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作家推荐 文学研究 诗词歌赋 散文随笔 小说故事 经典重温 荐书 书评 访谈 评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父亲的战场:一首迟来的挽歌

2009-10-13 15:06:12来源:楚天都市报    作者:

   

作者:尚红科

《父亲的战场——中国远征军滇西抗战田野调查笔记》

    这是一部迟来的作品。书里的每一个故事,都会让你泪流满面。

    从上世纪90年代起,作者章东磐即开始关注中国远征军的往事,到2003年下定决心要用文字记录自己的见闻感思,再到如今这些田野调查笔记终于得以出版,10年间,作者写得斟酌,出版方也颇有耐心。幸好时间并未将这份努力吞噬,60年前父辈们赴死的慷慨和60年后人们平静的生活,终于在这本书里有了关联;那些尘封的人和事,也在书中得以静静浮现……

    用双脚去丈量那次艰难远征

    在章东磐之前,已有多位民间学者以不同方式开展了对中国远征军的民间调查。这一次,章东磐和几位同行者决定沿着当年远征军之路,用自己的双脚去丈量那次难以想象的艰难远征。他们先后几次踏上滇缅公路,渡过怒江,翻越高黎贡山,在昔日战场上一一辨别那场战争的真实模样;他们跪在苍凉的坟头和残破的墓碑面前,希望能替更多的人做出祭奠,给逝者抚慰;他们还陆续寻访了多位幸存老军人,并用这些垂垂老人昏黄的记忆,记录和分辨出了许多珍贵的历史碎片。

    作者把几次滇西采访的经历整理成文,辑成了现在这本《父亲的战场》。20多篇文章,十来个人物,五六处战场。没有恢宏的大场面叙述,没有战略战术的专业分析,有的是动人心魄的小细节,是一个个人物命运的波澜诡谲。《石牌》荡气回肠、《高黎贡山》震慑人心、《功果桥》令人扼腕、《松山》惨烈揪心,那场大战和无数小战役的剪影,都被一笔一划勾勒出清晰的影像。

    近百张远征军照片首度发表

    作为一部涉及历史内容的纪实作品,书中还对围绕远征军的一些故事和一些所谓的史实”进行了调查和实证,力图还这些历史细节以真实;作者也对所采访老兵“口述历史”的内容进行了辨识和指正,没有盲目采信,对于其中一些大话和口误也未做修改装饰,保留了生动的人物原貌。作者知道,老兵们全部表达的,不过是希望得到社会认可,获得他们应有的尊重与光荣。仅此而已。

    书中的情感表达是激烈的。也许作者只是把自己脚踏战场、采访老兵那一刻心灵的颤动记录下来了,而对于坐在遥远的城市中忙碌生活的我们来说,这份感情却似乎浓厚得超乎常情而难以接受了。[NextPage]

    作者的文字是感人的,但这种动人心魄的感受,并非因为什么文学技巧,更多地来自于作者痛彻心扉的体验,来自于我们对于那段历史漠然和无知之后的惊愕与惭愧。这些文字爆发的力量,紧紧攥住我们的心,让我们随之悲伤、惊讶、无奈、愤怒、愧疚。

    随书首度发表的近百张远征军照片,展现了战争当时的地形地貌、武器装备;远征军士兵的音容笑貌,也仿佛就在我们眼前。这些年轻的士兵可能都没有子嗣,但作者选择《父亲的战场》这个书名,就是为了表达后来人对于我们民族的光荣父辈们最深切的敬意。这是一部迟来的作品。书里的每一个故事,都会让你泪流满面。

    从上世纪90年代起,作者章东磐即开始关注中国远征军的往事,到2003年下定决心要用文字记录自己的见闻感思,再到如今这些田野调查笔记终于得以出版,10年间,作者写得斟酌,出版方也颇有耐心。幸好时间并未将这份努力吞噬,60年前父辈们赴死的慷慨和60年后人们平静的生活,终于在这本书里有了关联;那些尘封的人和事,也在书中得以静静浮现……

    用双脚去丈量那次艰难远征

    在章东磐之前,已有多位民间学者以不同方式开展了对中国远征军的民间调查。这一次,章东磐和几位同行者决定沿着当年远征军之路,用自己的双脚去丈量那次难以想象的艰难远征。他们先后几次踏上滇缅公路,渡过怒江,翻越高黎贡山,在昔日战场上一一辨别那场战争的真实模样;他们跪在苍凉的坟头和残破的墓碑面前,希望能替更多的人做出祭奠,给逝者抚慰;他们还陆续寻访了多位幸存老军人,并用这些垂垂老人昏黄的记忆,记录和分辨出了许多珍贵的历史碎片。

    作者把几次滇西采访的经历整理成文,辑成了现在这本《父亲的战场》。20多篇文章,十来个人物,五六处战场。没有恢宏的大场面叙述,没有战略战术的专业分析,有的是动人心魄的小细节,是一个个人物命运的波澜诡谲。《石牌》荡气回肠、《高黎贡山》震慑人心、《功果桥》令人扼腕、《松山》惨烈揪心,那场大战和无数小战役的剪影,都被一笔一划勾勒出清晰的影像。

    近百张远征军照片首度发表

    作为一部涉及历史内容的纪实作品,书中还对围绕远征军的一些故事和一些所谓的史实”进行了调查和实证,力图还这些历史细节以真实;作者也对所采访老兵“口述历史”的内容进行了辨识和指正,没有盲目采信,对于其中一些大话和口误也未做修改装饰,保留了生动的人物原貌。作者知道,老兵们全部表达的,不过是希望得到社会认可,获得他们应有的尊重与光荣。仅此而已。

    书中的情感表达是激烈的。也许作者只是把自己脚踏战场、采访老兵那一刻心灵的颤动记录下来了,而对于坐在遥远的城市中忙碌生活的我们来说,这份感情却似乎浓厚得超乎常情而难以接受了。

    作者的文字是感人的,但这种动人心魄的感受,并非因为什么文学技巧,更多地来自于作者痛彻心扉的体验,来自于我们对于那段历史漠然和无知之后的惊愕与惭愧。这些文字爆发的力量,紧紧攥住我们的心,让我们随之悲伤、惊讶、无奈、愤怒、愧疚。

    随书首度发表的近百张远征军照片,展现了战争当时的地形地貌、武器装备;远征军士兵的音容笑貌,也仿佛就在我们眼前。这些年轻的士兵可能都没有子嗣,但作者选择《父亲的战场》这个书名,就是为了表达后来人对于我们民族的光荣父辈们最深切的敬意。

    (编辑:李明达)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