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作家推荐 文学研究 诗词歌赋 散文随笔 小说故事 经典重温 荐书 书评 访谈 评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哲学家死亡录》:死亡与哲学

2015-04-29 15:55:57来源:新浪读书    作者:

   

《哲学家死亡录》     [美] 西蒙·克里切利

  加缪曾经说过一句话,这个世界唯一严肃的哲学问题就是自杀。死并不需要什么理由,活着才要,因为死亡似乎是我们在命运中唯一所能完全掌控的事。我们却对此充满敬畏,因为死亡充满神秘色彩。每个人对于死亡都有自己的认识和观察,明知都注定要走向死亡,可偏偏又没人对此有过切身经历。每个人都只能谈论别人的经历,二手的经验。死亡面前人人平等,并无专家。

  人和人的死又有点不一样。这个世界曾有数十亿人存在过,可绝大多数人死得默默无闻。时间一久,他们在历史长河里没有留下任何的痕迹,一丝一毫都没有。而另一些人的事迹,例如苏格拉底和耶稣基督之死,一而再地被人提起,反复琢磨。他们的死早已超越个人意义,变成具有符号意义的公共事件。

  在很多人的头脑中,死往往只是作为整个生命的一个附属事件而存在。倘若谈论一个曾经存在过的生命,不管认识还是不认识,肯定都是谈论生平经历,最后顺便触及死亡。却很少有人真正严肃地把死亡当作一个和生命、存在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的事情来思考。我们偶尔会因为一些人的意外去世而震惊。只在这种场合,死亡的绝对意义才凸显出来。可惜这种震惊往往也只能持续很短的时间,然后自然而然地隐去。

  哲学家是相对比较认真思考和对待死亡的一个群体。他们很早就意识到思考死亡的困难想。歌德曾指出,“让一个哲学家来思考他不存在的世界,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尽管如此,总还有一些哲学家努力在这不可能的问题上留下自己的思考。最极端的例子是英国功利主义者边沁。边沁留下遗嘱,要求将自己的尸体做成木乃伊,留下来给大家参观和研究。这种做法符合边沁一直主张的最大化社会福利的功利主义。直到今天,边沁的木乃伊仍保存在伦敦大学,偶尔会拿出来展示。

  当然大多数的哲学家并没有边沁那么极端,主要思考死亡的抽象意义而非遗体的实际作用。但要把握死亡的意义殊非易事,它就像一个黑洞,我们能感知它的存在,却怎么也把握不住它的形式。在这些哲学家里,海德格尔和列维纳斯的观点最能引人深思。海德格尔认为,死亡不是现成在手之物,却在生命过程中使“存在”保持活力,有死而有生。列维纳斯则认为,我们对死亡的恐惧意味着对存在阴影的恐惧,我们害怕伴随着尸体而来的幽灵甚至远甚于尸体本身。死亡意味着与他人联系的终结,也正是死亡驱使我们去实现自身的目的和理想。

  可惜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精心准备地面对死亡。威廉斯认为,当生命没有获得充分发展、变得成熟之前就死,那无论如何是一种罪恶。虽然它是一种“致命的疾病”,但它的降临总是富有偶然。如果从统计分布来看,有相当比例的人群无法活到寿终正寝,那就直接剥夺了他们生命的许多可能性,包括成为一个能够思考死亡问题的哲学家。死亡是需要学习的,既然我们无法预知死亡的时间,那么现在开始学习绝不算太早。

  《哲学家死亡录》可以作为我们认识死亡的一个契机。所谓哲学史,并不应把哲学家简单罗列铺陈,而是要提炼他们的精神内核,勾勒出那样一条线索。死亡是哲学家不能回避的共同问题之一。作者倒没有全力挖掘每个哲学家的死亡轶事,只是根据哲学派别大致介绍每个人的生平,将死亡灵活地嵌入其中。这本书也许并不适合那些对哲学史一无所知的读者,因为作者并没有过于系统地做背景知识介绍。但它也绝不难读,没有陷入各个哲学家深不可测的思辨之中。死亡对普通人极为沉重,但对于很多哲学家却是很轻盈的事,轻盈反而引出我们更多的思考。

  哲学家在面对死亡将至时,表现不一。比如德里达四处找人对话,谈各种问题,以对话形式留下自己全方位的思考;托尼朱特得了肌肉萎缩硬化症,身体逐渐瘫痪。但他在生命最后几年通过口述拼命写作,使之成为学术生涯的最高峰;而德勒兹面对肺病的选择更为决绝,推开窗户纵身一跃。

  所以死亡的真正意义,永远在书本之外。 (梁捷)

  (实习编辑:葛润)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