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若只如初见》作者安意如、《明朝那些事儿》作者当年明月、《鬼吹灯》作者天下霸唱、《诛仙》作者萧鼎……近两年,一些陌生的名字突然成为炙手可热的畅销代名词,他们书的销量也往往达到几十万、上百万册。在书业神话的背后不仅有着一支包装、策划团队在“使劲”,同时一个新鲜的职业——作家经纪人也渐渐浮出水面。
在日前举行的“书业观察论坛”上,业内人士指出,2008年有可能成为“中国作家经纪人元年”。
现状:
国内名作家少有经纪人
目前欧美文学类图书90%左右都是由作家经纪人运作的,而国内尚无真正意义上独立的作家经纪人,曾“一手打造”出畅销书作者安意如的出版策划人杨文轩表示,现在是“一些出版商、版权代理商在做着作家经纪人的事”。真正的作家经纪人是围绕作家本人进行工作,从作家的版税中得到佣金(如作家版税12%,其中有2%属于经纪人),而不是通过作品的买卖得到利益。因此作家经纪人在利益上与作者一致,会给作者谋取更多“福利”,而不像出版机构,作者赚得多了,自己就赚得少。
曾打造出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系列的策划人沈浩波却认为作家经纪人没什么前途,“名作家不需要经纪人,一般的作家你费那么大劲为他选题、策划、包装,但真正一年能卖出20万册书的作家又有几个,那么你的利润点在哪里?”
争议
明星化包装带来“垃圾”
经纪人打造作家,必然以经济利益最大化为目的,以作家明星化、作品畅销为目标,经纪人运作方式带来的作品文学价值弱化和大众阅读的趋同与浅薄等也遭到普遍质疑,著名评论家朱大可日前就曾表示“文坛充斥垃圾,让读者读这些垃圾不如不读书”。对此,杨文轩表示分层阅读时代已经到来,“喜欢土鸡和家养鸡的各取所需,经纪人运作方式是远离了出版以前的意识形态意味,但更接近大众娱乐,满足不同人不同的需求。”
(编辑:全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