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作家推荐 文学研究 诗词歌赋 散文随笔 小说故事 经典重温 荐书 书评 访谈 评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海峡有两岸,文化成一体

2008-06-10 20:31:14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

   

 作者:向敬之 

    新中国建立前后,原本在海外日子过得滋润的钱三强、华罗庚、钱学森们,历经千难万险,纷纷回来投身祖国建设。而在紧张的政治气氛中生活多年的胡适们,反复权衡种种利弊之后,带着依依不舍的故土情思,开始了无奈的背井离乡式生存。他们不无犹豫和忧郁地走了,走入了自此大不相同的个体命运,或漂泊孤寂,或坎坷磨难。

    对于个体生命在时代转折期如何选择,我们今天是不能说些什么的,就是再过百年,我们后人对于前人的或走或留,也应无可厚非。《在台湾:国学大师的1949》的作者周为筠虽然年轻,但能辩证地看待非常时期的人情光彩和人性亮度,并充分地为客观的思想个性赋予亲切的认识与理解。不论过去多少年,我们都不能误解大师们选择赴台,带有什么目的或其他。要说明的,也只有在那不平凡的年代,执意研究国学并保持个人独立的大家,对于政治立场的把握,没有他们探究学问那样明确而已。他们是传统学术的勇者,也是文人思想的斗士,更是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旗手与闯将。不论生存上出现何般起落,生活中产生哪些苦乐甚至是生死离别、喜怒哀乐,他们都用自己的坚强完成了作者所叙说的一种伟大。

    因为有了一份青年人特有的心态与视角,长时间受中国传统文化熏染的作者,对中国台湾地区的国学传播和弘扬,有着与众不同的史学判断。他所看到的大师们,一直保持着“海峡有两岸,文化成一体”的宗旨。文化无两岸之分的思考基调,流畅地贯穿于九个篇章之中,汇流成一曲似有隐秘却独有文化价值的乐章。写在《在台湾:国学大师的1949》中的每一幅音画,都是美丽的,也是和谐的。无论是作者,还是读者,都不会认为台湾海峡两岸的文化血缘可曾断裂过一分半秒,因为大陆和台湾的文化精彩,永远都是在中国的领土上流传不息———1949年选择去台湾的国学大师的行为、言论、著作以及许许多多的事实,都是一个个意义明确和典型的证明:

    曾因提倡文学革命成为新文化运动领军人物之一的胡适,虽以资产阶级右翼文人嘴脸走了一条不归之路,但他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等诸多领域的造诣,始终保持书生本色,不曾背叛五四主义知识分子。归骨于田横之岛的傅斯年、“落根”有为有不为的林语堂、一生为故国招魂的钱穆、独步学坛的诗人哲学家方东美、擎起国学香火的猛士徐复观、重建传统的儒家智者牟宗三、为民主浪迹天涯的新道家陈鼓应、经纶儒释道的传奇隐士南怀瑾……勾画了了,历历在目。每一位国学大师走过失落、走进平静,纷纷在国学研究中有了自己的主张和思想,影响深远,而且以充满情趣的文字振奋人心,以传播中国文化、中国影响。

    作为一位思路清晰的作者,周为筠在字里行间表现了自己的理性和清醒,用一种娓娓道来的笔调,对头绪众多、复杂纷纭的国学人事,进行了新的评说。如能有更多人加入这一研究行列,形诸专题化、系列化的规模,将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这些不平凡的人们,虽然接受了不少西学的优秀成分,奉献了具有吸引力的经典文字和思想,但他们骨子里的中国文化根源,没有一丝半毫的损失。从根本上说,坚强的他们用自己的行为与信念,捍卫两岸一家、文化一体的中国尊严和庄严,在我们不能淡忘的历史中,追寻着个体之轻、国学之重的风范。

  (实习编辑:马妍)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