马尔克斯,就是《百年孤独》,甚至《百年孤独》比马尔克斯本人更重要。这就是说,模仿者未免太容易被看出端倪。中国作家也是聪明的,掺和一点福克纳,掺和一点卡夫卡,或者海明威,后期甚至直接掺和张艺谋——这样一杯鸡尾酒也就调制出来了,其中味道最显著的,还是马尔克斯。

  很奇怪的是,《百年孤独》中的人物都非常像中国人,大概是小镇和家族的特性决定的。相比之下,卡夫卡在人间找不到参照物(孙甘露先生评语);福克纳则纠缠于种族、宗教和土地,这个母题在中国是缺失的(土地的母题在中国农民那儿都不存在,因为我们是土地国有制)。20世纪的大师中,马尔克斯是强烈地贴近了中国的现实,甚至在他拿诺奖之后的30年,这个寓言仍然延绵不绝。假如真的通读《百年孤独》,看到马孔多小镇的变迁,将其当作先知的话,恐怕很多人就会早早地买房子,不至于等到它疯涨再后悔了。

  马尔克斯另一个特质是他的时间感,不写小说的人较难体会,一部具有深刻时间感的小说是非常迷人的。时间感有点像作家的天赋,既是诗性,也是叙事能力,大概后天的训练和思考可以加强它吧。我看不出它是怎样炼成的。在马尔克斯所有的小说中,包括他的短篇,包括一部类似纪实文学的《异乡客》,都清晰地呈现出了这种特质,非常可贵。另外还有几个作家是同等级别的:卡夫卡的《审判》、《城堡》,他压制住了时间;君特?格拉斯的《铁皮鼓》,反向地撑开了时间;罗贝托?波拉尼奥的《2666》,在一个局域时间里高频率反复摇摆。他们都是了不起的作家。

  最后说说当下的写作吧。《百年孤独》的艺术价值毋庸置疑,也绝不会缩水,但是对《百年孤独》的模仿是贬值了的。中国作家对长篇小说的野心无非就这两本书,另一本是《红楼梦》。平心而论,写作很难,一个好的创意不仅可以在商业上获得成功,也可以在文学上载誉百年。但好的创意难寻,不落俗套的故事难寻,看看现在写电视剧的人就知道了,这么烂的日用品(“日用品”系李敬泽先生语),成千上万人挖空心思都没什么好货色,更不要说高大上的经典纯文学了。文学界表面上喜欢拿沈从文、汪曾祺这样的作家来说事,好像语言漂亮了,平平淡淡也可以成经典。是的,是这样,但另一方面,人人都知道故事母本的重要性。《百年孤独》是一部打通了“写什么”和“如何写”这两个问题的小说,是中国人所说的内圣外王。当下的写作,如果从单一方向去攻,或者两下齐攻而不能合围,结果就不太好了,至少吃相难看吧。另一方面,中国文学的审美好像也出了一点偏差,动辄要求作家“接地气”, 一巴掌打回现实主义,这是文艺评论的局部失能。对中国的魔幻主义而言,马尔克斯是一把尺,用来量的。这会让作家很无奈。你说哪个演员愿意自己的度量标准是卓别林或者奥黛丽?赫本呢?

  综上,我觉得,如果有作家不愿意向马尔克斯致敬,或者坦诚地认为马尔克斯已经过时了,也属于正常的情绪。经典难以复制,即使马尔克斯本人,也只写了一部 《百年孤独》。事情就是这样。

  (实习编辑:王谦)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