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作家推荐 文学研究 诗词歌赋 散文随笔 小说故事 经典重温 荐书 书评 访谈 评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村庄”的事业——读长篇小说《花堡》

2008-05-08 12:03:35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

   

  作者:张未民     

    杨廷玉为他的长篇小说新作起了一个耐人寻味的名字:花堡。而花堡也是小说叙事的展开地,由下花堡村村委会主任孙天鹄为主角的新时期农村改革故事,就在这三个村落之间的命运相牵、又竞争较量的复杂关系中,一波三折地被作者叙述出来。
  
    花堡曾是四方乞丐聚散和栖身之地,好多人家上溯四代都有讨饭历史,花子堡由此得名。解放后应当地群众要求,有关部门将花子堡正式易名花堡,并一分为三,据其地理位置分称上花堡、中花堡和下花堡。这个阐释是全书的叙述基础,从这个基础上出发“花堡”的命名及其变迁映显出一个中国北方村庄的历史蕴含及其历史变迁,并颇具象征意味地成为这个“村庄”挥之不去的历史背景,因此它也成为小说主体内容的现实故事系统不可或缺的历史基础。而我们要强调的是,这个历史的基础,乃是一个以“村庄”的整体性出现并作为历史思考单位的,是以“村庄”为单位的历史思维基础。这个名称一方面仍留有历史遗留的“叫花子”的魅影,另一方面又历史性地开拓了有关“鲜花盛开的村庄”的新的现实与理想的想象,它们都在双关的语境中陈述着“村庄”的过去与未来。

    花堡虽然在解放后被一分为三,但下花堡的孙天鹄的崛起,重新燃起了一体化的希望之火。火种是个科技因素。杜教授的课题组研发的“双高大豆”品种科学地要求一定土地面积的规模试验与生产,同时,下花堡与上花堡之间的致富竞赛已面临新的局面,旧有的发展潜力似乎走到尽头,而新的转换发展局面尚需新的开掘。在这里,由地理和历史天然地连接在一起的三个村庄,在现代化的背景下,很自然地将走到一起,在那种体现了现代性人类生产生活联合的趋势中,呈现了一种让所有人都不能不为之动心的可能性前景。那将是一个更大意义上的“村庄”,一个“鲜花盛开的”统称“花堡”的村庄。这个“花堡”村庄将以现代科技的“双高大豆”种植为支撑,以土地和生态的联合为基础,以三个村庄的农民互助联合为主体,谋求更高意义上的共同发展与共同富裕。于是村庄成为一种社会学单位,成为我们思考社会与人的逻辑基础。20世纪以来,中国农民的“组织起来”正是依赖这种以“村”或“村庄”为单位的社会体制,中国现代性在农村的展开也必然地是在“村庄”上的展开。改革开放以来,村庄这种由土地的连接区域而形成的现代行政共同体,自然地可以形成一种经济共同体的趋势,事实上,中国很多成功的农村企业大都建立或活跃在“村庄”这一行政共同体与经济共同体的统一协调的结合层面,体现了真正的中国特色和现实的社会主义取向。“三连襟”的某种特定的宗亲关系在这片乡土上的争强好胜不过是其外表,而其实质则在于三个村庄之间的矛盾纠葛与竞争态势,因此小说的所有矛盾冲突、心理戏剧都依“村庄”关系、“村庄”逻辑、“村庄”情境而得以生成,所有的人、物、土地和情感都在村庄及其村庄关系的格局中分解或融合。也就是说,村庄已不仅是依自然人群聚落而形成的行政单位,在今天的市场经济背景下,它正在成为一种实实在在的事业。“村庄”规模大小适度,形成一定的社会竞争态势和优势,同时它的局限也很鲜明,在寻求更高起点的发展中,行政化的村庄又反过来成为村庄发展的障碍。小说行将结束时,三个村庄的联合失败,孙天鹄的辞职,另组农作物良种培育股份有限公司和农作物经纪人协会,则可以看作是这种村庄的事业,正在抛开行政化力量为主导的思路,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采取了更加化有形为无形的新的经济联合方式,至于一个“鲜花盛开的花堡”能否实现,在这种新的实现形式之下,我们理应给予深切的期待。

    正是在这种“村庄”思维意义上,《花堡》揭示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个独特的问题层面,构成了一个有关“村庄”的社会主义讨论的良好案例,富有积极的思考价值和重要意义。

  (实习编辑:马妍)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