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作家推荐 文学研究 诗词歌赋 散文随笔 小说故事 经典重温 荐书 书评 访谈 评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关于小说《不失者》

2008-07-11 18:07:02来源:文汇读书周报    作者:

   

 作者:雷淑容 

    《不失者》  孔亚雷著  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

    这是一个典型的村上式的故事:“我”,29岁,在某大都市的某大公司做最底层的财务数据录入员,住机场附近的廉价公寓。“我”有轻微洁癖,喜欢吃千岛牌色拉酱,爱读外国小说听西方音乐,喜欢跑步打篮球,有一个相对固定的空姐女友,生活看起来无懈可击。可在“我”29岁生日那天,女友宣布自己是“混血女郎”,去了加拿大,而后“我”又遇到了一个19岁的“未来女孩”——一个电脑高手,一个清晰、准确、光芒四射的少女,命运为之突变。“我”莫名其妙地被绑架,被一个神秘的白色怪人告知自己是一个“不失者”,然后就展开了一场生死大逃亡——逃离城市,逃到海边小镇,再没入大海,来到小岛,进入迷宫,来到所谓的卡罗尔宇宙。在这个过程中,“我”碰到形形色色的人与兽,遇到奇奇怪怪的事,这些人与事又牵扯出更多荒诞古怪的人与事,而逃亡却以失败告终——不过又成了一趟追寻之旅,“我”找到了自己所爱的、所失去的一切的总和——一头蓝色的象。

    光怪陆离,匪夷所思。让人无法不想起村上春树,想起他的《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和《寻羊冒险记》。孔亚雷的语言也是村上式的,平淡琐碎兼智慧达观,连那声色不动讲述道理的本事也学得惟妙惟肖。阅读过程中,除了偶尔因这个故事发生在中国的某个城市而生出的轻微不适,其他均合情合理:有点悬幻,有点哲学,有点荒诞,有点言情,有点无厘头,有点自嘲,有点伤感,有点小资,杂糅在一起,成就了小说半是村上半是孔亚雷的趣味。模仿这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被孔亚雷做得津津有味,理直气壮——拿他(或村上春树)自己的话来说,这真是“有意思的事”。

    有意思的还有小说里的“我”。这个被孔亚雷赋予了强烈象征意味的男人,面目普通,生活庸常,没有个性,没有自我,只是庞大而冷漠的现代城市中的一颗“螺丝”。“我”唯一的理想是去澳大利亚的动物园做树袋熊饲养员,在大都市的物质化和喧嚣中,他觉得没有爱情也好,没有朋友也好,孤单无聊也好,“全都不在话下”。让人觉得微妙的是,“我”29岁,“29岁是个非常‘权宜之计’的年龄,好像一切都将开始,又好像一切都已经结束。”于是一切在29岁生日之后被改变了——我被告知自己的真实身份是“不失者(non-loser)”,并有生命危险。“不失者”这个词是作者生造出来的,按照小说里白色怪人的解释,就是一群被组织剥夺了自我与回忆的人,他们的心和脑就像商场,可以装着读过的书,看过的电影,听过的音乐,吃过的巧克力,却没有丝毫活生生的人的情感,也就是说,没有自我。

    在死亡的威胁下,“我”的自我却开始复苏了。在未来女孩的帮助下,我开始逃亡,来到一个陌生的小岛,遇到一个79岁的老人,他给“我”讲了他29岁时的离奇经历。莫名其妙地,“我”却把他给杀死了。在此过程中,“我”逆转时间之阀,召回失去的爱和回忆,自我开始回归。整个故事,孔亚雷始终刻意地强化着29岁的生命背景——好像一切才刚刚开始,又好像一切已经结束。孔亚雷对人物和故事情节的设置和安排非常自由,完全按自己的想象,女友“混血女郎”何时离去,“我”什么时候晕过去,红兔什么时候出现,老人何时死去,女孩何时睡着,蓝象何时出现——这一切,都极任性,而“我”对各个场景的描绘,光怪陆离的城市,荒凉的海岛,神秘的森林,海底的黑暗,以及各种人和兽的符号特征,也极具各种各样的象征意味,像一个梦境——当然故事最后,你会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一场梦,是一个29岁的生命从高空坠落后,在昏迷的几个月里,对自我生命的追问和探寻,对所得与所失所作的拷问:却原来,他所遭遇的一切,只不过是他的“自我意志”在梦中的投影。

    “自我”这个词在书中不时被孔亚雷强化和凸显,小说的题记是德国作家艾瑟·拉斯凯-许勒在《逃遁》中的一句话:我要回到无边的自我。孔亚雷在后记中写道,自己写《不失者》的动机很简单:决心在30岁来临之前完成自己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为此,他不得不辞去工作。这个几乎是孤注一掷的选择注定了这部小说的先天特征:极端自我,极其率性,以及极度自由——而在我看来,这一切均来自一个29岁的生命所该具有的飘忽与游移,惶恐与不安,怀疑和追问。这也是我们在阅读的间歇中,能够抛开村上春树,与孔亚雷产生共鸣的所在:在我们所处的大都市,生与死,爱与欲望,现实与梦幻,工作与生活,城市与自然,人与兽,传统与现代,所有的关系都在发生着严重的变形、变异,“我”作为“不失者”的处境,不仅是一个29岁的男人所遭遇的难题,也是我们每个人共同的处境。

    于是,孔亚雷就这样把自己29岁的酒装进了村上春树的瓶子。或者,换句话说,《不失者》更像是作者为了纪念29岁而送给自己的一份礼物,里面包含了他29年来所有的喜好——对村上春树,对兔子,对大象,对迷宫,对大海,对比利·哈乐黛,对爱丽丝梦游仙境,对希腊神话,对梦、电影,当然还有爱,他把它们都集中在一起,像设置迷宫游戏一样,编织出一个离奇的故事。他把它写出来,仅仅是为了自己,为了让生活更自我一点——如他自己所说,是对个体主义做一次小小的、很可能根本无用的最终辩护——而不是为了文学,或者其他任何大而无当的意义。 

  (实习编辑:马妍)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