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作家推荐 文学研究 诗词歌赋 散文随笔 小说故事 经典重温 荐书 书评 访谈 评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谁是当代文学的“鲁郭茅巴老曹”

2014-03-10 11:07:18来源:羊城晚报    作者:

   

作者:陈歆耕

  以什么样的标准来排座次?
 
  日前,程光炜教授在《当代文学中的“鲁郭茅巴老曹”》一文中提出:“当代文学也应该推出自己的‘鲁郭茅巴老曹’来。对当代文学六十年,至少在我个人对‘后三十年’的文学评价中,贾平凹、莫言、王安忆和余华的文学成就,已经具有了经典作家的意义。即使在1917年以来的中国现代文学中,他们的成就似乎也不应该被认为逊于已经被广泛认可的‘鲁郭茅巴老曹’。”
 
  这大概也只能看作程光炜教授的一家之言,他提到的几位作家,都取得了不小的文学成就,也都写出了不少优秀作品,但如果要把他们与鲁迅、巴金相提并论,尤其是把他们与鲁迅放到一个天平上去衡估,其分量的轻重差距就恐怕不是一点点。正如程教授用“至少在我个人”这类字眼来强调其个人化的认知,那么,我的看法也可以看成是“我个人”的认知。再换一个人来,大概又可以说出另外一番高论,如此纠缠下去,可就没完没了——这就是对文人进行排序面临的不具可操作性的困境。
 
  能否采用硬性的指标来对当代作家实施“经典化”?“文学成就”是个扯不清的虚家伙,那就按照获奖的等次、数量来排序,无疑,获诺奖的莫言应该坐头把交椅;其次呢,据了解,张洁的长篇小说曾两获茅盾文学奖,那就该坐第二把交椅了;再其次呢,那就非迟子建莫属了,因为她是获茅奖、鲁奖总次数最多的当代作家……如此排下去,会有多少专家和读者往我头上扔砖头?大名鼎鼎的王蒙先生,至今还与茅奖无缘呢!
 
  这样“经典化”下去看来有问题,那我们就换一种量化的方式,以作家的行政级别来排一排。无疑,中国作协主席铁凝是省部级,应该坐头把交椅;其次呢,中国作协副主席、名誉副主席有若干位,不仅数量多,仅一个“鲁郭茅巴老曹”排不下,得排几个“鲁郭茅巴老曹”,而且同等级别怎么排?按姓氏笔画?荒唐!此等事关青史留名的大事,岂可仿照开会介绍来宾那样草率从事?
 
  根据程文提供的依据,“鲁郭茅巴老曹”这一排序名单最早出现于王瑶1951年出版的《中国新文学史稿》。这样一个排序带有浓重的特殊历史时期的烙印,过度地抬高了左翼作家的地位,而忽略了很多真正有文学成就的大家。程教授要因袭上世纪50年代的那个特殊“名单”思维方式,来对当代作家的文学成就进行排序定位,是否科学?
 
  有人反复“重读”当代文学作品吗?
 
  近来,有一些评论家提出对当代作家进行“经典化”。确如程文引用斯蒂文·托托西所指出的:“经典化产生在一个累积形成的模式里,包括了文本、它的阅读、读者、文学史、批评、出版手段(例如,书籍销量,图书馆使用)、政治等等。”
 
  斯蒂文的“模式”里包含了非常复杂的内容。程教授引用一位博士论文中对一些作家作品出版次数以及销量数据统计,来说明其影响力以及达到“经典”的程度。如果以此来衡量当代作家经典化的程度,大概他所列举的作家,都在南派三叔、余秋雨、郭敬明、郑渊洁等人之下。要了解谁的书销量大,看看那个每年发布的“中国作家富豪榜”就略知一二了。至于图书馆的借阅量,一位大学教授告诉我,该校图书馆被借阅最多的一本书是《盗墓笔记》,书页几乎被翻烂了。这些能够成为“经典化”的主要依据吗?
 
  关于“经典”的定义、标准,我看到卡尔维诺有一段较为详细的论述,他一共列出确认“经典”的十四条定义,恕我不在这里掉书袋子一一列出,仅说其中两条:经典是那些你经常听人说“我正在重读……”而不是“我正在读……”的书;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永不会耗尽它要向读者说的一切东西的书。
 
  我理解卡尔维诺和布罗姆所说的“重读”,不是今天读了一遍,明天再读,就是在“重读”,而是经过若干年后在自发驱动力下,对某部优秀作品拿起来再读。而且不仅仅是重读一遍,往往是反复阅读。不是为了写论文、完成某个研究课题去读,而是出于喜爱而超越功利的阅读。遗憾的是,当代作家的大量作品,在读第一遍时,就得不时地掐掐自己的太阳穴,免得“睡眼蒙眬”起来。这样的作品,今后会有人反复“重读”吗?程教授已经开始“重读”当代作家的作品了吗?
 
  不必急于为当代作家授予“经典”冠冕
 
  说到对当代文学的认知,程文中引用了郜元宝教授对贾平凹“高度肯定”的一段评语,称“贾平凹是当代中国风格独特、创作力旺盛、具有世界影响的作家。”我注意到,这段引语出自2005年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郜元宝、张冉冉编《中国当代作家研究资料丛书·贾平凹研究资料·序》。
 
  八九年过去了,我们再来看看郜元宝教授如何评价当代文学的,在《因莫言获奖而想起鲁迅一些话》中,郜元宝认为“当代中国文学是否超过现代文学?当代文学是否真的到了历史上最好的时期?我的答案很简单:包括莫言在内的中国当代作家尽管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如果要在整体上与现代作家相比,则差距之大,何可以道里计!”(文见2013年2月23日《文学报》)
 
  郜元宝教授的两段评语,虽然前者是对个体作家,后者是对当代文学的整体评价,但两者有差距和矛盾是显然的。我对此“矛盾”说法的看法是,后者更能体现郜元宝教授最新的学术意见。前后有“矛盾”也属正常现象,因为批评家的认知,也会随着时间推移和观察研究的深入而不断地修正。至于对贾平凹的文学成就的评价,我也听到许多不同的声音。
 
  可以说,学界迄今为止,对现代文学史上哪些作家是确定无疑的伟大作家、经典作家,仍存在不少歧见,现在又有人急于来给当代作家授予“经典作家”的冠冕,是极不明智的。
 
  (编辑:李万欣)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