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作家推荐 文学研究 诗词歌赋 散文随笔 小说故事 经典重温 荐书 书评 访谈 评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读潘真的《心动苏州河》

2008-05-05 12:24:26来源:文汇报    作者:

   

作者:李天扬 

    潘真胆大,竟写了一本《心动苏州河》。在书的跋里,她告诉我们,一开始,就有朋友质疑:“你这年龄,写苏州河?嫩了点吧?”
   
    潘真聪明,对类似疑问,书里第一篇,就回答了:“问100个上海人,岂不有100条苏州河?”
   
    煮字为生的,看到这本书,多半会想:倘使我写苏州河,会怎么写?在书的序里,陈鹏举先生说,他这么想过。我拿到这本书,一边看,一边也这么想。还有另一本书会让人如此吗?
   
    是啊,每一个上海人,心里都有一条自己的苏州河。每一个上海人,写出来的,会是不一样的苏州河。可偏偏,是潘真,最早为苏州河写了一本书,写出了这一条苏州河。
   
    这是一条怎么样的苏州河呢?潘真的身份,会告诉你。潘真的职业,是记者。同时,她也是一个作家。新闻圈里,有“作家”头衔的,不少。可通常,他们会有“两支笔”,写新闻时,用一支;写文学作品时,用另一支。可潘真,就用一支笔。她写新闻,常用散文笔法,甚至写评论针砭时弊,也笔下生花,被称为“议政散文”。她的好几本书,最早都是一篇篇地发在报纸上,是好新闻。归拢来,又是一本好书。新闻,通常是速朽的。一些由新闻集起来的书,也因此毫无生气。潘真的新闻作品编成书,却有长久的生命力。《心动苏州河》,也是。希望将来有一天,潘真专门写一本书,告诉大家,她是怎么样只用“一支笔”,当记者兼作家,写新闻兼写书。起码,我就很想知道。
    
现在,还是让我们来看看潘真写的这一条苏州河吧。写苏州河,总该写写它饱经沧桑的历史吧?潘真没写。也许她是想,这些资料,现成的有,又何必去作“文抄公”;写苏州河,总该写写它弯曲有致的姿容吧?潘真没写。也许她是想,这个任务,交给电视台来做,拍个20集《话说苏州河》,更合适。那么潘真的《心动苏州河》写了些什么呢?我以为,可以概括为四个字:“见人、建言”。
   
    先说“见人”。写人,是潘真之长。她有几本书,都是写人的。这一本,写的是一条河,可是,里面却有很多人的故事。当然,这些人,都关乎苏州河。这本薄薄的书,写到多少人,倒还真的难以算清楚,反正很不少。其中,有大名鼎鼎的,如沈尹默、来楚生、登琨艳……有不为人知的,如潘真的忘年交Bill和安安、银行家潘、商人Simon、意大利人乐大豆……潘真用这些人的悲欢故事,串出一条活泼泼的苏州河。苏州河之令人心动,正是因为它流进了上海,流进了上海人的心里。写出这些新老上海人心里的苏州河,不是比写苏州河的历史和姿容更有意思吗?
   
    再说“建言”。潘真供职的报纸,属上海市政协。不知道是因为跟政协委员交道打多了的关系,还是出于一个记者的使命感,潘真的笔下,常透出兼济天下的情怀。我觉得,这本《心动苏州河》,也是一篇篇“议政散文”。像《上海,不应该反思吗》这样的标题,完全是写评论的架式。潘真的文字,通常是清丽、蕴藉的,可偶尔,也凌厉。凌厉,是因为她觉得不吐不快。浦祖康先生在序里说:“读潘文,最喜欢那临末了的凌厉一刺。”我也以为,这本书的价值,恰恰是体现在“建言”之上。如果说二十年前,苏州河最让人担忧和惋惜的,是自然生态。那么现在呢?应该是人文生态。书开头不久,潘真就发问:“断了历史文脉,母亲河的水再清又怎么样?”这句话,可称是这本书“建言”之中心。潘真用一个个事例、一个个人物来反反复复强调:我们要保护的,不光是苏州河的水质,还有苏州河的文脉。城市建设中,割断城市文脉的事,又岂止在苏州河畔,岂止在上海?房产商的钞票撒下去,推土机跟着开过来,这样的事,几乎每天在每个城市,都在发生着。其实,这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潘真写苏州河,不知不觉间,又兼济天下了。
   
    这一条苏州河,属于潘真,也属于你我。

  (实习编辑:马妍)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