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用自己的作品表达对外部世界的认识,抒发内心情感,并期待引起欣赏者的共鸣。作为地球村的公民,艺术家们和大众一样时刻体会着环境变化对人类带来的种种影响,环保也不断成为艺术创作的主题。艺术家用各种艺术形式表达内心担忧,传递警示信息,并期望引起全人类对环境问题的关注。
尹秀珍《洗河》
聚焦污染、关注环境问题似乎一直是艺术家创作的主题之一。聚焦污染、关注环境问题似乎一直是艺术家创作的主题之一。艺术评论家杜曦云告诉记者,在全球范围内,环境问题是当代艺术家表达的主要问题,其包括了摄影、装置、行为艺术等。
上世纪90年代,不少国内艺术家已经用艺术作品表现环境破坏问题。类似艺术家尹秀珍1995年的行为艺术《洗河》便是因为当时成都府南河和全国的许多河流一样,污染非常严重。为了形象地说明问题的严重性,尹秀珍借用现代工业手段将府南河河水取出了十立方米,在冰厂制成冰块,然后再运回到岸边以清水加以洗刷。过路的行人和市民见状也纷纷参与其中。
舒勇《地球在流血》
1998年11月,在一间十多平方米的工作间里,三位少女裸露着身体,在20多位记者和环保界人士的注视下,在闪光灯不停地闪烁和相机不断地“咔嚓”声里,悲伤的《安魂曲》奏响了。长发披肩的 舒勇,上身赤裸,被黑底白字的“保护环境、人人有责”长条标语缠绕,他开始创作。他先用画笔在光洁的女体上涂绿色颜料,那是森林、草原的颜色,是地球母亲的保护色,3位少女均匀自然的呼吸, 起伏微颤间形成一种充满生命气息的脉动。
突然,这和谐的绿色被恐怖的腥红所打破。舒勇将一盆掺有动物血的红颜料从模特儿们头上劈头倒下,顷刻,一股血腥的气息弥漫了全屋,少女的玉体上布满了极端刺目的不和谐色调,她们按照预先构思,或做举臂呼救状,或倒在地上扭曲、挣扎,小诗作出痛苦不堪的表情……地球母亲遭到了无情的践踏和亵渎,快来拯救她吧!
陈强《黄河的渡过》
1994年,艺术家陈强来到青海,以他独特的艺术方式,策划了大型观念艺术作品《黄河的渡过》。
《黄河的渡过》是在黄河入海口处修建一座长790.3米,高2.5米,宽0.9米的黄河水体纪念碑。全长5464公里长的黄河,从源头到入海口每隔5公里取0.5立方米的水样,分别注入1093个玻璃罐中,把它们从左到右按黄河的顺序排列。
孔宁《嫁给蓝天》
2014年10月中旬,北京再现重度雾霾。孔宁拿出3月份即缝制好的“口罩婚纱”——由999个3M口罩缝制而成——化身“雾霾新娘”,在北京展览馆与央视大楼前的空地上,分别做了名为“嫁给蓝天”的行为艺术。
孔宁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艺术家一定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自己十年来一系列的环保生命题材的艺术作品就是将是人们对蓝天空气和世界和平的美好愿望,用极具观念和超现实的手法动态立体的活生生承现出来。”
自从2000年以来,孔宁做过《雾霾娃娃》、《绿人系列》、《水滴》等行为艺术,皆传达出关注环保、热爱自然的理念。
杨佴旻《自燃·环境》
杨佴旻《自燃·环境》艺术计划,来自于地球自然环境恶化的严峻现实给艺术家带来的心灵震撼,是当代艺术对于人类前途命运的深刻思考和自觉。旨在通过这个艺术项目,揭示事物本质、诉诸人类感官思维所具有的感染力与穿透力,启发大众对于人和自然关系的理性反思、内省,继而成为拯救地球和自我拯救的自觉行动。
杨佴旻《自燃·环境》艺术计划以“火”为核心语汇和主体意象,烛照与呈现造成地球环境危机的终极根源——人的贪欲——欲火。火是“燃烧”,是“熔化”,是“焚毁”,是“灰烬”,火是地球上最可怕的破坏力之元。当今人类对于自然界肆意攫取的炽热贪欲和暴烈行为,正是这样一股盘旋升腾的烈焰,滚滚的邪恶之火,它以遍布全球的汹涌之势,焚烧着人类自身的生存希望和幸福梦想,吞噬着富饶而美丽的地球家园。[NextPage]
