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作家推荐 文学研究 诗词歌赋 散文随笔 小说故事 经典重温 荐书 书评 访谈 评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读《唐高宗的真相》

2008-06-13 19:36:20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

   

作者:蒙 曼

  虽然在今天恢复历史原貌几乎不可能做到,但是,“求真”仍然是史学的一个基本原则,也是史家的一个崇高梦想。可是,什么又是历史的真相呢?

  我想,真相其实分为两类,有简单的所谓事件的真相,还有复杂的所谓历史的真相。前者比如唐高宗生于哪年,葬在何处;后者比如唐高宗的历史定位:他究竟是个懦夫还是个英主?一般来说,前者的真相,用考据的方法就可以得出;而后者的真相,除考据外,恐怕还要再加上治史者独具个性的推理和判断。而且,前者的结论只要证据确凿,一经得出,就可能成为万世不易的定论;而后者的结论则可以不断推敲,乃至言人人殊。其实,我们所说的史学常新的魅力,就在于我们经常面对的是后者,而不是前者。

  无疑,孟宪实这本《唐高宗的真相》也是这样一部探索历史真相的作品。他的目的在于发覆隐微,建立一个自己心目中的唐高宗形象。这个形象既建立在史料的基础之上,也建立在作者的智力与情感的基础之上。这智力与情感包含了对史料如侦探一般抽丝剥茧的分析,还包括对古代皇权政治的经验以及对复杂人性的洞悉与感悟。

  举个例子。一般认为,在唐太宗一朝的立储风波中,李承乾和李泰勾心斗角,最后两败俱伤,而李治则因为年幼无知,没有卷入争斗,所以反倒“中彩”,算是天上掉馅饼,砸出了一个新太子。但是,孟宪实认为,李治的太子之位,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他自己经营的结果。《唐高宗的真相》引《资治通鉴》的一段记录:“魏王泰恐上立晋王治,谓之曰:汝与元昌善,元昌今败,得无忧乎?治由是忧形于色,上怪,屡问其故,治乃以状告;上怃然,始悔立泰之言矣。”对于这段记录,孟宪实分析说:当时李治可以有几种反应,在多种可能性并存的情况下,他选择了最有利的一种方案,以退为进,巧妙地暴露了哥哥,同时取得了父亲的好感。于是,这成了李泰失败而李治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可见,在争夺太子之位的这件事情上,李治看起来是无所作为,其实是有所为有所不为。

  当然,可能有人会质疑,事实果真如此吗?一个16岁的孩子的表现,究竟是否可以定位得如此老谋深算?我想,结论并非不容置疑。而且,从理论上讲,它也必然是可以质疑的。因为它属于前面提到的第二种真相,它的提出虽然也建立在史料的基础上,但更多是个人理解和感受的产物。但是,无论事实是否真的如此,阅读了作者的这一分析后,我们对唐高宗的思考至少有了一个新的角度。依照这个角度考察当时的历史,历史会呈现出一种新的面貌。

  其实,我们今天看历史,就好比在一个房间里看风景。如果只有一种思考方式,就像只开了一个朝向的窗户,看到的风景必然是不全面的。而真正意义上的历史研究,就是通过我们的努力尽可能多地打开窗户,每多开一扇,我们看到的景象就更全面一些。当然,从不同的窗口望出去,我们看到的风景必然各不相同,但是,这种不同并不意味着哪种景象是错的,它只意味着我们对历史复杂性的把握又深了一步,对历史丰富性的认知又多了一点。这也正是这本书的价值所在。

  (实习编辑:马妍)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