不止国内有许多的艺术家在以自己的行动去保护环境,国外也有很多艺术家也在为环保做着自己的努力。
马丁·希尔《细线》
该项目以一条环绕地球的线为基础,在此线的制高点制作12座临时雕塑。希尔和伴侣琼斯还被新西兰南极局选入参与2014年12月的“艺术家到南极项目”。
他通过摄影记录自己的环雕艺术作品。马丁·希尔利用地球上的基本材料,借助“圆”这样的符号,表现自然循环往复的规律,倡导可持续发展,恢复健康经济。在近期创作的环境雕塑中,他更多地融入了人的轮廓,无论形象是冰、苔藓,或是其他材料制成,所创作的保护者形象都会提醒我们:我们的身体60%以上是水,我们的生存与自然系统生死攸关。
水下钩编 另类艺术保护海洋环境
雕塑家Jason De Caires Taylor,第一个水下雕塑公园由他始建于2006年,位于西印度群岛格林纳达海岸,被《国家地理杂志》命名为排名前25位的世界奇观之一。他的公共艺术已经证明了海洋保育的努力,并敦促更多对于世界生活的环保意识。
这次他为水下雕塑穿上了定制的作品,如图我们看到的是一大一小的炸弹雕塑。而这些钩编材料完全绿色环保,可生物降解,不会破坏海洋环境。炸弹雕塑寓意是全球海洋生态系统在过渡捕捞和人类污染的破坏下,犹如一颗定时炸弹,旨在呼吁保护海洋环境,也从另一个方面让人们感受到对于保护海洋的重要性。
11吨海洋垃圾艺术品呼吁环保
艺术家安吉拉·阿塞尔蒂娜·波奇:“我喜欢海洋。丈夫去世后,我在海边散步疗伤,看到无数垃圾被海水带到海岸,非常震惊,深感海洋更需要得到救治,于是创办了一个以社区为基础的公益组织,上万人参与,清理了300多英里海岸线,并将垃圾分类整理,我来构思设计,制成35件实物尺寸的巨型艺术品在美国巡回展出。”
2014年5月23日,旧金山动物园举办媒体预览,14件艺术品分别是海狮、鳗鱼、鲸鱼骨架、海带、海葵、海星、水母和珊瑚礁等。所有艺术品均由从太平洋海岸收集的11吨垃圾制成,包括酒瓶、塑料瓶、购物袋、泡沫、家具、衣物、鞋帽、汽车配件和体育用品等。
逼真描绘冰山融化呼吁环保
画家扎丽娅·福尔曼(ZariaForman)逼真描绘了格陵兰岛冰山逐渐融化的过程。这位艺术家想通过这些画来增强人们对气候变化的意识,并计划把销售额的1%捐赠给一个以解决气候危机为宗旨的组织。
扎丽娅说,她希望这些图画可以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以一种有意义的方式让人们感受到气候变化的危机。她认为,艺术可以促进人们对环境危机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也能帮助人们更好地改善危机。
艺术家打造海底雕塑呼吁环境保护
英国雕塑家贾森自2009年在墨西哥坎昆海岸建成水下博物馆后,近日,他又推出全新的水下艺术作品—现实版的亚特兰蒂斯,展现自然海洋栖息地遭到破坏的现状,再次引起艺术界的轰动。
在这组神奇怪诞的新作中,不仅包括一柱名为“没有回头路”、由水泥铸造而成的弯腰弓背的女人雕像——暗指加勒比海珊瑚礁正日渐流失,还有另一尊名为“自焚”的雕塑,其描绘了一个孤独燃烧者的形象。以上作品大多由海洋水泥制成,并以不锈钢材质作为扩展部分。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雕塑将会被疯长的、呈明黄色的活火珊瑚覆盖起来,宛如一团火焰。
(编辑:杨晶)
本文系北京文艺网综合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